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熊網絡」的聯合創始人華璐坷告訴我。
提到商用Wi-Fi行業,36氪作者Zuo曾對此做過梳理,其中指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騰訊在2014年下半年投資了邁外迪的C輪,而與阿里巴巴站一邊的就是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杭州創業公司——樹熊網絡,2014年3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A輪投資,今年7月份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樹熊網絡主要的產品是面向大型項目的WiTOWN系列和面向中小商家的TreeBear系列。產品均由硬體+軟體構成,硬體平臺是企業級路由器,軟體部分包括認證網關+客戶營銷系統。通過Wi-Fi使用者掃一掃、連Wi-Fi的動作,可以獲取用戶信息,再結合商家的交易數據,就可以為商家打造一套具體到用戶個人的營銷體系。
華璐坷說,引入阿里的消費數據後,他們跟支付寶在去年5月份合作了一次「支付寶全民免費Wi-Fi計劃」的活動,進入樹熊免費Wi-Fi覆蓋區域之後,會自動收到一條推送消息,用戶點擊該消息,就能自動連接上網。通過用戶打開支付寶錢包連Wi-Fi,將客流導到服務窗,商戶直接以商鋪而不是品牌的形式展現。樹熊網絡目前在全國180個城市布有10萬熱點,覆蓋8萬商家,有數百家代理商,後者負責產品的落地市場推廣、銷售以及商家維護。
事實上,經過三年對B端的耕耘,樹熊網絡已經是一家130人的公司,今年營收預計可以達到6000萬,但其中80%來源於硬體銷售,公司「上層收入」還比較少。樹熊的目標是,2017年上層收入的比重能超過硬體,也就是要依託硬體發揮軟體價值,變成一家更「數據化」的公司。為此,樹熊正在做兩件事。一是基於硬體「探針」(Treebear P1)的Wi-Fi精準營銷,二是自己的C端產品「有賣」(iOS/Android)。
與邁外迪不同,樹熊網絡在應用場景上更多是餐飲、購物,而不是機場等公共場所。探針與有賣的邏輯正是基於這一點。
簡單說,探針是一套客流雷達系統。目前能提供的有十二大指標,包括:當前在店人數(實時)、今日到店人數(實時)、 當前最熱門區域(實時)、今日最熱門區域(實時)、最近一小時店內人數變化(實時)、歷史到店人數、每小時店內人數變化、店內短暫停留和有效停留分布比例、店內新客和回頭客比例、重複訪問次數分布、店內最熱門區域Top5、店內最熱門路線Top5。
華璐坷說一個小探針在理想情況下每天能捕捉數百用戶,明年他們的目標是鋪設20萬探針,這樣大概一天能有6000萬的線下流量。 目前樹熊的探針項目已在淘寶上眾籌。
樹熊規劃的Wi-Fi流量變現,一方面是讓流量更精準(探針讓商戶在更了解顧客的基礎上做精準化營銷),另一方面是試圖讓流量留在自有平臺上,有賣就直接將目標對準了顧客。對於用戶來說,有賣是一個優惠比價平臺。樹熊網絡與大眾點評(也是邁外迪C輪的投資方)、美團(已與大眾點評合體)、百度糯米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達成了合作,用戶在有賣上可以看到某一商戶在不同平臺上提供的優惠信息,從而可以在信息更全面的情況下做出決策。
問題是,樹熊自己推這樣一款C端產品在流量獲取上有什麼優勢嗎?
答案是:可以借力。比如正在鋪設的探針設備,用戶在經過商戶時會收到相關優惠的推送,樹熊順帶可以把有賣的推廣也做了。獲取C端用戶後,樹熊想通過有賣反向拉動商戶——最終把流量變現。在用戶為王的時代,這聽起來頗有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