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最好的「火環」日食出現在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遍及非洲,中東,印度與中國部分地區。據報導這是2020年最短,也是最為絢爛的天象景觀。各地也紛紛報導了此次天象視覺盛宴。
太陽比月亮大400倍,但比地球遠400倍。由於體積和距離的對稱性,三天體運行時便形成了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全環食四種奇特的天象景觀。
日食在國內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尚書》中,比如「書經日食」、「仲康日食」。在起源不明的古代,日食的發生會引起極大的恐慌,古代幾乎所有族裔都認為日食是不好的預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認識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四個版本。
皇帝自醒
「日變修德,月變省刑」翻譯過來就是:日食後該增加德行,月食後該減少刑罰。就連唐代大星象學家李淳風都認為:發生日食是皇帝失德,奸黨當道的表現,意味著要國亡君死,天下大亂。甚至一代賢主漢文帝經歷連續發生三次日食時都嚇得要死。國家出現日食月食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尤其是自詡天子、受命於天的皇帝。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君主必須沐浴更衣,吃齋戒娛,嚴重的還要閉門思過,還要下罪己詔以徵求臣民的批評和建議,有的會大赦天下,減免稅負以示悔改的誠意。
日食的發生也造成過很多禍亂,當然也有例外,東漢和帝年間,外戚竇憲把持朝政,恰好趕上日食,大臣趁機鼓譟說是臣子壓主,天降災禍,必須剷除奸黨,結果漢和帝劉肇趁機除掉竇氏一家,重掌大權壞事變好事。
儀式救日
據說在夏朝和仲康時代的麥收時節,農民正在田間麥收,突然發現太陽光線慢慢變弱了,好像一個黑色的怪物一點一點地吞下了太陽。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景象,人們被嚇壞了,趕緊聚集起來,根據過去的經驗敲打鍋鑼,以便將「天狗」嚇跑。
這次時間過去了好久,眼看著太陽一點點消失,無盡的黑夜就要籠罩大地,文武百官與仲康帝都已聚到宮殿前,唯獨不見監視天象的天文官羲和的身影。已經錯過了最佳救護時間,仲康大帝顧不得多想,連忙主持開始了救護之禮。
這時,天空越來越黑,忽然天地突然掉入夜色,幾乎難以辨認,太陽被「天狗」吞沒了!仲康帝帶領所有官員跪在地上,一次又一次地請求寬恕,經過一番心驚膽戰的操作「天狗」終於把太陽「吐」出來了!仲康大帝與文武百官舒了一口氣。
而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身負監天之職的羲和居然不見人影,仲康帝十分惱火,立刻派人去尋找才知道他昨天喝了一夜的酒,爛醉如泥。仲康帝得知羲和酗酒誤事後大怒,下令將羲和推出斬了首。
停止了戰爭的蝕
從公元前6世紀到7世紀,伊朗高原上兩個強大的王國(米底王國和呂底亞王國)沿著哈呂斯河(今柯孜勒河)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戰鬥慘烈,一打就是五年時間。
直到一天兩軍激戰,日頭偏西時突然士兵們發現一個黑色的影子闖入圓形的太陽,將其慢慢吞噬,耀眼的太陽圓盤逐漸減小,最後太陽完全被吞沒,天空昏暗仿佛夜幕降臨,昏暗的天空中閃爍著一些明亮的星星。士兵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他們被驚呆了,停止了戰鬥。
不久之後,雖然太陽又出現了,但是雙方都認為這是兩國之間對戰爭的不滿發出的警告,這場戰鬥無法進行。就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握手言和。
觀日賞月
這些都是在古代科學技術欠發達的條件下人們的猜想。而自夏朝以來,中國一直在注意記錄日食。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清楚地記錄了日食的時間和次數。如今天文學的發展一日千裡,日食和月食已成為天文學愛好者和公眾都喜聞樂見的自然現象,當作一次難得的觀賞機遇來觀日賞月。
高度不同,認識不同,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總是笑談古人,因為彼此間科技認知決定了眼界和看法,我們是得益於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