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物會進化成什麼樣子?研究員給出模擬圖,人類朝著畸形變化

2020-12-0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審核-小文

自從人類開啟工業革命的序幕後,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幾乎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進入21世紀後,這種情況更加明顯,以至於科學家將新世紀的氣候變化命名為「溫室效應」。想必大家對這個詞都不陌生了,我們時不時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因為溫室效應所引發的事件或現象。人們除了感覺到天氣越來越熱之外,很少察覺溫室效應潛移默化的作用。

溫室效應正在悄悄地改變什麼呢?由於整個地球都處於大氣層中,因此全球性的氣候變化會引起全球性的地理、生物等因素的變化,例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等。中國地質大學研究人員田力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教授麥克·本頓共同撰寫的研究論文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他們對未來溫室效應下生物生態變化進行預測。

他們的預測有什麼依據?

根據科學網的報導,田力與本頓合著的文章旨在運用一些經典的生態地理法則來對未來生物形態進行預測。他們一致認為,由於人類無法在應對溫室效應上達成共識,無法商討出共同的應對方法,因此溫室效應將會延續下去,而且時間可能長達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在這樣的趨勢下,地球生物為了適應氣候變化不得不在肢體構造上做出改變。

從19世紀初期到上個世紀末期,生物學界不少生物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經典的生態地理法則,這些法則對生物與地理、氣候之間的聯繫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田力與本頓鑽研了這些法則之後,結合當今地球的氣候情況、生物分布情況等因素,對未來還處於溫室效應下的生物進行體型方面的預測。

歷史上生物學家們提出過哪些經典生態地理法則?

該研究論文對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出現的經典生態地理法則進行了系統的介紹。最先提出法則的是葛洛格,他通過研究發現氣候溼熱地區的動物在毛色上通常要比乾冷地區深色。然後是伯格曼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就提出了自己的生物法則,他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生物在體型上要比低緯度地區更大一些。

在達爾文之後,生物學家艾倫提出了熱帶地區的生物長出更長的附肢。喬丹法則和黑森法則指出,熱帶地區的生物與寒帶地區的生物在脊椎數量和心臟比例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生物法則提出的年代不盡相同,但都在提出後出現過爭議。然而現代生物研究在運用了大數據分析以及計算機建模分析後,發現這些法則至少對某些特定種群是適合的。

未來的動物將會變成什麼樣?

田力與本頓的研究重點就在於利用以上所提到的經典生物法則對未來生物形態變化做出預測,其中田力在文中提出了6大預測。第一,魚類、昆蟲等卵生動物未來產下的卵會更多且更小;第二,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未來在地球上的分布範圍會逐漸集中,並向兩極地區移動,出現「集體北漂」的情況。

第三,由於脊椎變小的原因,魚類的體型會變得更小,哺乳動物的心臟也會越來越小。第四,深色的膚色、毛色將會成為昆蟲、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主旋律;第五,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型都會越來越小。第六,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四肢會變得更長。其中人類可能發生的變化是:心臟和體型變小、四肢變長、毛髮和膚色變深等等,想像起來是否和現在的模樣有較大差異?

為什麼動物在未來會變成那樣?

以上推測是基於經典生態地理法則提出的,例如植物和動物未來的分布範圍會更集中,而且向兩極地區移動。這種推測基於拉伯波提出的法則,他發現低緯度地區生物的分布範圍比高緯度地區窄,隨著溫室效應的持續發生,低緯度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會更加炎熱,溫帶和亞寒帶也沒有那麼寒冷,因此生物會往高緯度地區遷移。

再比如「深色的膚色、毛色將會成為昆蟲、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主旋律」,這是基於葛洛格法則提出的,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熱帶和亞熱帶的範圍擴大,無法遷移到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生物只能在身體構造上做出改變,毛髮顏色變深可能是接受更多太陽照射的結果,但同時也有助於它們在自然環境中更好地偽裝自己。

該研究的意義何在?

