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委會遠程教育項目啟動,助力感染病原學...

2021-01-10 生物谷

2019年11月18日,正值世界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第一天,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主辦的「感染病原學診斷和臨床診療遠程教育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將為廣大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與臨床醫生搭建一個遠程繼續教育平臺,通過提供系統的、分層級的感染病原學診療線上教育課程,進一步提升我國醫學檢驗科病原學檢測的能力,提高臨床醫生的病原學思維,助力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和感染性疾病的精準治療,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根本目標。

啟動儀式合影

感染病原學診斷和臨床診療遠程教育項目將依託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的網站打造一個專門的課程界面,第一階段將提供涵蓋臨床微生物檢驗整體流程,病原學檢測臨床價值以及基於最低抑菌濃度(MIC)藥敏報告的精準抗感染治療等精品培訓課程,未來還會提供手機訪問埠,方便醫務工作者利用碎片時間參與線上課程。每節課後都會對學員進行考核,合格的將授予繼續教育學分。

項目還計劃定期邀請臨床微生物和抗感染領域的專家講課,進行多學科會診(MDT)病例討論分享,不斷完善課程內容,讓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與臨床醫生便捷高效地獲得高水平、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指導。

醫務工作者教育缺口幾何,抗感染臨床診療培訓需求巨大

近年來,慎重使用抗菌藥物的信號在不斷釋放。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藥「重點病原體」清單,將目前全球細菌耐藥形勢的嚴峻性和保護現有抗菌藥物資源的急迫性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衛健委、發改委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同時將我國的「規範抗菌藥物使用、遏制細菌耐藥」行動提升至最高級別。

在細菌耐藥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重要性日漸顯著。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多項國家政策對微生物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鼓勵臨床及時送檢微生物標本,在經驗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病原學檢測的結果,及時調整給藥方案,改善患者預後。

由於臨床微生物檢驗專業性強,對技術人員要求高,而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同時,我國作為抗菌藥物使用大國,濫用抗菌藥物在民眾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很多臨床醫生都停留在初始經驗用藥的階段,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理念亟需提高。因此,提高我國醫療機構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感染性疾病診斷能力、提高臨床醫生的病原學思維、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精準治療感染患者的意識,在我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和實驗室,仍存在迫切的教育培訓需求。

郭瑋教授

「遠程教育通過廣覆蓋、更靈活的線上教育形式,將更加高效地幫助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了解和掌握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技術進展,提升自身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水平和對微生物報告的解讀能力,更準更快地向臨床發送高質量的檢測報告,為臨床醫生精準用藥提供幫助,同時也加強臨床醫生對病原學檢測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MIC藥敏結果對臨床合理用藥的指導,這也是我們發起此次遠程培訓項目的初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郭瑋教授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線上學習的模式,將我們的教育培訓覆蓋到更廣闊的區域和人群,為我們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和臨床醫生獲取前沿信息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渠道。」

教育先行「破局」,提升病原學診斷對精準治療重要性的認知

作為抗菌藥物臨床用藥的決策基礎,一份準確、快速的檢驗報告必不可少,超過70%的臨床用藥結果由檢驗結果決定。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為例,約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細菌以外的病原體引起,只有不到30%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過於依賴抗菌藥物或者不正確的初始抗菌治療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濫用抗菌藥物造成細菌耐藥性上升,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的「超級細菌」的出現將對公眾健康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

感染病原學診斷通過先進的檢驗手段和技術分離並鑑定病原菌,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提供最直接和直觀的依據。因此,需要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與臨床密切配合提高感染病原學診斷水平,特別是當重症感染患者感染常見多重耐藥菌,治療方案非常有限,臨床需要定量藥敏結果,了解細菌對於抗菌藥物的最低抑菌濃度,來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並以藥代、藥動學理論指導臨床用藥,實施精準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後。

王蓓麗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王蓓麗教授向我們解釋到:「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專業性很高,無論是實驗操作過程還是報告數據解讀,都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很高要求。目前,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可選擇的再教育平臺和機會相對有限,且大部分以線下的學術會議為主,不管是時間成本還是學習積極性,線上培訓都更具優勢。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遠程教育培訓項目,將我們先進的知識與技能傳遞給更多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用精準的診斷報告更好地為臨床醫生服務。」

