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11月,外出辦案3993分鐘,庭審時長24332分鐘,撰寫裁判文書1035982字……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法智e平臺」的法官績效考核排名榜上,位居第一的是快審團隊的法官康樹梅。目前,這個集智能審判、智能執行、智能行政、智能工作動態規劃提醒、智能考核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助理」,已成為該院幹警各項工作的好幫手。
「法智e平臺」既方便了法官,更服務了群眾,是該院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成效縮影。面對轄區產業集聚、企業密集、案多人少等情況,去年以來,開發區法院領導班子前瞻性地提出打造人工智慧型智慧法院的構想,全面融合現有的信息系統資源,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為服務群眾訴訟、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等工作賦能,推動智慧司法全面發展。
「人民的期待就是智慧法院建設的方向。我們克服技術、應用、管理等難題,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法官減負、為審判『賦能』,全力打造『熱帶雨林式』智慧法院大數據生態圈,集聚優質的『種子』、提供肥沃的『土壤』、營造適宜的『氣候』,讓公平正義更高效實現。」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院長巴沾軍如是說。
1-11月份,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7592件,結案6977件,一審服判息訴率92.01%,全省法院排名第9位,審判態勢持續向好,實現了縱向有進步,橫向有進位。
更貼心的「服務生態」: 取消立案櫃檯連通民心,「指尖上的法院」贏得點讚,最大限度讓群眾感受司法溫暖
「鼎」形的特色建築設計,四合院式的空間布局,升級後的法治文化便民廣場,不時有市民在樓前合影,人臉識別後即可自由進入訴訟服務中心,軟沙發、報刊角、飲水機、辦公電腦……讓人感到舒適與放鬆。如今,這裡成為周邊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走進開發區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三個膠囊一樣的透明工作艙呈發散狀矗立在正中央,作為開發區法院全部網上服務工作埠的總集成,當事人可自助進行網上立案、網上保全、網上鑑定、網上繳退費、網上閱卷、查詢列印、視頻調解、會見法官等,作為線上立案的現場補充,形成了「線上+自助」的無紙化訴訟服務模式,實現了訴訟事務一網通辦、一站通辦、一次通辦。
2月10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期,開發區法院依託本院的智慧法院平臺,首次通過網際網路法庭的形式,順利召開了某公司破產清算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來自全國十個省市的百餘名債權人通過線上方式,足不出戶參加了此次債權人會議,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破產審判推進兩不誤。這是開發區法院積極運用智慧法院和網際網路法庭推動審判工作的縮影。
今年,開發區法院有許多新變化,讓辦事群眾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訴訟服務中心取消了立案櫃檯,無需取號排隊,用手機或在法院的智慧工作艙就可進行網上立案。「我朋友是武漢的律師,他在網上幫我立案,今天他又在網上和我一起出庭,真是省時又省力!」近日,剛剛開完庭的群眾王某對開發區法院的這一變化讚不絕口。
取消立案櫃檯連通民心,推動著辦事群眾的內心由「求人辦事」向「我要辦事」轉變,讓司法服務更加人性、更有溫度。
老百姓的感受才是硬道理。足不出戶就可立案、相隔千裡打官司、訴訟費微信繳退、庭審網上直播……點點手機、敲敲鍵盤,便能完成全部訴訟過程,智慧法院讓這一切變得觸手可及,一幕幕新畫面刷新著開發區法院司法便民的新紀錄。
改變的不僅是空間的布局,更是工作的前移、效率的提升。今年以來,開發區法院把取消立案櫃檯後省下的人力全部充實到訴調對接、指導調解上,在市人民調解中心和開發區非訴糾紛化解中心設立法官工作站,實現了與醫療、婚姻家庭、物業、商事、涉校涉生、勞動爭議等15個專業調解委員會的無縫對接,在轄區13個社區設立訴調對接工作站,安排專門的值班幹警,與社區組織、警務室等聯合開展調解工作,構建了以訴訟服務中心為主線,「市、區、社區」三級聯動的一體化多元解紛平臺。今年以來,該院訴前分流案件1365件,佔新收案件的34.29%;進入法院立案的群眾數量同比下降約82%。
更高效的「工作生態」:專業的法官辦擅長的案件,法官有了「智能助理」,審判工作精準高效運行
60秒。
這是開發區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劉天佳從收到網上立案申請到完成立案手續花費的時間,劉天佳第一時間將案件轉辦,為案件當事人保全財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智能分案一起案件只需要5秒、工作智能規劃提醒每5分鐘跳轉更新一次、審判執行大數據管理研判平臺每30分鐘計算生成一次、運用法庭語音識別技術庭審時間平均縮短30%至50%……智慧法院的每一次探索創新,都推動審判質效的不斷提高。
服務群眾不能停留在「臉好看」,更要做到「事好辦」,提高司法服務水平,不僅要公正,還得高效。
「對於合同糾紛問題,我們習慣找董庭長,他是這方面專家。」東營俊富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勝說。
今年以來,因為企業用工量激增,防範勞務合同糾紛成為企業的頭疼事。開發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董國華經常上門,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特別是對於合同籤訂風險點、企業用工關係如何規範等話題,進行釋法答疑,為企業減少了麻煩。
