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膠帶封死門窗的房間,一隻盛滿火炭的火盆,一對死亡多時的青年男女——1月12日傍晚,這樣一幕把天橋區一家旅館的工作人員嚇了一跳。
被發現時已出現屍斑
時間回到1月12日傍晚6點左右,當時,事發房間隔壁的電視信號出了問題,需要查看事發房間的接線,可旅館工作人員敲了好長時間的門都無人應答,房間內也沒有任何動靜。
就在此時,一名工作人員發現,事發房間的門縫被從裡面用膠帶封死了,而且該房間的兩名房客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動靜,便報了警。
13日,記者從當晚趕到現場的120醫護人員處了解到,他們進入房間後,發現房門、窗戶已被用膠帶封死,房間裡有一隻火盆,火盆內有稜形的木炭,火已經熄滅,煙也沒有那麼濃烈了。
醫護人員表示,當時男性死者橫躺在床上,女性死者蜷縮在地上,兩人頭部均朝東,身上已經出現了屍斑,據此判斷,兩名死者死亡時間應該在幾個小時以前了。
兩死者均只有20多歲
13日,生活日報記者前往位於濟濼路上的事發小旅館探訪,工作人員稱,事發房間已被警方封鎖,不方便讓記者前去位於二樓的房間查看,並拒絕透露太多細節。
在記者的追問下,工作人員簡單地表示,兩名死者「都是外地的,10日在這兒登記住下的,住了兩天半,我們發現打不開門之後就報警了」。
此外,事發前一天,兩人曾到旅館前臺續過費。
「他們又交了一天的房費,還買了飲料。」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說,到事發時他們一共住了兩天半,之前沒有什麼明顯異常。該工作人員還說,旅館內有暖氣和空調,房間內的木炭不可能是死者用來取暖的。
據了解,兩名死者均只有20多歲,男性為江蘇宿遷人,女性為山東東營人,入住時他們拉著一個拉杆箱。
初步排除他殺可能性
13日,生活日報記者在工人新村南村派出所見到了男性死者的父母和舅舅,其中死者的父母看上去有五十歲左右,穿著樸素,是從外地連夜趕來的。他們情緒激動,一直在哭。
記者了解到,男性死者生前一直跟媽媽在寧波打工,前幾天不辭而別,並說到了新地方會跟媽媽聯繫,但這幾天父母一直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裡,再次找到孩子時,見到的就是一具冰冷的屍體了。
此外,男性死者的父母稱,他們並不清楚女性死者是幹什麼的,之前更沒有聽說過。
記者隨後從天橋警方了解到,警方對現場進行了勘察,並檢查了死者的身體,初步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性,其自殺原因尚不清楚。
19歲少年加入「自殺QQ群」難自拔 兩度自殺未遂
小冉身上的傷口惡化流膿,母親羅瓊英心急如焚。
臺海網10月23日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十八九歲本該是充滿朝氣、為理想奮鬥的美好年華,然而在東海街道後埔社區租房內,19歲的小冉因連續兩次自殺未遂而傷病纏身,貧困的家庭無法支付巨額醫療費用,小冉只能躺在床上,任憑傷痛折磨,稚氣未脫的臉上布滿憂傷。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街道後埔社區,在狹小的租房內,瘦小的小冉佝僂著躺在床上,神情疲憊,臉上幾處結疤的傷口觸目驚心,他時不時咳嗽一下,看上去無比虛弱。他的爸爸告訴記者,小冉最近一次自殺是20日,他服了62顆安眠藥,幸好搶救及時,他們剛剛從醫院回來。
事件
吞下62顆安眠藥
小夥倒在馬路邊
10月20日晚7時許,住在東海街道後埔社區的冉廣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來電,稱他的兒子癱倒在一家燒烤店對面的馬路上,無法起來,冉廣舟的心頓時沉下去了:兒子小冉又想不開自殺了!來不及吃飯,他叫上老婆趕往事發地點。