對此,郭瑋教授進一步強調:「臨床微生物檢驗從業人員不能簡單地把自己定位為設備的操作員,而要成為病原體診斷與臨床治療的溝通橋梁,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礎上,應該積極與臨床醫生溝通,聆聽臨床治療需求,向臨床傳達病原體診斷對精準治療的重要性,了解標本背後患者的臨床情況,從對標本負責進步到對患者負責,讓先進精準的微生物檢測技術真正為臨床所用,最終讓患者獲益。」

何禮賢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何禮賢教授同時提出:「我國耐藥情況與西方國家有不同的地方,像萬古黴素耐藥的腸球菌在西方國家問題較嚴重,但在我國耐藥率低,但β-內醯胺類、碳青黴烯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在我國耐藥率較高,特別是近年來碳青黴烯類耐藥上升較快,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細菌耐藥的嚴峻挑戰下,精準病原學診斷在抗感染治療中意義重大,我們亟需培養臨床醫生的病原學診療思維、送檢意識以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觀念,做到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先送檢病原學檢測標本,規範標本採集,結合微生物鑑定及MIC藥敏報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與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積極溝通,及早從經驗治療轉為目標治療和精準治療,遏制細菌耐藥。」

野口直記先生

住友製藥總經理野口直記先生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住友製藥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到此次遠程教育項目中,真正實踐公司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為進一步提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做出我們的貢獻。我們非常高興此次和抗感染診斷領域的領軍企業生物梅裡埃一起支持此次具深遠意義項目。公司將調配相關資源,全力支持此次遠程教育項目的推進,增加抗感染臨床治療與微生物檢驗的交流與多學科融合發展,通過為臨床醫生與檢驗工作者提供高質量的抗感染相關在線學術課程,幫助他們成長與提高。讓更多臨床醫生認識到病原微生物以及其MIC檢測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感染性疾病的精準治療,達到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目標,儘可能減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耐藥產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最終挽救更多寶貴生命。」

