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永寧古衛城位於著名僑鄉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其歷史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南宋時,為防禦毗舍耶國海寇入侵,朝廷即在此建了永寧水寨,永寧因此得名,寓意永葆安寧。元朝時,由於海寇出入東南沿海,侵擾百姓,在永寧設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為抵禦倭寇,朝廷在此設立永寧衛城,以作泉南屏障。2020年12月,永寧古衛城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永寧古衛城雖由軍事起家,卻不辜負上天賜予的鐘靈毓秀。六百多年來,她先後是一座舉足輕重的衛城,一座兼容並包的商貿小鎮,一座綺麗天然的閩南建築博物館,一塊包羅萬象的閩南宗教活化石。她沒有什麼大美,也沒有什麼東西是特別突出的。但,當大海、老街、古建築、城隍文化、臺灣往事、高地衛城、商貿重鎮、番仔樓、三十二鋪境......這些全部在一個小鎮存在時,便讓人真實感受到這樣「全而深厚」的存在絕無僅有。
永寧古衛城老街
老街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長一公裡多,寬度約4米至5米。明朝時,此街稱西直街。府志記載:「右千戶所,營房八百四十間,在永清門西直街。」改革開放前,它一直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如供銷社、菜市場、手工作坊,甚至銀行、稅務、郵電等單位,無不擁擠在這條狹窄的老街上。走在老街上,一種厚重的歲月滄桑感撲面而來,當地人依舊在這裡生活,比起很多已經淪為旅遊景區的老街更為原生態,更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這也是這座古衛城的魅力所在。
老街又稱剖腹街,說來也有一段掌故。據傳,永寧古稱八卦街,分為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北門街及水關街、場口街、白厝街、小街等,非常繁榮。明末清初,鄭成功的義軍與滿清兵打得難分難解,永寧有時被義軍佔領,有時被清兵盤踞,勢若拉鋸。因國姓爺(鄭成功)是永寧沙堤人的女婿,且發生了清兵屠城的「水關溝血案」,永寧人大多心向義軍。滿清官府一直很惱怒,故而後來建了這條「剖腹街」,意在破永寧的風水。永寧古稱「鰲城」,狀如海中的巨龜,據說這街一建,有如在鰲魚腹中剖了一刀,永寧便將一蹶不振。但傳說畢竟是傳說,風水說法也未必可信。因滿清遷界政策廢除後,社會安定下來,形成閩臺對渡,永寧經濟漸漸復甦,到了乾隆年間,永寧又是一派昇平景象。
特色建築番仔樓
永寧是泉州番仔樓富集地,每棟番仔樓背後都藏著主人下南洋打拼的故事,還有那個特殊年代的種種回首。永寧人旅居海外始於宋末元初,隨後的幾百年裡,永寧人曾跟隨鄭和下西洋並留在當地,也曾為抵抗清政府「遷海令」而逃往臺灣。及至民國初年,永寧華僑在海外尤其是南洋多有建樹,許多人甚至成為當地的工商業巨擘,於是紛紛回鄉修築洋樓、重建家業。
歸國華僑的洋樓通常採用中西合璧的樣式,建築材料也多從南洋運來,因而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樓的精美設計融合了閩南民居和南洋西式建築的特點,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仍然採用傳統的木結構建造技藝並飾以閩南紅磚,另一類則採用鋼筋混凝土和水泥立面。因此,前一種番仔樓的裝飾設計多以傳統工藝的石雕、磚雕、彩畫、拼磚為主,比較普遍,而後一種的牆面造型則多採用西式的雕飾元素。每一棟滄桑的番仔樓背後都藏著一部背井離鄉的海外奮鬥史,以及一個華僑家庭的悲歡離合。
著名共產黨人董雲閣的故居就是永寧番仔樓的其中之一,鋼筋混凝土的西式番仔樓,外牆裝飾頗為精美且保存較好,鳳凰、麒麟、福壽紋、古錢紋、祥雲紋等圖案清晰可見。董雲閣家境優越,早年間隨父親僑居菲律賓,回國後在廈門求學。「五卅」慘案(1925年)之後加入共產黨,成為福建省核心領導人物,他為工人和大學生爭取權益,幫助農民開展抗鴉片捐的鬥爭。於1932年不幸被捕去世,年僅24歲。
永寧地方文化特色
永寧地域民風民俗內涵豐富,除了富有閩南特色的婚俗和隆重的喪俗外,還有僑鄉特有的拜別祖先、嗣子、祭掃祖墳、過番、元宵民俗廟會等禮俗以及獨具特色的「陷城洗街」等民俗。
宗教文化的傳統,概言之,即敬祖追宗,表現為修宗譜、立宗祠、建族墓、設義塾義田、舉族合祭、重視血緣關係等,既體現了濃厚的宗族觀念,也反映了深厚的家庭文化底蘊。
城隍信仰是閩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寧城隍廟與石獅及臺灣鹿港城隍廟有著特殊的淵源。清道光年間,由在鹿港創辦日茂行的林家及地方紳士,自家鄉石獅永寧恭請城隍至臺灣鹿港建廟,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並將城隍文化在臺灣廣泛傳播。多年來,鹿港城隍廟與永寧城隍廟兩地之間的文化交往從未中斷過。另一方面,城隍是守護神,守護城池、國家;也是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因此,城隍文化是永寧極具地域特色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迎合大旅遊時代,永寧古衛城孵化城隍街,於2019年啟動古建民居修復、老街業態入駐扶持、老街路面改造等極具歷史性意義的項目;啟動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產業扶持計劃,邀請全國各地特別是本地商戶共同參與到永寧大旅遊時代的建設中來。城隍廟廣場作為永寧最早實施規劃性建設的項目之一,是永寧兩大超高人氣活動「城隍文化節」和「元宵廟會」的主場地,是永寧目前最具旅遊商業潛力的項目。在大型活動中,城隍廟廣場的美食攤位盈利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可,自2020年開始,美食攤位升級為長期固定的木屋,開始作為「廟街」業態的孵化器。
除此之外,2020年的「城隍文化節」也是別開生面,獨具風格。疫情防控期間,永寧將傳統城隍文化節插上網線「搬上雲端」,與大眾「雲上互動」。以線上的方式,在網頁上呈現虛擬文化節中熱鬧的永寧古衛城。並在城內與玩家們進行一系列的互動,如:古城小遊戲贏積分獲好禮;通過直播了解古城舊傳統新玩意;點擊城內各處景點,解鎖積分制玩法,贏取中秋博餅資格等等等等...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雲上逛古城,神遊永寧衛」,受到群眾的喜愛和支持。
目前永寧全鎮上下團結一心齊努力,全力保護和打造古鎮景點,發展全新的旅遊事業。古老的永寧古衛城正煥發青春,以全新的姿態、熱情歡迎四海來賓八方朋友到永寧觀光旅遊。(黃娜玲 黃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