當時泉州的天氣已經轉涼,看到衣著單薄的兒子趴在馬路上,冉廣舟又心疼又氣憤,他抱起兒子,攔了一輛的士,直奔醫院而去。經過幾個小時的洗胃,小冉總算脫離生命危險,醫生囑咐他還要留在醫院繼續治療。
可是剛進醫院時,冉廣舟就把身上僅有的700元錢都交上去了。21日晚9時許,藥用完了,錢也用光了,醫院沒有再給小冉治療、用藥。無奈之下,冉廣舟只好帶著兒子回到租房。
說到這裡,冉廣舟忍不住哽咽:10月19日,兒子說要出門接一個朋友,冉廣舟夫妻倆堅決不讓他去,父子倆差點動手。冉廣舟只好報警求助,後渚邊防派出所民警了解情況後,進入小冉手機QQ,看到了一些來自「自殺QQ群」的信息。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個網友在群上面說:「××說要吃62顆安眠藥,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這「××」就是小冉的網名,民警當場就把QQ群給刪了。
當日小冉還是跑出去了,還偷偷吃了20顆安眠藥。服藥後他手腳無力,回家時摔得滿臉是傷。20日,小冉再次以接朋友的藉口要離家,冉廣舟再次報警,民警當場把小冉教育一番,並再次把他手機上的「自殺QQ群」都刪掉,可最後小冉還是尋找機會服下42顆安眠藥。冉廣舟說,這並不是兒子第一次尋短見。
講述
此前兩度險喪命
皆因失戀想不開
去年四五月份,小冉在浮橋一家鞋廠打工,與同廠一名女工戀愛了,後來不知為何分手。小冉買來一公斤56度的白酒,一口氣都喝了,後來不省人事,幸好被舍友發現,及時送到醫院才救回來。
「那時或許嚴格意義上不算自殺,可能是分手後買醉不小心釀成的。」冉廣舟說,如果說這是意外,那兒子7月底那次尋短見就完全是衝著死神而去。
這次經歷之後,小冉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在晉江一家鞋廠找了份工作,和一名女工開始自己的第二段戀情。談了幾個月,女方父母嫌他沒車沒房,不讓他們繼續交往。小冉因此離開車間,到鞋廠的工廠店上了一段時間的班,但在那裡經常遇見以前的同事,他感覺很不好意思,今年7月份索性辭去工作,回到父母身邊幫忙做做飯。
7月29日,小冉跟父母說要出去找工作,當晚6時許,冉廣舟打電話叫他回家,等到9時都不見人。冉廣舟再次打電話時,小冉已經關機,他又發了條簡訊給小冉,小冉回復稱要在泉州市區待一晚,第二天回去,其實這時小冉已在後埔社區一家賓館內準備燒炭自殺。
7月31日晚8時許,冉廣舟突然接到東南醫院來電,說他兒子在賓館燒炭自殺。在東南醫院搶救了1天,小冉還是昏迷不醒,後轉到180醫院,經搶救後,直到8月5日下午才恢復意識,不過身上添了許多傷口。
「主治醫生告訴我們那些是灼傷,共有二十幾處,而且我們發現他的左腳腳板失去知覺。」冉廣舟說,這次治療花了8萬多元,把家裡的積蓄都花光了,還找人借了一萬多元,治療費用還是不夠。「他背上灼傷的傷口醫生說要植皮,治療起來要好幾萬元。他左腳腳板失去知覺,要針灸,可是我們沒錢了,只能把他帶回家。」
緣由
加入「自殺QQ群」
沉迷其中難自拔
如今回到家中,因7月份那次自殺,小冉左腳的腳板依舊沒有知覺,灼傷的傷口嚴重惡化,好幾處都化膿,尤其是背上和臀部的傷口很嚴重。由於家境困難,他並未接受任何治療。
冉廣舟一直很納悶,文化程度不高的兒子怎麼會接觸到「燒炭」這兩個字眼,直到看到兒子手機上面的「自殺QQ群」,他才明白。
上個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冉廣舟看到兒子手機上有一個名為「天堂指路」的QQ群,通過聊天記錄,冉廣舟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自殺QQ群」。「群裡的人好像聊得很歡,一個說想死,就有很多人給你提供各種自殺方式,跳樓、燒炭、吃安眠藥,甚至有人說可以買匕首。裡面的網友都覺得活著沒意思,鼓勵自殺,甚至有網友自殺失敗,他們還在群裡嘲笑、諷刺。」讓冉廣舟更為驚訝的是,兒子手機上類似的QQ群就有四五個。