該研究在氣候變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出,對人類、地球生物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該研究結合了過去兩百多年裡前人的研究,不僅讓人們重新審視前人對自然生物、環境變化的思考,還在那些法則和基礎之上提出了未來的預測,這樣的預測有理有據,對人類現實的生產勞動、處理與自然的關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其次,該研究還對生物未來發生形態變化的速率和幅度進行了預測,這麼做的目的不僅是提醒人類要做出應對措施,拿出共同的解決方案,還呼籲世人更多關注那些無法適應氣候變化的物種。田力和本頓在文中指出,通過研究他們發現伯格曼、葛洛格和艾倫的法則適合人類,而黑森與拉伯波的法則也可能適合,因此人類的身體構造變化勢必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對此,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麼

在和溫室效應的「戰爭」中,人類目前還處於下風,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無法扭轉現在的頹勢。儘管許多國家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無法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達成共識,但我們依然能夠看到許多國家已經行動起來了,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了很多措施,制定了許多法規。筆者認為要從問題的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氟氯碳化物是典型的溫室氣體類型,如果人類想要在對溫室效應的「戰爭」中爭取勝利,就必須逐步禁止氟氯碳化物的使用,最後形成全面禁止使用的局面。溫室氣體排放中,汽車排放佔到了體量,因此解決汽車排放問題尤為重要。關於汽車減排,目前已經出現了多種方法,例如改善汽車燃料,推廣新能源汽車等等,但這些舉措應該擴散到更多的國家中去。

面對一些必須依靠化石能源的生產活動,應該著力於提高其能源利用率,加強對工業廢氣的管理。以上所提到的主要與能源方面相關的舉措,重點是節能減排。除此之外,保護森林面積也十分重要。森林的存在具有多重意義,例如保持水土、建立生態系統、促進大氣循環等等。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了,其他還沒做到的國家應該盡力趕上。

