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舉行的第15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上,出現一部爆款泰國青春片。
故事小清新、畫面溫柔。沒有十分強烈的戲劇衝突,但勝在情緒充沛。幾乎每個看到最後的觀眾,都被這個溫情而又治癒的故事所感動。
因為這份讓人感同身受的情感,這部電影打敗同時入圍獎項《少年的你》,強勢拿下最佳影片。
片名:《時光機》。
故事發生一個叫做小琴的女孩身上,是一名歸國設計留學生,最近剛回國,正在找工作。
多番面試後,她看中當地某個知名設計公司,同時公司也對小琴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非常滿意。唯一的條件,是參觀小琴的個人工作室(類似於國內個人辦公的區域),如果工作室的裝修被認可,就可以順利拿到offer。
這讓小琴非常頭疼,因為:剛回國的她並沒有所謂個人工作室。為拿到offer,小琴謊稱工作室需要裝修,爭取到一個月時間。而後她將目光投向住了二十餘年的家,決定來一個大改造…
《時光機》的故事很簡單,一句「改造個人工作室」就可以形容完畢。但故事所承載的感情非常複雜,和親情友情愛情有關,也存在得到、失去、遺憾這些和個人情感相關的元素。
小琴家有兩層樓,一樓有三個小隔間,二樓被廢棄。思考後她決定將二樓改造成住所,一樓布置為工作間。
改造第一步,是將家中用不到的東西全部扔掉。但這一舉措被母親強烈反對。
最開始,觀眾並不能理解母親的態度:沒有用的東西為什麼不能扔?
但慢慢,隨著劇情的進展,小琴和家人過去的故事被呈現出來,觀眾才終於明白:那些用不到的東西並不是沒有價值,在它們身上,有太多太多難以忘懷的回憶。
小琴這一角色由泰國女演員朱蒂蒙·瓊查容蘇因飾演。
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一定都看過她所主演的跨國作弊案《天才槍手》。故事中的她脆弱而又堅強,每次出場都氣勢十足。
《時光機》中,朱蒂蒙的氣場被「收斂」起來,成為一個不敢回憶少女心事的女孩。
表面上乾脆利落,迅速將所有用不到的物品裝進來垃圾袋中賣掉。但裝垃圾的車輛還沒開出多遠,就急匆匆追了出去,難過大喊:不要。
她丟棄了很多東西。老舊的收音機、早就壞掉的手機、泛黃的成績單,這些屬於變遷的時代和青蔥的校園回憶。
好友送的生日禮物、送給哥哥的圍巾,這些物品中存在關心和情感,是一方對於另一方的愛。但後來,她又將這些應該被丟棄的東西帶回家。
以此為切入點,影片提出疑問:廢棄的東西能扔掉,但回憶能嗎?並在這裡設置一個鮮明的對比——
將好友送的生日禮物扔掉時,小琴並不心痛。因為她覺得心意已經收到了,只是現在禮物已經沒有太多價值。但在垃圾袋中看見自己送給哥哥的圍巾時,小琴瞬間變得難過起來。
這一刻,小琴明白了好友發現禮物被扔是的難過從何而來,同時也明白了只有一方的告別不是真正的告別。
除卻這兩個禮物之外,影片中還出現了家中的鋼琴、小琴前男友送的禮物這兩個存在。和這兩個物件相關的故事是影片中最催淚的故事。
看完後,觀眾終於明白影片中哥哥說「丟掉生活用品很簡單,但丟掉私人用品不容易」的原因,徹底沉浸在故事中。
影片的敘事模式很有意思,在時間順序的基礎上加入小章節模式,讓故事邏輯更加清晰。
小章節分別為設定目標尋找靈感、不要懷念過去、不要有太多感覺、別動搖要無情、不要增加東西、不要留戀六個部分。符合小琴想要將生活空間和個人回憶都處理成「極簡主義」,也符合心理學上的斷舍離概念:只有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真正迎來新生。
因為這個原因,其他地區、國家將這個故事譯名為《就愛斷舍離》和《無痛斷舍離》。就愛是舊愛的諧音,隱隱暗示著故事中小琴和前男友最終的感情走向,遺憾,讓人心酸。
影片中,每一個被放棄的物品都承載一段讓人懷念的回憶,或美好或心酸。
小琴丟棄物品,是和過去告別,也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希望看完這個溫情的故事後,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小琴一樣,平靜的和過去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