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是群島,平潭的主島是海壇島,通常人們說的平潭指的就是海壇島,它是福建第一大島。礁石、海浪、沙灘、日出日落、露營、海鮮這些海島必備元素這裡都有,絕對不會留遺憾。
現在平潭被批准為綜合實驗區,正在大興土木,還花80多億元修建了一個仿古鎮—海壇古城,而真正反映平潭歷史的原始建築、原始村落、原始街巷卻無人問津,無人修葺,實在是一種悲哀。所以我們的平潭之行,除了看海,就是看這些有歷史的石頭房子。
平潭看海,最美當然是壇南灣,從壇南灣能夠看到碼頭,從平潭島到臺灣的船,就是從這個碼頭出發的,據說離臺灣68海裡的牌子也在這裡。
平潭又被稱為「石頭城」,300多平方公裡的島上,花崗巖的儲量高達8億立方米。由於自然資源的匱乏,智慧的平潭先民就地取材,利用島上的石頭,建起了一座座防風抗浪的石頭厝。在平潭方言裡,沒有「房子」的說法,「厝」代表著家和房子。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石頭厝如今會成為平潭旅遊的一張名片。
在平潭,幾乎有村子的地方就有石頭厝。這些密密匝匝分布在大海邊上,散落在鄉間田野中的石頭厝,有著獨特的濃鬱風情,有的已有上百年歷史。別具特色的「石頭壓瓦片」建築風格,也是為了抵禦肆虐的海風掀翻房頂,經過歲月洗禮之後呈現的斑斕厝身,都是攝影師心中的絕佳景致。
親近一座城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當地人民的生活,好好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親近平潭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去平潭鄉間,感受石頭厝以及住在厝裡的人們。
我們去的村子叫北港村,北港背山面海,形成於明末清初,石頭厝大都循著山勢、沿海岸線而建。村容村貌保存得較為完好。
北港村的舊石厝和平潭眾多的石頭厝一樣,都是以花崗巖為主要材料,建築主體多為青灰色。青色的石頭厝往往代表著年代更為久遠,質地光滑如油的石頭厝,古老拙樸,極富韻味。這些飽經滄桑的石頭厝,整齊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上。古樸的石厝和漁港中陳舊的漁船如同老照片,質樸溫馨。
村間的石階小道曲徑通幽,石厝散落在田野之間,隱在深處的石厝更有懷幽之感,站在石階高處眺望,大海深山與石厝構成的美景一覽無遺。
村裡現有兩個漁港,隨著村落的不斷擴大,兩個漁港也隨之不斷擴建。一代又一代北港村人博風擊浪,在艱難的「討海」生活中,目睹著村落的興衰變化,也平靜地走過了五百多年的歷史。
如今的北港村早不是當初貧瘠原始的小漁村,這裡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政府打造文創村落,北港村吸納了一批臺灣青年和臺灣藝術家駐點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