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研發出基於AI技術的文本識別器

2020-10-30 遖唻苝暀

韓聯社首爾10月27日電 據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官網27日介紹,該校信息科學部研究團根據韓文的形態學特徵,運用卷積神經網絡(CNN)技術成功研發具備改良型手寫體識別技術的文本分類器。

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

卷積神經網絡仿造人類的視神經機制構建,最近常被用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人工智慧領域。校方稱,運用該技術的文本分類器可實現高達96.8%的準確率,其錯誤率較以往機型降低了19.5%。

朝鮮近幾年十分熱衷於研發人工智慧技術,不僅在各大高校開設了人工智慧學科,還積極宣傳相應技術的研發成果。去年通過各媒體廣泛介紹金日成大學研製的人臉識別系統,今年國家科學院的水力渦輪發電機震動檢測系統、平壤教員大學的機器人教具、平壤計算機技術大學的道路鋪裝設計支持系統等AI成果也相繼亮相。分析認為,朝鮮頻頻展示人工智慧技術成果並用尖端技術改善教育環境是其在國際制裁環境下通過發展先進技術謀求自立經濟政策的延續。但有分析認為,考慮到朝鮮各領域綜合技術落後,其人工智慧水平也難免存在局限性。

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

另外,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曾指出,有必要對朝鮮出於軍事目的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保持警覺,並對朝鮮可能利用相應技術研製武器表示了擔憂。(完)

