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找它找了80多年 枯魯杜鵑再露芳容

2021-01-08 四川在線

枯魯杜鵑。 王飛 攝

被發現二十多年後,才有了姓名,而在擁有姓名後的六十年裡,再也不曾被發現,然後直接被宣布野外滅絕

從一九二九年至今,無論國內國外,對枯魯杜鵑的科考從沒停止,科研人員接力了好幾代,但都沒有發現它

從涼山木裡到甘孜九龍、康定,從地理單元上來看,是連接成片的,有可能是枯魯杜鵑的傳播繁衍帶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對外發布稱,該所科研人員在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目前僅發現一株。

幾乎同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以下簡稱「華西植物園」)與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團隊在甘孜州康定、九龍兩地也發現了枯魯杜鵑的身影,疑似種有40多株,目前能確定的有20多株。

枯魯杜鵑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何在被宣布野外滅絕後,同一時間在多地被發現?它們的重新發現意味著什麼?……本報記者就此進行探究。

枯魯杜鵑只有一株?

涼山的並非唯一,甘孜還發現了20多株

說起枯魯杜鵑,華西植物園副主任張超如數家珍。「我們很早就在關注枯魯杜鵑,之前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華西植物園裡有全中國乃至全亞洲種類最多的杜鵑花,這個位於都江堰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園,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杜鵑花的保護與科研。

2014年,園區與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開展杜鵑花專題調查,貢嘎山位於橫斷山區,是中國杜鵑花種群聚居區。

2016年,貢嘎山保護區專家周華明、蔣勇在九龍縣發現了一種「不常見」的杜鵑,但因為採集標本的信息不全,沒能得到確認,一直存疑。

2017年,保護區專家在九龍縣另一地方再次發現約20株,杜鵑專家、中科院植物所副研究員耿玉英認為,此種可能為枯魯杜鵑。

直到今年5月,項目組再次來到貢嘎山,專門到荷花海區域考察。正值杜鵑的花期,荷花海周邊雲杉密密生長,樹幹下的灌木叢中,粉白色的杜鵑稀稀拉拉地「撒」在裡面,有20多株。張超眼前一亮,「這個杜鵑花確實不常見」。

採集標本後,張超請專家一起「會診」,經過與模式標本比對,認定這次發現的就是枯魯杜鵑。

為何兩地同時發現?

盛花期容易被看見,建立在多年調查的基礎上

枯魯杜鵑有一段坎坷而神秘的身世。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直到1953年,該標本被作為粘毛杜鵑的變種發表;1978年被提升為「種」,中文名為枯魯杜鵑。而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

從1929年至今,無論國內國外,對枯魯杜鵑的科考從沒停止,但都沒有發現它。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僅有2008年採自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的「疑似枯魯杜鵑」標本記錄。

耿玉英是業界公認的杜鵑專家,她曾三次專門到涼山州木裡縣,向村民打聽名為「枯魯」的地名,走過了枯魯村、枯魯溝,都沒有發現枯魯杜鵑的身影。

耿玉英認為,這次枯魯杜鵑能在兩個區域被發現,主要的原因是其處於盛花期,在灌木叢中格外顯眼,從而增加了被發現的概率。比如,木裡縣的枯魯杜鵑就是科研人員偶然發現的。

甘孜州的枯魯杜鵑能被發現是建立在對保護區杜鵑花詳細調查的基礎上。張超說,調查前後經歷了5年,可以說是地毯式的「摸排」,容易發現新品種。

是否意味不再瀕危?

並不是,仍然需要系統調查並加強保護

從80多年的零發現,到現在連續在兩地發現,是否意味著枯魯杜鵑不再稀有?

耿玉英認為,20多株不算多,枯魯杜鵑仍然是瀕危的珍稀品種。

那麼,從涼山到甘孜的廣闊區域,它究竟發端於哪裡?如何擴張它的版圖?