這些聊天記錄看得冉廣舟心驚肉跳,他勸兒子把這些群刪掉,小冉雖然答應了,事實上已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冉廣舟也發現不妙的苗頭,他跟老婆商量要把兒子看牢,然而仍未能阻止悲劇發生。
家中全是病號 父母經常吵架
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躺在病床上的小冉突然起身跪在床上哭著說:「記者姐姐,請你幫幫我吧!這個家庭實在撐不下去了……」
對19歲的小冉及其家人而言,眼下生存成了件難事:遠在重慶老家的爺爺肚子裡長了個瘤子,手術後又復發;近在身邊的母親前兩年摔斷了腿,花光了積蓄;如今小冉因燒炭自殺致一氧化碳中毒,全身三處嚴重灼傷流膿未愈,左腳已無法正常行走。這個本已勉強度日的家庭雪上加霜。
家境貧困父母吵架 被朋友拉進自殺群
「他們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很煩!在這種家庭活著有什麼意義?」
小冉一家租在後埔社區的民房裡,房間在一樓,屋裡開了燈仍覺得昏暗。「兩間房一個月250元,比以前租的那間便宜。」小冉說,此前他們一家三口擠在一間房裡,一個月還得付180元的租金。幾天前,父親找到這裡,搬過來還不到十天。在租房裡,除了一張床、一臺電視,再也沒有其他家具。
小冉躺在床上,目光呆滯地看著天花板。三年前他念完初二,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輟學來到泉州,想和在泉務工的父母一起打工。
「來了以後,他們倆(父母)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我實在受不了。」小冉不願看父母爭吵,隻身來到晉江一家鞋廠打工。他說那兩年是他最開心的日子,在鞋廠打工每個月能攢1000多元。
今年6月,小冉從鞋廠辭職回到父母身邊,想另找工作。「回來後發現他們還是這樣,不停地吵架、打架。」他迫切想要逃離這樣的生活,去福州找朋友學理髮,但沒過幾天,父親來電話希望他回泉州。
禁不住父親的催促,小冉回到泉州,卻發現父母親還是經常為了生計而爭吵。他開始萌生輕生的念頭,這時在晉江打工認識的朋友將他加進一個自殺QQ群。
自殺未遂病痛纏身 他在死亡邊緣徘徊
「我也想趕緊好起來,也想努力工作改變家庭狀況,可是生活讓我太失望了。」
「原來只有自殺的想法,但加入群之後,他們聊的自殺話題影響了我。」小冉說,那段時間他加入的自殺群有五六個,群裡的網友每天聊的話題就是跳樓、燒炭等自殺方法。今年7月底,深陷其中的小冉將自殺念頭付諸行動:他選擇一家賓館開房燒炭自殺,儘管沒有成功。
眼前的小冉,清瘦的臉上幾個傷疤尚未癒合,那是他前兩天吃安眠藥致腿腳發軟摔倒留下的;拉開上衣,左肩和臀部兩個巨大的傷口仍在流膿,只能用紗布敷著,那是他7月底燒炭自殺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後留下的;還有左腳踝處,一個同樣大的傷口也未癒合,小冉用力地壓著腳掌,但他說腳掌並無知覺。
左肩和臀部的傷口原來已經結疤,但不知為何又突然流膿,因父母工作不穩定,收入微薄,只能買便宜的藥來外用。兩個多月過去了,小冉的傷口不僅沒有好轉,還在惡化。「醫生說要手術,可是手術又要一大筆錢。」眼淚在母親羅瓊英的眼眶裡打轉。
「這些傷口一直折磨著我。」疼痛使得小冉在床上翻滾起來。
羅瓊英看著兒子,既心疼又生氣。「他說他腳不好,他就不想活。」她想起從死亡邊緣拉回兒子,他卻因沒死成而發脾氣時,眼淚流了下來。
「我也想趕緊好起來,也想努力工作改變家庭狀況,可是他們(父母)和生活讓我太失望了!」突然,躺在床上的小冉用手撐住床板起身跪著,哭著對記者說:「求求你,請你幫幫我吧!」
爺爺生病母親腿傷 多個病號拖垮家庭
「他父親一直吐血,但不敢讓他去醫院檢查,萬一是不好的病,這個家會垮掉」。
「他們天天吵架,甚至為了一塊錢就在菜市場吵起來!」父母的爭吵,成了小冉的一道傷。但他也意識到,這一切與他有脫不開的關係。
冉廣舟和羅瓊英夫婦來泉州打工已近十年,一直在一家工藝廠上班,雖然收入不高,但一家人總能湊合著過日子。
