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你居住的城市,1.7億年前是什麼樣?
想知道你在叢林裡漫遊的時候,哪些恐龍埋伏在身邊?
想去非洲旅行,划著船就能到達?
現在,通過一張互動地圖,你可以盡情在7.5億年前的地球上玩耍!
這就是1.7億年前,侏羅紀時期地球的樣子
這幅由軟體工程師伊恩·韋伯斯特設計的交互式地圖,將地球各大洲從大約7.5億年前到今天的演變過程可視化。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冰河時代把地球染成白色;一系列單細胞生物(如綠藻)誕生;侏羅紀時期,形成於千萬年前的盤古大陸慢慢分裂,開始向現在的位置漂移——直到如今,人類和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地球最大的威脅。
韋伯斯特在研究板塊構造的同時,建造了這個數字交互式地球儀。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的外殼被分成幾部分,隨時間推移在地幔上移動,同時拖拽著大陸。
「我發現這些數據很難被消費,而且大多數交互模型都有點過時,或者一般都無法訪問,」韋伯斯特表示,「所以,我有了打造這個交互式地圖的想法,並在長途國際航班上完成了大部分項目。」
這張地圖是基於地質學家和古地理學家克里斯多福·斯科特斯(Christopher Scotese),創建的地質模型作為一個web應用程式構建的。該網站使用了一個名為GPlates的軟體,由加州理工學院和雪梨大學開發,地質學家使用它來可視化板塊構造的重建過程。
用戶可以在這個模型上輸入一個城市的名字,看看這個城市幾百萬年前在地球上的位置。
例如,6億年前,原本要成為巴黎的陸地被隱藏在水下;到了2億年前,巴黎已經轉移到加拿大附近的一個地方。
該模型還允許用戶跳轉到地球上第一次出現的不同時間點,比如「第一次」多細胞生命形式出現的時候,或者「第一次」原始人出現的時候。
韋伯斯特說:「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複雜的生命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他補充說,雖然地球形成於45億年前,但第一批陸地植物大約在4.3億年前才出現。
「我喜歡看到阿巴拉契亞山脈如何發展,它們曾經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經過億萬年的侵蝕後,才變成如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