「也不排除其他地方還有,因為杜鵑的特點就是喜歡群居。」耿玉英說,從涼山木裡到甘孜九龍、康定,從地理單元上來看,是連接成片的,有可能是枯魯杜鵑的傳播繁衍帶。涼山的枯魯杜鵑植株較大,而康定的較小,有可能是從涼山傳播到康定。

張超已經迫不及待開始計劃下一步的考察。「我們打算再沿著木裡、九龍、康定這個區域走一圈,詳細做一個調查。」此外,華西植物園還將採集枯魯杜鵑種子,進行人工繁育和遷地保護。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也表示,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工作。

「一個物種就是一組基因,如果一個物種丟失,生物多樣性就會受影響。」耿玉英說,希望通過這次發現引發公眾和地方政府的關注,進一步加強對枯魯杜鵑的保護,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

相關焦點

  • 消失百年的枯魯杜鵑,被重新發現一株,看來一睹芳容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馬永鵬、劉德團、姚剛等專家,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裡縣的枯魯山區進行野外考察中。在康塢大寺周圍的山區發現了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經確認為消失百年的枯魯杜鵑,目前僅發現一株。花草樂小編帶您來一睹芳容吧。
  • 全球僅剩一顆,曾經以為滅絕的枯魯杜鵑,在中國又重新被發現
    中國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已經被宣布野外滅絕7年之久的枯魯杜鵑,但目前只發現了一株,還需要對當地進行地毯式調查以及搶救性保護。因為在枯魯地區被發現,所以命名為枯魯杜鵑。然而在之後不久,枯魯杜鵑就被宣布野外滅絕,人們再也沒有見過它的蹤跡。直到上個月我國科學家在野外考察過程中又重新發現了它們,但是只發現了一株。
  • 枯魯杜鵑——「涅槃」於四川涼山枯魯山區之中的「木鳳凰」
    枯魯杜鵑(kū lǔ dù juān)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 Davidian),屬於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枯魯杜鵑的稀有性在2017年由覃海寧等人聯合發表的《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的評估》裡,將枯魯杜鵑評定為野外滅絕(EW)植物。
  • 科學家考察時發現奇特生物:改寫枯魯杜鵑「野外滅絕」的歷史
    就在前不久,有科學家對四川的山區進行調查研究時就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生物,這種生物與之前被滅絕的枯魯杜鵑有著明顯的區別,隨後便,經過查閱大量的資料,發現了一些蹤跡,並且成功的找到了枯魯杜鵑的存在!同時這也就意味著科學家在野外考察的時候,改寫了枯魯杜鵑
  •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鵑,調查了兩天僅發現一株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鵑,調查了兩天僅發現一株  Connor Feng • 2020-05-26 11:45:
  • 「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重新被發現
    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後中文名被確定為為枯魯杜鵑。不過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裡,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
  • 神秘失蹤60多年後:「神話之鳥」回來了
    這幾天,美麗的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突然火了!自從1929年被發現以來,人們將近90年無緣再見它們的倩影,以至於科學家認為這種絕美的花兒早已滅絕。直到2020年5月,我國科考人員才在四川山地與枯魯杜鵑久別重逢。枯魯杜鵑重現中華大地,並非是一次絕無僅有的生命奇蹟。
  • 杜鵑聲聲春去了
    命令貴陰快去找貴陽,找不到就不要回來!貴陰四處尋找,日夜不停呼喊「李貴陽」。最後精疲力盡,口吐鮮血而亡。他化身陽雀,仍日夜呼喊「李貴陽"。李貴陽一直沒等到麥種發芽,卻被突發山火燒身,魂魄化為飛雀。因被火燒痛啊!故哀嚎「哎喲哎喲!"。這鳥就被當地百姓稱作「火疤雀」了。你會發現,每當陽雀叫「李貴陽,李貴陽」時,火疤雀就用「哎喲哎喲"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