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 宋迎迎 /文圖
2020年6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到,到2020年底,鄭州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日前,「禁塑令」已實施多天,該方案落地情況如何?1月4日,記者來到鄭州部分超市、飲品店了解情況。
1月1日起,鄭州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早在去年12月,記者就留意到,有不少店家貼出「鄭州市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規定(2020版)」,規定顯示,按照《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鄭州建設行動方案》(鄭發改環資[2020]580號),對部分品種塑料製品實施禁限管理:禁止提供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自2021年1月1日起,堂食服務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不包括預包裝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提供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包括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上自帶的塑料吸管);自2021年1月1 日起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提供使用用於盛裝及攜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基於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於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對於該《方案》,市民李女士表示,以前買東西順便就把塑膠袋買了,家裡的塑膠袋扔的到處都是,處理起來也是件麻煩事兒,「我們家現在買東西,能不要塑膠袋就不要,如果東西太多,還是會購買,但比以前買的少多了。」她表示,以後也會考慮自備購物袋,用完之後放到包裡,能重複使用。
市民陳先生則表示,對該《方案》並不了解,「什麼是可降解塑料製品?好像沒有聽說。」陳先生手裡提的塑膠袋是什麼材質的,他表示「不了解」。
部分超市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禁塑令在鄭州落地情況如何?有多少人對該《方案》還不了解?
1月4日,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市管城區一家丹尼斯購物,其收銀員徵求記者意見後拿出一個大的塑膠袋遞過來。收銀員表示,該超市已經將塑膠袋換成了可降解塑膠袋,每個0.6元。記者從收銀員提供的塑膠袋上了解到,其名稱為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可以光降解,規格為615×(415 100×2)mm×0.027mm。該店收銀員表示,他們很早就接到了通知,12月份就換成了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在超市門口觀察了十多分鐘發現,前來購物的市民中,大多數老年人會隨身攜帶購物袋,並以布袋和無紡布袋為主。
此後,記者在位於城東南路的新隆嘉超市看到,該超市所有攤位使用的塑膠袋均為同一種名為「塑料購物袋」的產品,規格為450×(290 75)×0.025mm,厚度≥0.025,袋子上印有「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請多次使用,廢棄後建議回收再利用」字樣。購物時,工作人員回直接將市民選購商品放入購物袋,沒有另外收取購物袋費用。記者向該超市紀姓負責人了解情況,該負責人表示,暫時還沒有接到相關「禁塑」通知。
記者又來到位於鄭州市管城區鄭商生活超市發現,該超市使用的購物袋仍為不可降解塑膠袋,大袋子每個0.3元,小袋子每個0.2元。袋子上同樣印有「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請多次使用,廢棄後建議回收再利用」字樣。
該超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她並沒有接到相關通知,目前超市仍在延用塑膠袋,至於什麼時候更換成可降解塑膠袋,她表示「並不清楚」。
部分飲品店已接到「禁塑令」,正在落實
除了各個超市、商場,塑料製品在飲品店也是司空見慣的東西。
1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市管城區金色港灣小區附近的蜜雪冰城發現,該店的點餐處擺放著一個盒子,盒子裡裝滿了塑料吸管,打包飲品的袋子和之前一樣。
該店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都是庫存,用完後將更換為紙管和可降解塑膠袋。那麼,即將更換的產品什麼時候到貨,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記者撥打該飲品店區域經理的電話,其表示,該《方案》已全部落實,所有門店均已換成紙管和可降解塑膠袋,那麼,為什麼記者所到的這個門店並沒有更換呢?更換後,產品的價格會有所調整嗎?該區域經理則建議記者撥打400官方客服電話了解情況。記者撥通官方客服電話,經過長達3分多鐘的語音提示和數字選擇後,終於轉接到人工客服,但並沒有人接聽。
隨後,記者分別通過外賣平臺和到店購買兩種方式,在書亦燒仙草(美景龍堂萬科店、二七萬達店)購買飲品,使用的同樣是塑料吸管和不可降解塑膠袋。
一位自稱是書亦燒仙草(二七萬達店)負責人的女士告訴記者,該店12月份就已經接到更換吸管、袋子的通知,第一批可降解塑料製品1月5日到貨使用。「紙質吸管的價格比塑料吸管價格能高出一倍,但飲品價格不會有變動。目前只是通知建議我們更換成可降解塑料製品,但並沒有說如果不更換的話會有什麼樣的處罰。」該女士表示,相關通知是萬達商場物業發出的。
河南省塑料協會:應繼續加大宣傳力度 完善監督執法規定
河南省塑料協會秘書長竇俊嶺對記者表示,雖然目前國家層面以及河南省、鄭州市均下發了「禁塑令」,但從目前來看,可降解塑料應用情況並沒有完全鋪開。
「影響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是產量和成本。」竇俊嶺說,目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常見原材料為聚乳酸(PLA)和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但這兩種材料的成本均較高,是傳統材料的2-5倍。在消費市場情況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廠家觀望得多,生產得少。單就我省而言,可降解塑膠袋產量還難以滿足「限塑令」後的使用需求。
「從目前來看,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培養消費習慣,通過消費市場帶動,促進原材料生產。」竇俊嶺認為。
那麼,對於老百姓來說,如何分辨超市或者外賣提供的是不是可降解塑料製品呢?
竇俊嶺說,塑膠袋是高分子化合物,無法單憑肉眼進行分辨是否可降解,因此監管和監測十分重要。「這就像買大米一樣,是不是鎘大米,用肉眼沒法判斷。」
他建議,就河南而言,應儘快研究制定可降解塑膠袋的相關技術標準,完善監督執法規定。「像不可降解塑膠袋虛標『可降解』等如何進行查處,這些也都應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