相關焦點

  • 從人臉識別到文本分析,50+超實用的 API 推薦清單
    所列清單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人臉和圖像識別文本分析、NLP、情感分析語言翻譯機器學習和預測在每組應用中,列表中的元素按字母順序排列,相關 API 的簡述則是基於各自網站信息完成的。它是基於 PaaS 的圖像識別 API。10. Kairoshttps://www.kairos.com/docs/api/它可快速將情緒分析和人臉識別功能添加到應用和服務平臺。
  • ZLG深度解析:語音識別技術
    本文將為大家從語音前端處理、基於統計學語音識別和基於深度學習語音識別等方面闡述語音識別的原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機器的依賴已經達到一個極高的程度。語音識別技術使得人與機器通過自然語言交互成為可能。最常見的情形是通過語音控制房間燈光、空調溫度和電視的相關操作等。
  • Facebook AI 年度總結來啦
    在基於哈希標籤的圖像識別的研究中,我們創造性地利用現有的非傳統標籤來生成大量訓練數據集,這些數據集裡面基本上是自標記數據,包括一組 35 億張的 Instagram 公共圖像。該項目建議用戶提供的哈希標籤可以充當數據標籤,將現有的圖像轉換為弱監督訓練示例。
  • 手把手教你使用百度大腦地址識別API
    想到各家快遞公司,都有獨立的下單平臺,出於好奇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下,發現百度大腦竟然有地址識別接口,趕緊來試一波。測試後發現,這個接口能大幅提升地址文本的處理效率,非常適合物流、快遞、電商、貿易行業,有了它就可以自己搭建快遞下單平臺了。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情感分析,又稱傾向性分析,或意見挖掘,它是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的過程。利用情感分析能力,可以針對帶有主觀描述的自然語言文本,自動判斷該文本的情感正負傾向並給出相應的結果。它有什麼用處呢?簡單舉個例子。本次美國大選,除了兩位當事人拜登和川建國外,最頭疼的可能就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克了。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情感分析,又稱傾向性分析,或意見挖掘,它是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的過程。利用情感分析能力,可以針對帶有主觀描述的自然語言文本,自動判斷該文本的情感正負傾向並給出相應的結果。它有什麼用處呢?簡單舉個例子。本次美國大選,除了兩位當事人拜登和川建國外,最頭疼的可能就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克了。
  • 人臉識別主要依靠了基於圖像的空間邊緣檢測技術
    ai換臉技術引起很多人的擔憂,怕外貌損害。這次任性哥帶你回歸本源,用人臉識別,再現青澀年華,你也可以擁有金融界鼻祖級的辨識力。最近我們也在研究人臉識別這個方向,今天就針對這個做個簡單的介紹。什麼是人臉識別?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ai.baidu.com/tech/ocr/medical_invoice 病案首頁識別開放邀測針對全國各地病案首頁,識別病案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出/入院科別、住院次數、藥物過敏情況等15個關鍵欄位>>
  • AI唱歌不僅中英文無壓力,還會粵語!微軟聯手浙大研發出DeepSinger
    如果只聽音樂,恐怕很難分辨出這是AI生成的歌聲。我們知道,歌聲不同於正常人的語音,高低音轉換,BGM的配合,有著更複雜的模式和節奏,這對於AI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不過,最近一個研究團隊,卻此基礎上挑戰了更高階的AI技術——生成多種語言風格的AI系統。
  • 從傳統圖像算法到深度學習,文字識別技術經歷了這些變化
    傳統圖像算法2012年之前,文字識別的主流算法都依賴於傳統圖像處理技術和統計機器學習方法實現,利用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把印在或寫在紙上的文字讀取出來,並轉換成一種計算機能夠接受、人又可以理解的格式。文字識別:對切割出的文字進行識別,一般採用提取人工設計特徵(如HOG特徵等)或者CNN提取特徵,再通過機器學習分類器(如SVM等)進行識別;後處理:利用規則,語言模型等對識別結果進行矯正。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機器之心根據研究實力、技術與產品、市場與行業潛力、運營能力、資本與財務狀況、創新性與實用性等多項標準,評選出四項大獎: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三十大最佳 AI 應用案例。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
  • 數據挖掘之文本分類技術,最詳細的原理解讀
    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問題上,由於信息量的龐大,如果僅憑人工方式來收集和挖掘文本數據,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且也是很難實現的。於是,實現自動文本分類就顯得尤其重要,它是文本信息挖掘的基本功能,也成為了處理和組織文本數據的核心技術。
  • 成功研發出用於納秒級圖像識別的神經硬體
    打開APP 成功研發出用於納秒級圖像識別的神經硬體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4-27 17:54:13 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都是基於對普通攝像機提供的圖像數據進行評估的,而且這很耗時。尤其是每秒記錄的圖像數量很多時,會生成大量難以處理的數據。 因此,維也納工業大學的科學家採用了另一種方法:使用特殊的2D材料,開發了一種圖像傳感器,可以對其進行訓練以識別某些物體。該晶片代表了能夠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數據不必由計算機讀取和處理,但是晶片本身可以提供有關當前所見內容的信息-僅需數納秒。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作為最早投入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華人團隊,在多年布局的關鍵技術基礎之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率領的團隊迅速取得技術突破。2012 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而在 2013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的 8 篇深度學習領域的文章中,有 6 篇出自湯曉鷗實驗室。
  • 專欄| NLP概述和文本自動分類算法詳解
    自然語言處理一直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話題,更是 18 年的熱度話題,為了在海量文本中及時準確地獲得有效信息,文本分類技術獲得廣泛關注,也給大家帶來了更多應用和想像的空間。 文章分類:依據預設分類體系對文本進行自動歸類。 情感分析:準確分析用戶透過文本表達出的情感傾向。 文章主題模型:抽取出文章的隱含主題。 為了實現這些頂層應用,達觀數據掌握從詞語短串分析個層面的分析技術,開發了包括中文分詞、專名識別、語義分析和詞串分析等模塊。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目前業務線包括了安防、醫療、AI製藥、AI晶片等,其以自然語言、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以及其自主研發的算法,構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學語義網絡,腫瘤,肺癌等眾多種多病灶的疾病模型。 近年來,「智慧醫院」火遍業界,如今AI+醫療有望建立重塑臨床流程的智能醫院,並與傳統醫療領域玩家有機結合,實現智能醫療產業化,已進入早篩、診斷、隨訪、科研等領域成為臨床醫師的「第二大腦」。
  • 基於多個特徵分塊貝葉斯分類器融合策略的人臉識別方法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奇異值分解和貝葉斯決策的人臉特徵提取與識別算法。通過對人臉圖像樣本進行幾何歸一化和灰度均衡化後,結合分塊與加權,運用奇異值分解,分別獲得特徵臉和標準臉,然後採用多個基於特徵分塊的貝葉斯分類器(FBBC)的融合策略進行分類識別。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良好的精煉和實時性品質指標。
  • 文本秒生成圖像,震驚業界!詳解OpenAI兩大AI模型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譯 |子佩編輯 |Panken智東西1月7日消息,2021開年,頂著地表最強語言模型GPT-3的光環,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於昨日推出兩個跨越文本與圖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於文本生成圖像,後者則可以基於文本對圖片進行分類,兩者都意在打破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兩大門派「涇渭分明
  • 文本秒生成圖像,震驚業界——詳解OpenAI兩大AI模型
    編譯|智東西  子佩編輯|Panken智東西1月7日消息,2021開年,頂著地表最強語言模型GPT-3的光環,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於昨日推出兩個跨越文本與圖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於文本生成圖像,後者則可以基於文本對圖片進行分類,兩者都意在打破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兩大門派「涇渭分明」的界限,實現多模態
  • 文本秒生成圖像,震驚業界,詳解OpenAI兩大AI模型
    編譯 | 子佩編輯 | Panken智東西1月7日消息,2021開年,頂著地表最強語言模型GPT-3的光環,OpenAI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一路高歌猛進,於昨日推出兩個跨越文本與圖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於文本生成圖像,後者則可以基於文本對圖片進行分類,兩者都意在打破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兩大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