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9到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愛迪生擁有超過2000項發明專利。這些發明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進程軌跡。
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一位名叫謝建國(頭條號:)的40歲大叔,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反向愛迪生」。他擁有超強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但做的事情卻與愛迪生完全相反。憑藉著每天「拆解」各種千奇百怪的物件,吸引了超過190萬人的關注與喜愛。
抓娃娃機是如何賺錢的?「汽車節油器」能省油嗎?「電動車增程器」真的可以增加行駛裡程嗎?洗澡時用的混水閥能增加水壓嗎?謝建國將這些物件一一拆解開來。
就拿這個看似普通的夾娃娃機爪子來說。
拆解開來一看,內部是由一個電磁線圈和一根銀色鐵柱組成的。
背後原理其實是通過電流大小,來控制爪子的開合以及力度的。
舉個例子,當你控制抓鉤到了娃娃機最底部時,此時爪子上通電的電壓是20V、電流是0.8A,爪子強勁有力。只要對的準,基本上是可以將娃娃抓起來的。
但當抓起的娃娃往洞口移動時,如果將爪子上的電流降低到0.5A。爪子的抓力就會變小,導致娃娃脫落。
不過,因為還通著電,所以在普通人看來,爪子還是處於閉合狀態。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或者技術太爛。
這就是為什麼你總抓不到娃娃的原因,也是商家賺錢的手段之一。
還有這個電動車增程器,說明書上寫著:1-2個月可增加15%-35%左右的裡程。
拆開一看,內部居然只有一塊類似「粉色橡皮泥」的物體,一個成本為1.5元的小電容,以及一根電線。
所以,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增加裡程?謝建國沒有明說,不過他還是提醒大家謹慎購買此類產品。
除了上面幾個東西外,要說謝建國還拆過啥,那可太多了。
從門鎖、手錶、手機、充電寶到百年前的插座、60年前的油浸電容,以及汽車空氣懸掛泵、胃鏡膠囊、摩斯電碼發報機等高科技產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拆不掉的。
細數他所拆過的物品,大概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比如,這個不用電池也不用充電的自動攪拌杯,杯底有一個形似「白色藥丸」的東西。
只要在其中加入一定溫度的熱水,「白色藥丸」就會開始轉動,攪拌杯中液體。
在被謝建國拆解開來後,我們能看到杯子內部是由半導體製冷片、電機、永磁體和一些被密封住的冷水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導體熱電效應」,在溫差的作用下產生電流,然後輸送給電機,引導磁鐵轉動,再傳導到外部,帶動杯底的白色藥丸轉動,從而實現攪拌效果。
看完以後很多網友都表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攪拌杯卻蘊藏著不少精密部件,還涉及到了物理學知識。
第二種是人們不常見的東西。比如這個表面泛黃看起來沒啥用的古銅色物件,其實是100年前專門用來插燈泡的底座。
無論是構造還是外形,與如今我們所用的插座完全不同。通過拆解這個來自百年前的古董與現代插座進行對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發明創造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當然,謝建國偶爾也會拆解一些有趣的新奇玩意。就拿這個魔術道具來說,看似只是一個普通的螺絲和螺母組合。但在他的展示下,螺母居然會自己轉動直至脫落。
為了滿足網友們的求知慾,他將螺絲逐步拆解開來,發現內部居然裝有一個振子電機。
依靠著內部隱藏的電機,只要拿磁鐵靠近螺絲,螺母便會自發轉動。
魔術師也是依靠此道具和障眼法,才能完成精彩的魔術表演。
很多時候,粉絲們也會把自己珍藏的電子物件寄給謝建國,讓他幫忙拆解,只為能夠一探其中奧秘。
謝建國出生在80年代,他的父親是名電工,也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他從小就喜歡拆(gao)東(po)西(huai)。每次找到電筆、歐姆表、萬用表等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他都如獲至寶。
有時跟著父親去上班,只要給他一個繼電器,他就能把玩個一整天,這兒拆拆,那兒鑽鑽,安安靜靜地在角落裡自己研究,完全不打擾大人工作。
拆解翻頁時鐘套件
再長大一點,謝建國便開始「拆家」了,還專挑大物件「下手」。他把家裡的黑白電視等通通拆了個遍,但跟普通熊孩子不一樣的是,謝建國拆完、研究完內部構造,還總能完整地裝回去,讓想發火的父母無話可說。
在上小學時,憑藉超強的動手能力,他成為了學校裡的小明星,經常帶著自己組裝的「電子設備」給小夥伴們展示。有次,他甚至給書桌裝上了「自動感應燈」,每次掀開書桌,燈就會亮起,然後再在小朋友們的注視下,心滿意足地蓋上。
「我從小到大遊戲都不玩,就是喜歡這些東西,花大量時間學習、看書。」長大後,謝建國並沒有忘記小時候的愛好。在上班之餘,他把時間都用來「拆東西」,還在家裡專門布置了一間工作室,存放他的各種拆解工具。
後來,他辭去工作,靠做音樂和兼職養活自己。業餘時間,他繼續拆解各種東西,還先後學習了軟體編程、基礎科學、工業設計和剪輯等知識。
練習剪輯視頻的時候,他把自己日常拆東西的視頻發到了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沒想到視頻播放量越來越高。就這樣,「硬核拆解」火了。
在剛開始拍攝拆解視頻時,謝建國基本不怎麼說話。只是靜靜的把東西拆解開來,然後將各個部件擺放在桌子上,供網友們觀賞。
後來,看他拆東西的人越來越多,他便開始在視頻中加入了字幕和解說,讓看似「簡單暴力」的拆解展示,變成了能夠學習知識的科普內容。如今,謝建國甚至會在錄製視頻前查找相關資料,將自己所要拆解的物件原理琢磨個透,再通過視頻講解給網友們聽。
所以,看這個大叔拆東西,不僅解壓,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能豐富眼界,學習知識。
拆解汽車空調壓縮機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謝建國曾表示:
每一個物件其實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它被人們使用到廢棄的過程。第二次是廢棄後,被人們所拆解,充分了解其構造和原理的過程。在這些都經歷過後,被創造出來的物件也算是「不虛此行」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未來,除了拆解外,謝建國還會專注於「舊物翻新」。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讓近乎廢棄的物件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