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和世界華人醫師協會主辦,浙江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協辦的 「2019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年會暨第十四屆全國檢驗與臨床學術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本次會議以「檢驗醫學助力健康中國 」為主題,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共同探索檢驗醫學創新發展方向,分享檢驗與臨床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經驗,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
2019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年會暨第十四屆全國檢驗與臨床學術會議
浙江省醫學會會長姚克,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出席本次大會並致辭。
為了感謝在2018年在檢驗醫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大會主席、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會長尚紅教授宣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副會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歐啟水教授榮獲「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2018年度工作貢獻獎」;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委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曹穎平教授榮獲「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2018年年會組織工作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樊代明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教授為現場參會代表帶來題為《檢驗醫學的反向研究》的精彩報告。
樊代明教授長期從事消化系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先後承擔國家973首席科學家項目、863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國家新藥證書1項。樊代明教授在國際雜誌上發表SCI論文近700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45分,論文被引用23000次以上。
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教授帶來題為《感染性疾病病原檢測與治療》的精彩報告。
李蘭娟教授表示,人類的生存史就是與傳染病鬥爭的歷史,介紹了近百年流感流行狀況,並指出,當前感染性疾病依然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近10年來新突發傳染病不斷出現,例如甲型H1N1、中東呼吸症候群、伊波拉病毒、寨卡病毒等,2002年出現的SARS病毒其傳染源至今不明,疫情擴散到全國乃至全球。
感染性疾病病原快速識別是關鍵,及時正確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基礎,也是制定預防策略的依據。宏基因組學檢測新技術已成為疑難新發感染的常用方法。基於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技術直接對臨床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高通量測序,然後與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根據比對到的序列信息 來判斷樣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種類。
高通量測序方法用於病原體游離DNA檢測,具有靈敏度高、可使病人免於侵入性操作,監測範圍廣,受抗生素使用影響較小等特點。
微滴數字PCR具有高精密度的特點,能夠檢測出病毒載量處於低拷貝水平時其少量數值的變化,適用於檢測複雜的臨床樣本。
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病原菌檢測診斷技術——SHERLOCK,可在2小時內現場判斷病原種類,本研究中引入了一種新的樣品處理方法,告別了實驗室內繁複的核酸提取工作,使得新技術能直接在患者唾液和血清樣本中檢測到病毒,也更容易、快速地區分幾種相關的類似病毒。
為儘早、儘快的預防和診治感染性疾病,需要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細菌耐藥監測網,目前已有29個省市建立分網,建立並實施首歌全國血流感染細菌及耐藥性監測計劃,共有11個省區40餘家醫院參加,補充全國監測網的不足。
敬請期待分析測試百科網為您帶來分論壇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