王皓峰先生

同樣作為項目支持方的全球感染病原學體外診斷領域領導者生物梅裡埃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皓峰先生也表示非常榮幸:「生物梅裡埃陪伴和見證了中國微生物檢驗行業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深厚的情誼,能夠助力中國微生物檢驗領域的醫務工作者拓展知識面,提升專業技能是我們喜聞樂見和一直想要投身去做的事。我們將和住友製藥協作發揮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和臨床醫生帶來學以致用的優質課程,提升臨床微生物專業化檢驗水平和臨床抗感染能力,讓每一份微生物檢測報告都能為指導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檢驗醫學助力健康中國」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年會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和世界華人醫師協會主辦,浙江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協辦的 「2019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年會暨第十四屆全國檢驗與臨床學術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
  •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護理學專委會在滬成立
    張豐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優生優育協會主辦,復旦大學護理學院承辦的「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護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優生優育護理大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成立並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護理學專業委員會。隨後專委會圍繞大會主題「優生育,護理助力;築未來,健康護航」成功召開了首屆中國優生優育護理大會。
  • 湖北省信息網絡安全協會遊戲安全專委會愛心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無情人有情,愛心助力暖人心。2月8日,湖北省信息網絡安全協會遊戲安全專委會(以下簡稱「遊戲專委會」)秘書長夏青鋒介紹,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該會會員企業愛心捐款截止目前為止捐款合計人民幣1750萬元,分別如下: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0萬,武漢多比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萬,武漢微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萬,武漢掌遊科技有限公司100萬,武漢快遊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萬,武漢卓訊互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熱烈祝賀我院許茂盛教授當選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委會候...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CISIM2020)在杭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委會與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影像專委會主辦,我院與省立同德醫院共同承辦。
  • 恐艾幹預中心郭海燕被選為西部精神醫學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委員
    2021年1月9日,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理事郭海燕醫生應邀參加四川省西部精神醫學協會心理諮詢師專委會成立大會,並被推舉為專委會委員。四川省西部精神醫學協會成立於2008年,在西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身心醫學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 檢驗科人員怎樣預防和避免新冠感染?武漢一線同行是怎麼做的?
    適用範圍:臨床實驗室(檢驗醫學、臨床病理學、輸血醫學等);醫療機構科研性實驗室和基礎醫學實驗室等,可以參照實施.而且極個別的感染到底是在檢驗檢測的過程中感染,還是接觸到了疑似患者的感染等等,這都還不確定。 總的來說,全國的檢驗同道的生物安全方面做的還是很不錯,我們檢驗人員的感染還是很少。但是也不能鬆懈,我們要繼續堅持到底,做好自身防護。
  •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眼科專委會直播科普回顧
    2020年6月6日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來自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眼科專委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眼科學分會的35位頂級眼科專家
  • 第八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14年4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2014年4月24-26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辦的第八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濟南市順利召開。會議邀請國內、國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就檢驗醫學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學術演講,並進行優秀論文評選,同時舉行臨床檢驗設備展覽會。本次會議日匯聚了國內外的行業人士,共同分享並探討檢驗醫學的發展和未來。
  • 聚焦功能醫學研究 北京小湯山醫院功能醫學基地啟動
    功能醫學作為一門重視人體生態觀的醫學,重點研究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功能平衡、功能失衡及疾病狀態的聯繫,日漸受到業內廣泛關注。5月11日,北京小湯山醫院功能醫學基地全國率先啟動,並同期舉行了功能醫學臨床應用——兒童健康及常見病新思維全國培訓研討會。
  • 黎醫藥面臨「失傳」危機 海南啟動黎醫藥搶救保護工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7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隨著『老黎醫』越來越少,靠世代口口相傳的黎醫藥面臨『失傳』危機。」10月17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黎醫藥分會成立大會在海口舉行,同時啟動對黎醫藥的搶救、挖掘、保護工作,促進黎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助力黎藥產業化的發展。
  • 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營養健康促進專委會正式成立
    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國都、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助理科技與市場部總經理鐘鳴、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尹德京、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劉旭、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營養與代謝中心技術總監董志忠、中輕營養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主任丁禕,中輕營養健康促進專委會副主任彭健等領導嘉賓及50多家營養健康相關企業出席了會議
  • 尋找最美「逆行者」公益宣傳活動啟動
    ——醫藥衛生期刊行業面向社會徵集最美「逆行者」醫療衛生行業攝影圖片及優秀科普作品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中華大地,牽動著每一個家庭,牽動了整個社會。面對疫情,全國人民展現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擊疫情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全國醫療機構,廣大醫務工作者,聞令即動,全面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 深圳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成立 助力鵬城打造檢驗檢測認證技術示範區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志明)11月23日上午,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以下簡稱深檢會)承辦的「打造檢驗檢測認證技術高地助力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高峰論壇暨深圳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成立大會在深圳召開。
  • 第九屆東方檢驗醫學學術會議 諾爾曼衛星會線上直播
    歲末年終,第九屆東方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將在12月4~6日在上海如期舉辦,會上大咖雲集。主任技師,哈佛大學博士後,檢驗科副主任、精準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抗癌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免疫專委會副主委、中國中西結合學會液體活檢專委會副主委、上海醫學會檢驗分會委員、上海醫學會檢驗分會LDT學組組長等。
  •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渝啟動「外面的世界2015」項目
    重慶2015年12月14日電 /美通社/ --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宣布「外面的世界2015  -- 鄉村英語教師交流項目」於重慶南開中學啟動。為了給邊遠山區貧困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渠道探尋「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和體驗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自2011年起設立「外面的世界」雅思考試官方愛心項目,致力於通過多樣形式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職責。至今,「外面的世界」已惠及雲貴川渝4省市的5所學校,得到近3000名西南各地大學生的支持,為近6000名邊遠山區學子送去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幫助。
  • 非培養的新型診斷技術迅速發展,如何順應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
    1)即時檢驗   即時檢驗(POCT)指在患者初診時,短時間內便可提供診斷信息,使患者迅速得到治療,減少對經驗治療的依賴,從而促進抗生素的管理,減少感染傳播,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流行。
  •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醫院健康教育助力計劃
    (健康時報記者 齊鈺)11月28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醫院分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健康促進醫院聯盟、北京醫院協會健康促進及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北京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廣東省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後疫情時代公共衛生與健康促進論壇」召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醫院分會聯合線粒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論壇中發布「醫院健康教育助力計劃」。
  • 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分會)在廣州正式成立
    近日,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分會)在廣州正式成立。並同時在廣州珠江賓館舉行了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來自全國檢驗血液免疫生化基因病理診斷近百名檢驗女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 急診檢驗的生物安全、TAT、結果一致性、質量管理如何保證?
    2020年1月,為規範急診檢驗的建設、提高急診檢驗服務臨床的能力,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共同發布了《急診檢驗能力建設與規範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針對急診檢驗能力建設給出了4個方面、共計19條建議,幫助急診檢驗更好的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 「第三屆中國精準醫療大會將於10月30日在崑山召開
    ,博士生導師,中國藥理學會海洋藥物藥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學遺傳專委會常務委員,上海藥理學會理事,上海藥學會海洋藥物專委會理事。,CSCO非小細胞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