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兩千年,世界上有兩種文明最為發達,一個是瑪雅文明而另一個就是中華文明(彼時正值中國的夏朝)。其實要算起來的話,瑪雅文明可能要更早一些,瑪雅文化在公元前2500就已經比較發達了,而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大約要在公元前2072年才開始建立,即便是追溯到堯舜時代最多也就是公元前2150年左右(當然若繼續追溯三皇乃至炎帝、黃帝時期的文明,那中華文明就更早了,只不過如今依然缺乏相關的考古發現)。
然而,中華文明瑪雅文明雖然在當時共同璀璨於世,但是兩大文明之間卻隔著一個太平洋,似乎根本沒有任何來往的可能。不過神奇的是,這兩種文明之中卻有一個共同的圖騰信仰,那就是「龍」。而且瑪雅文化中的龍跟中國文化中的龍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之處也就是多了一對翅膀。
此外,瑪雅文化中的龍與中國文化中的龍在功能上也是一樣的。中國文化中的龍負責行雲布雨,瑪雅文化中的龍職責同樣是下雨,而且瑪雅人對之有一個更直白的稱呼叫——羽蛇神。在瑪雅文化中,雨季是由羽蛇神帶來的,旨在帶給他們生機和希望。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彼此隔絕的兩大文明之中出現了同一種圖騰呢?其中一個說法是,當時有一名美洲人曾經到過神州大地,並將中國龍的形象帶到了美洲。彼時,美洲正值乾旱,數月未曾下雨,瑪雅人聽說這種神龍可以行雲布雨,於是就將其當做雨神來崇拜,希望中國龍能夠帶來大雨。
結果不久之後,真的天降大雨解了瑪雅人的乾旱危機,於是瑪雅人就將中國龍當做羽蛇神來供奉,並根據自己文化的特點給中國龍添上了一對翅膀。然而瑪雅人卻不知,中國龍雖然沒有翅膀,但依然可以遨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