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道理放在大陸板塊的變化方面也合適。
據衛星定位測量,地球上每個大陸板塊都在以每年五到六釐米的速度移動,或相互靠近,或者逐漸遠離。
按照科學家推算,很久遠的時候,陸地是連在一起的,而後才逐漸分散形成如今的七大洲。如今,各大洲總體上又在逐漸靠近,總有一天會回到「整片」大陸的時代。
由 Christopher R. Project 提供地圖,Ian Webster 開發的 3D 古地球地圖,提供了可視化的視角,讓我們能通過簡單的觸摸、點擊、鍵盤輸入等方式,查看遠古時候的地球自然面貌,還能搜尋許多城市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之前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用上帝視角觀察現在的地球時,一種悽美、孤寂、渺小又溫暖的感覺湧上心頭。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它是藍、綠、黃、白四種顏色交織的球體,承載著無數的生命,這一方天地間,人類日復一日的重複著自己的愛恨情仇和生活的無關痛癢,追尋和算計著自身的利益,厭惡和逃避著煩惱、疾病和死亡。
我們能看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也能一眼鎖定「馬裡亞納海溝」。赤道中部的島嶼猶如「被拋棄的孩子」,靜靜漂浮在海洋中,黃色的部分仿佛是地球的疤痕,訴說著「血肉」碰撞時的痛楚,頂端和底部的兩大塊白色區域顯得如此神秘和危險,事實上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故事,就從拉薩開始吧。
2000 萬年前,陸地輪廓現在總體相差不大。澳大利亞,美洲、非洲、歐洲,地中海,阿拉伯半島,南北極等地方看上去都很熟悉。
也有一些地方和現在的區別很大,比如上海還沒有形成,海南島和大陸仍保持著「親密接觸」,東南亞仍然是一塊大陸,延伸到了赤道以北,馬六甲海峽還沒誕生。
位於青藏高原的拉薩,位置沒有太大的變化,處在白茫茫的高原一片中,只是青藏高原的形狀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現在的一條白色鯨魚,變成了一瓶「側放著的酒瓶」。
這一時期,早期的原始人已出現在非洲。
來到 3500 萬年前,拉薩出現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想必是一處半山腰的原始森林。
日本還和東亞大陸「若即若離」,保留著最後一些陸地的接壤狀態。
最引人矚目的是澳大利亞和阿拉伯半島。一個離南極洲特別近,一個還是非洲的一部分。地中海還是一個可從大西洋通航印度洋的海洋,可直達印度西北部。
5000 萬年前的大陸,估計會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了。
山東半島和華北平原還是海洋,喜馬拉雅山脈還是一條帶狀的高山,橫跨了接近三個大洲的直線距離,拉薩處於一片汪洋澤國中,很有可能是一片氣候適宜的海邊地帶,印度漂浮在海洋中,是一個獨立的島嶼,整個美洲被海洋淹沒了差不多一半,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還是海洋。
海洋太強勢,逼得不少陸地哺乳動物進化成海洋生物,例如現在最大的動物鯨魚,科學家推測就是被逼「下海」的。
按目前公認的說法, 6600 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的尤克坦半島,這一事件導致恐龍大滅絕。
1.5 億年前的大陸離得更近,南美洲和非洲緊緊靠在一起,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美洲都很近,物種從非洲跨海遷移到北美洲的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基本還是一個整體,南北極的冰川還不是太明顯,歐洲「支離破碎」的地貌正在形成。
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最早的蜥蜴,原始的胎盤哺乳動物已進化,恐龍主宰著兩個大陸。
拉薩在海岸線附近,臨近赤道,說不定是一個遠古版的深圳。
時間來到 3 億年前,拉薩還是一座南極城市。
這一期時期的大陸基本集中在南半球,且連在一起,我已經分不太清楚各個大洲和國家原始的位置了,只能藉助軟體的定位系統來大致判斷城市所在。
北京在一座島的邊緣地帶,倫敦在大陸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山腳下的內陸城市,華盛頓成了世界屋脊,在雪線之上。
古代地球最遠可以查看 7.5 億年前的地球,這時拉薩和眾多城市一樣,靜靜躺在海洋裡,整個地球可能完全被海洋和冰川覆蓋,生命的孕育才剛剛開始。
最後,出於好奇,我搜索了一下自己的家鄉,沒想到荊州這座城市 7.5 億年前竟然在一座離北極很近的島上。如今的一座內陸城市,算得上是 7.5 億年前的格陵蘭島了。
有天和朋友在散步,望著遼闊的天空,朋友突然幽幽蹦出一句話:想想其它星球挺慘的,孤零零的,沒有生命,只有永遠的死氣沉沉。
不知道為什麼我順口就說出了一句話:不,你應該這樣想,只有地球上有「蝨子」,地球才是異類。
遼闊的宇宙中,目前憑人類的科技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範圍,暫時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有星球存在大量生命,地球能在如此空曠的宇宙中孕育出生命, 各種創造奇蹟的條件缺一不可:有太陽在前面打頭陣抗大型傷害,並且提供了生命必須的熱量,有木星和它的衛星不斷「吸引」著致命的隕石,最後還有月亮這個近衛貼身守護,擋住最後一波隕石「攻擊」,創造地球的潮汐和四季。
對於人類而言的,地球太寶貴了。如果哪一天地球徹底被我們「作」到不適宜居住,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仍會繼續,大陸仍會漂移,氣候仍會變化,冰川仍會融化了又冰凍起來,海水仍會漲起來又退下去,只要太陽系和地球的運行保持穩定,新的物種仍會出現,地球根本不會 care 我們這個曇花一現的物種在它身上做過什麼。
滄海桑田的變化中,剝離各種包裝過的愛護地球的崇高理念,保護自然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其實是在保護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