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S.H.E組合的Ella(陳嘉樺)在演出上首次曝光了3分鐘的生子記錄影片。
因為幾次嘗試在水中生產都沒有成功,陳嘉樺回到了產床上生產,躺在產床上的她疼痛難忍,時不時的發出呻吟聲。
在她生產期間,家人和閨蜜等10餘人全程陪產圍觀。
看到自己的好姐妹這麼受罪,一邊的田馥甄和任家萱奔潰大哭,Ella老公也蹲在她的床頭,時不時的親吻自己的妻子,直到她平安生產。
而此前,Ella曾在社交平臺坦言自己產後尿失禁,膀胱脫垂,打個噴嚏,跑步,都會造成漏尿。
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當媽,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你永遠不會知道,為了成為媽媽,她們付出了什麼?
1、產房裡的女人沒有尊嚴
「躺下,褲子脫掉,兩個腿打開!
都當媽的人了,有什麼害羞的?」
產床上,一個男醫生對著產婦這樣吼道。
如果沒生過孩子,你一定覺得這不可思議。
可當媽以後,你就坦然了。
因為女人一旦走進產房,就再也沒資格談尊嚴。
一位剛生產完的媽媽說:
自己餵奶的時候,周圍人會圍成一圈看她。
就像動物園裡的動物,
哪怕知道大家沒有惡意,
也會覺得痛苦、不舒服……
是,產婦自己知道,大家只是關心孩子,是善意的,但就是這種讓人無法拒絕的關心,才讓人更加難受。
這代表著,她的隱私不值一提,
她理所應當暴露隱私部位給別人看。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一位媽媽對生孩子的形容是:
「感覺不是來生產,而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來接受懲罰」。
成為媽媽後,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體和器官都不是自己的了。
各種人以各種名義,隨意撩開她的衣服,
「看一看」、「檢查一下」
醫生護士還行,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毫不避嫌,直接上手。
隱私,毫不存在。
這種難以啟齒的痛,總是不被身邊人理解。
有些事不生孩子永遠不會知道,
產房裡,尊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2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生完就好了」
其實,產後的第一年是女人最難的一年,生育帶來的各種生理心理上的「後遺症」。
單就哺乳這一件事來說,就能把你折磨的夠嗆。
之前張歆藝在微博上曬「泵奶」鬧鐘,平均4小時泵一次奶,一天至少6次,還不算孩子隨時隨地餓了要吃奶。
有孩子後,媽媽就沒有睡過一個整覺,都說白天不懂夜的黑,可當媽的都懂,白天和夜晚對媽媽而言沒有什麼區別。
還有漲奶,那種奶硬得像石頭的疼痛,只能默默忍著。
汪峰曾在節目中透露說,老婆章子怡這輩子最大的疼就是漲奶,章子怡形容如同酷刑,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心理陰影。
之前一位博主@花開富貴老娘發飆 發起了一個女性生育後遺症的話題徵集。
一時間成為爆帖,引發了很多媽媽的討論:
漲奶、漏尿、便秘、痔瘡、肛裂、胸部腹部變形、鬆弛、下垂……相比之下,身材走樣都是最普通的了。
之前網友在《中餐廳》中發現趙麗穎隨身攜帶骨盆矯正器。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出現的產後抑鬱。
趙麗穎產後,老公馮紹峰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麗穎變得沒那麼堅強了,經常在深夜裡痛哭,如果哄不好孩子,她也會一起哭。」
當時就有媽媽說可能是產後抑鬱,很多新手媽媽因為剛生孩子,身體激素急劇變化、身份也發生變化,情緒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中國精神科研究協會調查顯示:高達80%的媽媽都曾有產後抑鬱的傾向。
又有多少人認為這是矯情,無理取鬧,很多不被理解的媽媽們選擇自殺。
2020年4月,長沙某小區,37歲的蘇女士帶著只有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自殺,母女二人當場死亡,心理諮詢師呼籲關注產後抑鬱;2019年4月,湖南湘潭一位媽媽疑因產後抑鬱,帶著4個月的女兒,跳樓身亡;2018年5月,江西省萍鄉一個二胎媽媽疑因產後抑鬱症帶著一雙兒女跳河,媽媽被救起,而兩個孩子去世……
產後抑鬱和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疾病,很多媽媽根本無力抗拒。
有人問:「不就是生個孩子嗎?為什麼會產後抑鬱呢?」
知乎上有個高贊的回覆:
「如果一個男人,做完一次開腹手術,拖著沒痊癒的病體,下病床不到一個星期,馬上投入到一份24小時需要隨叫隨到,還完全沒有經驗的工作裡。稍微沒做好要受到所有外人和親人的指責;而且這份工作還不能帶來任何收入和前途。你看看你崩潰不?」