是否能有效應對溫室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之間的意識形態和合作關係,倘若有一天所有國家都能夠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達成共識,大家願意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來換取共同合作的機會,那麼這不僅僅是給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機會,也是給那些與人類休戚與共的生物一次生存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未來生物會進化成什麼樣子?研究員給出模擬圖,人類朝著畸形變化
    溫室效應正在悄悄地改變什麼呢?由於整個地球都處於大氣層中,因此全球性的氣候變化會引起全球性的地理、生物等因素的變化,例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等。中國地質大學研究人員田力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教授麥克·本頓共同撰寫的研究論文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他們對未來溫室效應下生物生態變化進行預測。 他們的預測有什麼依據?根據科學網的報導,田力與本頓合著的文章旨在運用一些經典的生態地理法則來對未來生物形態進行預測。
  • 人類最終會怎樣進化科學家模擬出100萬後的人類,這是畸形
    那就是這些分支一部分選擇留在森林裡,所以它們進化出了強勁的四肢,但是卻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另一部分靈長類的動物則離開了森林,去往了更加遼闊的大陸,在這裡他們練就了直立行走的本事,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進化成了我們現在的人類模樣,這個過程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過程是非常的緩慢的。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未來社會又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人類迄今為止已經在地球生活了幾十萬年了,從進化論中我們得知人類最初是由一個生活在海洋裡的單細胞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人類會由於生活的環境來進行不同的進化,可能是因為陽光直射或者水陸原因。我們從生物課程中學習到的是人類最初是進化成為猿人之後慢慢變成現在的樣子,現在世界上從外形和手腳分工來看和猴子猩猩是最為相像的,但是人類學會了手腳分工使用工具,慢慢形成了群體進而讓大腦一步一步進化發展成為現在的人類。人類也是動物,只不過現在的我們自稱是高級動物,就感情來說的話一般動物也都有,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智商,也就是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更為先進,所以才創造出現在的人類文明。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還會進化嗎?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生物的進化論是一直存在的,人也是一步步經過變化然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那麼人類在幾千年後是否之後還是現在固定的樣子?有科學家推測,人類在存在幾千年內似乎變化不大,讓我們來遐想一下,假設在一百萬年內,人類會發生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遙遠,但是對於人類生命的遐想卻是非常有趣的。
  • 未來人類長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看起來似乎有點「醜」!
    現代科學家最愛研究未來人類,他們迫切想要得知在100萬年之後,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呢?100萬年以前人類還處於進化期間,從人猿慢慢到現在直立行走的人類,100萬年後的人類能不能憑藉自己的本領進化出翅膀?所有人都在猜測未來人類長什麼樣,對此科學家利用模擬圖模擬出了未來人類,看到模擬圖後很多人卻難以接受。
  • 人類還會再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將近200年,但時至今日仍有些人不相信人類是從其他生物演化而來的,一些人常常以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任何變化來反駁進化論。為了更好地了解進化論,我們今天詳細聊一聊,人類到底是不是從其他生物演化來的嗎?我們還會再繼續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 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讓人不想接受
    文/行走天涯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讓人不想接受人類誕生至今已經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大約在近幾千年以來,人類開始高度的發展文明。也逐漸的發現和意識到人類的長相,似乎多年以來都沒有過任何的變化了,而根據達爾文先生曾經提出的生物進化論,我們可以得知,人類的外形是適應自然氣候環境的變遷而形成的,也就是說人類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長著如今這般模樣。但是為什麼幾千年以來,人類的外在形象都沒有過任何的改變了呢?是不是說明人類不會再繼續進化下去了?
  • 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猜測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最具信服的說法就是小行星的撞擊,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至於具體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很多科學家表達了不一樣的觀念,甚至模擬出100萬年後人類的面貌,很多人都非常好奇,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
  • 未來的人類長什麼樣嗎?計算機模擬出未來人的形象,看起來有點醜
    也有人至今仍然質疑進化論,既然所有生物會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改變,那麼人類正在做出什麼樣的改變呢?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人類還在進化中?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人類大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古人類學家通過對比古智人和現代智人的大腦情況發現,現代智人的大腦容量要比古智人的大腦容量要大一些,這說明了智人在演化的過程中大腦朝著容量大的方向進化了。
  • 人類未來還會進化嗎?看看100萬年後的模擬圖,令人承受不住!
    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是進化還是退化?科學家公布模擬圖!每個生物生活在地球上,就該遵循大自然界中的法則。很多生物為了適應環境,只能被迫改變自己的身體機能,如果不這樣做,它們隨時隨地都有滅絕的可能性。最關鍵的是人類能夠獨立思考,還擁有獨一無二的大腦,通過大腦做出相應的指令,還能用雙手創造奇蹟,這就區分人類與動物間的不同,曾經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明確的指出,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慶幸的是,人類在這進化的歷程中非常順利,無論形態外貌還是生活習性,都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是進化還是退化?科學家公布模擬圖!