「以前兒子都是自己賺錢自己花,不用我們給生活費。我跟老婆生活很有規律,也就吃飯、租房花錢,一天剩幾十塊錢也不是問題,雖然不富裕,但日子過得還好。」冉廣舟說,自從兒子出事後,生活猶如脫軌的列車,他們夫妻倆提心弔膽不說,家裡的積蓄都花光了,還找人借了錢,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生活的艱辛在小冉心上刻下了一道道傷痕。「我爺爺肚子裡長了個包,動手術花了幾千塊錢。我媽媽前兩年摔倒,又花掉了積蓄。」如今小冉同樣落下一身疾病。
為了給小冉治病,冉廣舟常常做工做一半,就跑出來帶著兒子四處看病,「東海這附近的診所、醫院都跑遍了」。他甚至想跟人出海打魚,為兒子攢醫療費,但擔心兒子沒人照顧,只好放棄。
為了節省開支,羅瓊英和冉廣舟常常為了錢吵架,甚至因為冉廣舟買了貴一點的菜也要吵。「他說兒子生病了,要買好點的菜給他吃。可我們現在的經濟已經這麼差了。」羅瓊英理解丈夫心疼兒子的心,但生活的困境讓她愈發「斤斤計較」。
羅瓊英說,為了給兒子治病,夫妻倆已窮途末路。前天小冉再次自殺入院,冉廣舟只能厚著臉皮再去找老鄉借錢。「他常常吐血,吐了好幾次,工廠管理人員看了也怕,不敢讓他去上班。」雖然如此,冉廣舟卻不願去醫院為自己做個檢查,他和妻子都怕萬一檢查結果出來,是什麼不好的病,那這個家就真的要垮了。
網上相約自殺成「流行」 極端行為群體引人擔憂
記者發現,陌生人通過網上相約自殺成為近年來自殺行為的新現象。而尊重生命、預防自殺也成為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及法律界人士探討的熱點。
自述
曾自殺被家人發現後醒悟
小美,23歲。見到她時,如果不是看到她手臂上的刀痕,一點也不會聯想到,她曾有過自殺傾向。
兩年前,感情受挫的小美,在百度貼吧和一些論壇裡寫了想自殺的意願,希望找一個伴,「於是有人主動找來,向我推薦了一個群,我就加入了,」小美說。小美說,這個群裡有三四十個網友,大家都是討論自殺的方法。在網上,小美與網友共同搜索安眠藥賣家,「網上隨便買,他們不會查買家的身份和用途。」因有時買到假藥,小美便和網友連走多家社區醫院陸續開藥,一家家醫院地湊夠幾百顆。
小美說,起初對死的信念還不怎麼堅定,但加入這個群後,讓她變得更加厭世。「其實陰暗、厭世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小美說,2011年初,她湊夠安眠藥,在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時被家人及時發現,接受心理治療後,她成功擺脫死亡魔咒,回歸健康生活。小美說,從她走出心理理療室的那一刻,她便毅然決然地退出了此前加入的那個自殺群,讓自己徹底面對陽光生活。
觀察
網上相約用極端行為結束生命
按小美說的,記者加入到一個與自殺相關的群。
群裡一名叫「厭世××」的網友,在個人主頁上寫著:「我對一切都是那麼麻木,繽紛的世界對我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一個沒有精神支柱的人活著有意義嗎?」文字失意冰冷,讓人不免擔心。除了這個群,通過網絡搜索,記者還找到了十餘個自殺QQ群。這些自殺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群內文字陰森冰冷,討論的話題讓人不寒而慄。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相約自殺」,顯示結果為1410萬條,搜索「自殺論壇」,顯示結果「5200萬條」。在這些搜索結果中,記者進入「自殺論壇」,一則帖子寫著:「約定的天堂,尋找那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沒有悲傷。難忘。如果你真的厭煩了這個世界。能許下勇氣。加QQ群××××。如果只是為了湊熱鬧的。請不要加了。」
