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
設計有機材料的合成實驗,原料是用價格低廉但有毒的環氧氯丙烷,還是可食用的檸檬酸?做恆沸精餾實驗,試劑是選擇性能好、價格低的,還是首選無毒無害的?化學工業產品是僅僅著眼於產品性能,還是需要考慮環境和生態安全?處理工業廢水,是用便宜但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的技術,還是高成本投入研發沒有二次汙染的綠色化技術……
在華東理工大學的課堂上,答案都是後者。
記者注意到,這所工科特色學校如今在工程教育中開始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中印刻「綠色」概念,致力於培養創新能力與家國情懷並重的工程師。
播下工程倫理的「種子」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如何將知識教學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把思政教育的內涵融入工科學生的專業課程,這是華東理工大學一直在思考的難題。如今,工程倫理教育已經納入到這所學校多個工科專業的最新培養方案中。
「工程倫理應該成為工程教育『開學第一課』。」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修光利告訴記者,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事件、重慶彩虹橋坍塌事故等重大工程事故的背後,都是工程項目決策者和實踐者在趨利心態下的錯誤行動,「只有培養具有倫理意識以及以造福人類和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現代工程師,才能在面臨著忠誠於股東還是公眾的利益衝突等道德困境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工程倫理教育不是一門課,但是卻像空氣一樣,從大一到大四,從專業理論課到實踐環節,貫穿學生專業學習的始終。
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例,環境與安全工程專業概論課,通過分析國家發展理念和目前的環保形勢,讓學生明白將來從事的工作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對環境法律法規的解讀,則是讓學生懂法、知法,進而在設計相關項目時守法;環境管理和環境評價課,則是通過一個個環境事件案例,引導學生樹立嚴謹求實的工程設計理念……
這種「順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學生很受用。
「一次大氣課上,老師說工廠的氣體排放要經過事先處理,配備合適的處理系統和設備,這可能比較昂貴,但對於整個環境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這個成本顯得要低得多。」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楊瑩瑩現在明白,任何一項工程,不管是設計階段、建造階段還是實施階段,都要對周圍的生命和環境保持理解和尊重。
從「談化色變」到讓化工「綠」起來
化工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公眾「談化色變」,另一方面衣食住行卻又與化工密不可分。如何讓化工「綠」起來?必須從源頭抓起,要讓將來從事化工行業的工程師們先將「綠色發展」內植於心。
華東理工大學的綠色工程教育由此展開。
化工學院副院長趙雙良介紹,綠色工程教育體現在多個方面,既是教育理念的綠色,也是教育載體的綠色,更是教育內容的綠色。
與時俱進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即為舉措之一。「像麵皮自然包裹肉餡一樣,我們也要把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揉』進對應的專業課程裡。」趙雙良說,從2016年底,化工學院啟動了新一輪的教材更新,修訂內容時,注重對涉及高能耗、高汙染課程內容的改進,增加普及清潔生產內容的專業課程。除此之外,學校還正在準備開設科技史、工程師史等課程。
綠色發展理念同樣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化工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雷明介紹了聚焦「原子經濟」而設計的實驗環節:催化劑製備實驗中,做出的產品適用於乙苯脫氫制苯乙烯,而在乙苯脫氫實驗中產生的乙苯混合物,則作為分離實驗的原料。這種物流、產品循環相通的實驗,大量減少原料消耗和「三廢」排放,體現的正是綠色化工生產過程。
綠色課程的授課老師,既有校內專業教師,也有來自企業一線的導師。面向化工、藥學、管理等專業開設的EHS課程,由華理EHS校友會的一百多名校友共同授課。EHS即環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一體化管理,目標是通過系統化的預防管理機制,徹底消除各種事故、環境和職業病隱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風險和責任意識。
讓「工科味」思政傳播更廣
每門課都蘊含其特有的育人功能,現在,華東理工大學這些「工科味」「思政味」兼具的課程,正向更多的群體輻射。
修光利認為,工程倫理的意識需要早期植入。現在,他的願景正逐步實現。「從娃娃抓起,將工程倫理的意識植入中學的教育,印在青年人的心裡。」華東理工大學資環學院與華理附中一拍即合,啟動構建由「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中學生」參與的「融入中學,啟蒙工程倫理意識」行動,將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及中學工程教育改革聯動起來,搭建工程倫理啟蒙系列課程、大學生科技互動與演示等實踐平臺。
2017年3月,資源與環境學院孫東亮、張巍兩位副教授,分別走進華理附中的課堂,講授「工程倫理教育:歷史、問題與課程建設的思路」和「社會發展與環境汙染:環境領域的工程倫理思考」等報告。各地反對PX項目事件、怒江水電站開發爭議、基因技術帶來的挑戰、要隱私還是要科學等工程實踐引發的倫理問題及案例,都激起了中學生的濃厚興趣和參與探討、思考的熱情。
不僅如此,修光利領銜的「企業EHS風險管理基礎」課程,還於2016年獲得「上海高校優質在線課程」立項建設,將「責任關懷」輻射到更多的人。
化工學院在優化綠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同時,還把網際網路+和專業課深度融合,共建設化工原理、化工專業實驗、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等7門在線課程。這些課程不僅面向校內本科生,還將在中國大學生慕課網等網絡平臺上線。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辛忠表示,為提升學生的「綠色發展」理念,學校已經多措並舉全面行動。比如,構建綠色工程教育通識課程模塊,開設「綠色中國」系列課程,構建「課程思政」模塊;優化綠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更新專業教學內容;創新綠色工程實踐教學模式,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加強各類綠色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鼓勵發展凸顯綠色工程的特色社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