那些所謂的「為母則剛」,不過是女人們在硬撐罷了。
3 那些關於高齡產婦的真相
最近,一部名叫《產後調理院》的韓劇,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情。
故事的女主是一位42歲的職場女性兼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加順產,這樣的狀況下,女性要冒很大的生育風險。
就像吳賢珍,她生產時一直在用力,面部都扭曲了起來,可迎來的是醫生的一陣「教育」。
「你得像排便一樣用力啊,不知道嗎?要往外推寶寶啊!」
「喊有什麼用啊,不要只是喊啊!」
醫生當然是深知這些,但對於一個首次生產的孕婦來說,她們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去生產,得到的應該是鼓勵,而不是冷冷的「教育」。
而吳賢珍,在經歷了巨大的體力消耗後,已經到達了身體所能承受的上限。
再加上她屬於高齡產婦,生產時的危險係數會增高。各種因素夾擊,吳賢珍在生產時昏厥過去。
這段劇情在盡力柔化吳賢珍在鬼門關的情形,用略搞笑的感覺去呈現,但搞笑之餘還是讓人覺得心酸。
當吳賢珍看到陰間使者來接她,便出於本能地和陰間使者打架,她不是在彰顯自己有多強大,而是一個母親的力量,她要活下去。
吳賢珍最終把陰間使者扔下船,逃離了魔爪,從鬼門關走了回來。
看到這個橋段,除了想為女主的霸氣鼓掌,更多的感受是心酸,高齡產婦真是太難了。
沒經歷過高齡生產的人,很難感同身受她們說不出口的難處。
前幾年很火的紀錄片《生門》中,也講了好幾個高齡產婦的故事。
一位高齡產婦生二胎遇上了大出血,心臟兩次停跳換血1萬多毫升,命懸一線;
一位高齡產婦想生個孩子不容易,光保胎就保了四個月......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揪心難過。
而且,生產不僅對高齡產婦的身體是個嚴峻挑戰,高齡狀態下生產的子女,同樣有很大的健康風險。
在你冒著生命危險去給予另一條生命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在未來孩子可能會經歷什麼。
4 生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任務
對於女性來說,最佳生育年齡是24~28歲,超過35歲,就屬於高齡產婦。
「高齡產婦」四個字,意味著更多的風險,相比較適齡妊娠女性,高齡妊娠的各種併發症概率提高了2-4倍,糖尿病、高血壓、流產、早產、羊水栓塞……
前段時間,演員梅婷談到了高齡媽媽的壓力。
她說,自己當過兵演過戲,劈得了叉扛得動磚,卻在生完二胎後,體力跟不上,抱不動老大,把孩子給摔了一跤……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在生老大時,梅婷也是高齡產婦,生產時遇上羊水栓塞,被稱為醫生都害怕的「產科死神」,從「鬼門關」走了一趟。她說:
「突然我的血壓就沒了,如果在發生栓塞時,如果在需要搶救的五分鐘之內,如果搶救不回來的話,人就沒了!」
這並不是個例,幾乎每一位高齡產婦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風險:
馬伊琍曾自曝生二胎時一直孕吐,吐到生才停止,一胎時瘦得像個「難民」;孫燕姿40歲懷二胎時,腰酸肋骨疼,腳腫動作慢;大S二胎生子時,因為體力不支和腹部絞痛,止痛藥物又過敏,一度缺氧昏迷,被推進ICU搶救;程莉莎談及,自己年齡偏大,但想要二胎,不得不在肚子上打了100多針,造成身體內分泌嚴重失調,引發精神抑鬱。
在世俗的眼光裡,女人生孩子是天經地義,女人職責所在,且不說,生孩子是個人自由,很少有人會關心女人生孩子可能面臨的風險,尤其是對於高齡產婦。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大約每天有800多名婦女死於妊娠或分娩有關的併發症,2013年,有28.9萬婦女在妊娠或分娩期間以及分娩後死亡。
為保證健康懷孕、平安生產,專家建議:
1.選擇24至32歲最佳生產年齡段,降低健康風險;
2.計劃懷孕前,最好到三甲醫院產科做孕前檢查評估;
3.備孕夫妻雙方都要調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戒菸酒,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4.女性在備孕及懷孕期間如需用藥,應與醫生溝通,避免對胎兒造成影響;
5.做好當媽媽的心理準備,對懷孕、生產及未來養育子女面臨的風險有所預期。
6.孕前3個月和孕後3個月補充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系統畸形。
孩子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任務,而是一家人的責任。
希望每一個媽媽,都可以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