專業的人辦專業的案子,讓服務更專業。
為更好地實現辦案提速、繁簡分流,開發區法院堅持向科技要效率,開發啟用了智能分案系統,通過建立智能分案大數據模型,智能分析訴訟請求、標的、案由、事實與理由等要素,判斷案件難易程度,對案件畫像,然後智能考量法官辦案經歷、個人特長、辦案時長等要素,按照速裁、簡易、普通三個類別將案件精準分流到相應的審判團隊序列和具體擅長的法官手中,實現了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人案相匹配。此外,平臺還可通過大數據計算法官本年度的庭審時長和法律文書字符數,分析法官的辦案平均飽和度,對飽和度過高和過低的法官打破案件類別限制,智能調整分案數量,進行動態溢出流入,確保了辦案工作量均衡。1-11月份,該院法官人均結案364件,結案均衡度0.77,全省法院排名第3位;簡易程序適用率94.84%,全省法院排名第4位。
「過去,由立案法官憑藉經驗進行分案,依靠個人判斷,偶然性大;現在,專業的法官辦擅長的案,得心應手,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同時,通過系統分案,避免了人為幹預和廉政風險,確保了司法公正。」開發區法院副院長吳春民介紹說。
手中案件眾多、每個案件都有很多環節……如何更好地規劃工作先後,確保不遺漏且時間有效利用,是實現「智慧審判」的難點。
為解決這一難題,開發區法院重點開發了智能工作規劃提醒系統,依託全流程網上辦案、電子卷宗同步生成等大數據來源,通過動態算法,為法官量身定做工作規劃,並根據完成情況進行工作提醒,讓法官的工作更精準、更高效、更簡潔。
「這個系統研發應用以後,就像是為我們法官提供了一個『私人助理』,每天早晨,我登錄平臺就能看到每項工作的動態規劃提醒,各個待辦和督辦事項一目了然,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辦案瑕疵。」開發區法院綜合審判庭法官助理劉洋說。
據悉,依靠此平臺,開發區法院加強對質效指標的常態化把控調度,對辦案節點未按時完成的案件,由辦案法官——庭長——分管院長——院長進行層級督辦提醒,實現了穿透式管理。今年以來,共工作動態規劃10475次,工作督辦提醒1152次,完成983次。1-11月份,開發區法院平均辦案天數46.53天,較去年同期下降23.37天,辦案效率提升明顯。
更廣闊的「發展生態」:用「智」又用「慧」、用「心」更用「情」,深度融合破解難點堵點,在智慧法院建設「賽道」中走在前列
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要靠先進技術理念,更要靠幹事創業的執著精神、心懷百姓的為民情懷。
11月24日早晨,當事人孫某某帶著一封感謝信和一面寫有「一身正氣,執法為民」的錦旗走進開發區法院執行局,贈送給辦案幹警。「執行立案後,執行法官利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幫我拿回了養老救命錢。」孫某某說。
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間,案件被執行人劉某某等以經營幼兒園為由向申請執行人孫某某陸續借款54萬元,借款到期後被執行人遲遲未還,為此孫某某於2015年1月提起訴訟,案件經過一審、二審、再審程序,最終確定孫某某勝訴。但判決生效後,被執行人一直未履行還款義務,孫某某無奈,於2020年9月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為順利幫助孫某某實現勝訴權益,承辦法官先後多次線上線下進行查控並積極找尋財產線索,同時根據孫某某提供的被執行人工作單位情況,第一時間凍結被執行人工資。隨後,承辦法官組織雙方會面並抓住主要矛盾進行調解,以法析理,經過法官多次溝通、調解,案件最終有了良好進展。
服務群眾,靠情懷與信念,更靠技術與手段。
「定位準才能思路清,思路清則方向明。全流程網上系統開啟了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大幕,搭建了『一張網』辦案辦公的高鐵網,我們智慧法院建設就是要打通從高鐵站到家門口的最後一公裡。」開發區法院副院長陳立田說。
智慧法院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信息化技術與審判工作的深度融合,既要服務人民群眾,又要輔助法官辦案和決策管理。對此,開發區法院領導班子多次召開調研會、推進會,認真聽取當事人、律師、幹警的意見建議,最終一個任務適時推送、業務高效辦理、信息聯動共享、隨時隨地辦公的創新型智慧法院生態圈在開發區落地生根。
智慧考核實現業績精準評價。以智慧法院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將各項工作形成的數據進行分解、打碎、賦分,統一各指標考核維度及賦分體系,通過個人工作數據量與全院總數據量的比例計算賦分,從日常工作、業務工作、管理者評價、附加項四個方面對全院幹警進行評價,實現了不同崗位之間的橫向對比。智慧考核系統考核成績與幹警的績效工資直接掛鈎,每月兌現,充分調動了全院幹警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行政管理規範人性。在會議、考勤管理上,採取人臉識別技術實現無感考勤、臨近提醒,做到了考勤管理的全時段、無遺漏。推進無紙化辦公,利用智慧法院系統,打通所有節點,單位內部文件籤發、文件流轉、信息匯總等事務全部線上運行,打造無紙化辦公場景。請假、出差、辦案車輛申請、財務報銷、固定資產管理、辦公用品申領等均在智慧法院工作平臺運行。線上高效運轉同時實現全程留痕,倒逼工作嚴謹規範。
如今,靠著科技賦能,開發區法院的整體工作效率有了較大提升,部分速裁案件可當天立、當天審、當天結,大大縮短了審判周期,推動了服務群眾工作由外延向內涵發展,實現了法官成長、案件辦理的雙贏局面。
人民法院為人民。
開發區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上的探索創新,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司法為民的初心、服務大局的擔當!
(記者 王俊傑 李志芳)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