  • 人類如果不再受環境影響,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人類如果不再受環境影響,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著上萬億個星系。我們知道每個星系,都是由眾多的恆星系組成的。而恆星系統裡,又有超級多的行星在圍繞著恆星在旋轉。而且尤其是300萬年前,我們人類出現在了這個地球上,更是給這個地球增添了一份特別的色彩。因為我們人類是這個地球上,唯一擁有著高級智慧的生物。在這短暫的300萬年裡,我們人類就已經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主宰者了。然而嚴格說起來,我們人類文明的建立和發展,還只有8000年上下而已。所以我們人類還是沒有浪費,這地球上獨一份的高級智慧。
  • 假如人類不再受環境影響,人類未來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所以在這個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這個地球也是其中的一粒塵埃而已,可能連塵埃都稱不上,那我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中是沒有一顆星球可以和地球相媲美的。在300多萬年以前我們人就出現在這個地球上了,也是給地球上增添了一些特別的色彩,那麼我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也是唯一一個擁有高級智慧的生物,人類也是已經成為地球上的霸主,那麼要嚴格來說的話,我們人類文明的建立和發展也只不過8000年之久而已。
  • 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的模擬圖,我笑了
    地球生態萬物遵循自然法則,會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慢慢轉變自己的模樣,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人類。儘管人類如今的樣貌變動已經不大了,但人類其實從未停止進化過。人類的智齒和闌尾最終都會消失。據說人類最初的形態和猿猴很相似,人類能變成如今這番模樣,可是歷經了數百萬年的時間。若想人類的外形再次發生顯著的變化。或至少還得歷經數百萬年甚至千萬年的時間。那麼未來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
  • 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模樣?科學家給出的模擬圖,我笑了!
    地球生態萬物遵循自然法則,會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慢慢轉變自己的模樣,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人類。儘管人類如今的樣貌變動已經不大了,但人類其實從未停止進化過。人類的智齒和闌尾最終都會消失。據說人類最初的形態和猿猴很相似,人類能變成如今這番模樣,可是歷經了數百萬年的時間。
  • 未來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模樣?
    在對人類歷史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復原了古人類的面相,以致於我們能目睹自己老祖宗的體態相貌。那麼,再過個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人類又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二.人體結構發生變化國際人類研究中心的美國老年學家傑伊·奧利尚斯基、布留斯·凱倫斯和羅伯特·巴特勒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撰文,說未來人為避免得一些疾病,人體結構將會出現一些變化:1.為了保護脊柱,人類的軟骨盤會增厚,並且軀幹上部將朝地面彎曲,看起來有點駝背;2.防止得關節炎,因此膝關節的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可以拿去膝蓋骨,那麼未來人類的膝蓋不僅可以朝前彎曲也可以向後彎;3.
  • 100萬年後的人類,會變成什麼模樣呢?究竟是進化還是退化呢?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公布模擬圖,幸好出生的早!每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則,一些生活為了能夠在這地球上更好的生存下去,不得以進化到更完美的形態,如果不隨著環境的變化,那即將要滅絕。人類在這些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地球的領導者,僅僅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就已進化到完美的形態。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人類擁有獨立思考的大腦和情感意識,通過大腦給出我們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通過這雙靈活的雙手,不斷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奇蹟,這也是動物和人類最大的區別。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我們能夠明確了解到人類是由古猿類進化而來。
  • 100萬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而我們人類是這個地球上這麼多年以來,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有著智慧的生命體。那麼100萬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說起我們人類的發展史,也不過只有幾百萬年而已。幾百萬年,對我們人類來說很長,因為我們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只有九十歲。但是要知道,如果把這幾百萬年,放在生命的進化和演化上,這個時間是不值一提的。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近日中英兩國的科研人員在《當代生物學》上聯合發表了一篇關於在未來溫室效應的影響下,生物生態的變化情況,該研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他們根據什麼來預測未來生物的形態變化?科學網在7月8日對該新聞進行了報導,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人員田力和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麥克·本頓通過結合前人在生物生態上的研究,提出對未來生物生態變化的預測。該研究的研究背景是全球進入氣候變暖時代,而且該時代將會持續長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在這種情況下生物的形態會發生改變以謀求生存機會。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近二三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關注溫室效應,研究它給地球環境、生物造成的影響,其中大部分影響都在悄然發生而大多數人無法察覺。那麼溫室效應正在產生什麼影響呢?由於這種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因此造成的影響也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全球海平面上升、高海拔高緯度地區的冰川融化等等。
  • 300萬年後人類可能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人類的祖先從古猿進化成為人類,也不過幾百萬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無論是從身體結構,還是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掌握的科學技術等人類文明,都出現了極大的演化,但這段歷史與地球的46億年的歷史相比,又根本算不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