而在另一個論壇裡,有網友發帖稱,「有感覺活著沒勁的想自殺的進來,也許你正在倒計時你的生命……群號××××。」此帖下面的一位跟帖者有些猶豫,「有點怕……自己死了很對不起爸爸媽媽,死了什麼都做不了了……」緊接著,就有其他人來勸說,「當你改變不了現狀,當這個社會變得陌生,當上天不再眷戀你,一切都該結束了。」
記者觀察發現,自殺QQ群和論壇中,以年輕網友居多,年齡在18歲至26歲之間,這裡,甚至有人推銷自殺用的藥品。
專家
對身邊人敏感點或可避免悲劇
陝西省緊急救援協會副會長兼心理危機幹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豫成說,當一些具有自殺傾向的人聚集在一起時,會產生一種心理感染或心理暗示。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會恐懼,但當具有自殺傾向的人聚集在一起時,從眾的心理暗示會讓人克服內心的恐懼和懦弱,這就是網上相約自殺群體產生的根本原因。
這種聊天群肯定對社會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群體的做法在一些國家是被明令禁止,甚至違法的,但我國目前尚無法律約束。
李豫成說,目前,仍未找到合適的預防自殺的方法。國內現在有幾家危機幹預組織,在遇到有人想自殺的情況下,可以介入幹預,進行幫助和心理治療。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專職諮詢師何良說:「常見的自殺者,多是有情緒上的疾病,比如抑鬱症。」數據顯示,約20%的重度抑鬱症患者自殺成功,而抑鬱症患者實施自殺的概率遠超過這個數字。何良認為,通常被幹預成功的自殺者,一是對世界比較留戀,二是和身邊人的關係還可以,但往往感到萬念俱灰的自殺者,加上與周邊人群關係不和,幹預失敗的可能性更高。
何良說,預防「相約自殺」,要從預防自殺念頭開始。因此,引入心理危機幹預尤為重要。他建議,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和困惑時,可以找好友傾訴,或者找專業的心理工作者諮詢,不要尋求那些所謂「同病相憐」的「志同道合」者。家人和朋友能及早發現他們的不良情緒、異常行為時,能夠給予及時疏導,嚴重的送往醫院治療,並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關懷,讓他們感到未來的希望,就能改變他們輕生的念頭,大大減少自殺行為,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律師
提供條件但未自殺 應擔刑責
陝西浩公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浩公說,針對兩人以上自願相約自殺的行為,如果相約雙方均自殺身亡,不存在犯罪問題;但如果一方自殺成功,另一方因臨時改變主意而未實施自殺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未死的一方為自殺提供了條件,那就存在幫助他人自殺的意圖和行為,應構成故意殺人罪。
對於傳播自殺信息的網絡平臺應承擔什麼責任?王浩公說,目前對於此處的監管尚屬空白,一些網絡公司開發的基於Internet的免費即時通訊工具,目的是為了使用戶便於進行及時交流,網絡公司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和交流平臺。
對於網絡用戶多次在不特定論壇聊天工具中發布有害自身,及他人生命的信息,網絡公司負有事後被動審查、監管的義務,即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或確知侵權事實存在的情況下,網絡公司應採取必要處置措施。
王浩公表示,要想更好監管這些信息,只能希望網絡公司加大對所屬聊天工具聊天室申請時審核,嚴格限制一些涉及敏感詞內容的聊天室通過使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