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洞「吸」走諾獎,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

2020-11-23 騰訊網

交匯點訊 有科學家說,宇宙是未來重大科學發現的溫床,有許多的秘密會來自於天上。

黑洞,「吸」走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項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前者是因為「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後者則因為「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正如頒獎人所表示,今年的獎項關乎「宇宙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獲獎人都因在黑洞研究方面所做的卓越貢獻而獲獎。諾獎花落「黑洞」意味著什麼?記者聯繫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的專家為我們解讀。

加深我們對世界認知的又一個裡程碑

「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獎勵突破人類認知的一些新發現,黑洞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說,以前,很多人都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在大量的天文學觀測證明,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中。而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雙黑洞併合引發的引力波」的三位科學家,以及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問世,使得今年的諾貝爾獎花落黑洞「並不讓人意外」。

科學研究需要好奇心和想像力,天文學更是如此。劉四明認為,突破人類認知的、原創性的科學發現,更多的源於科學家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人類之所以跟很多其他生物不一樣,是因為人類有理性、會思考,可以發展各種各樣的工具去探測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從這種意義上講,諾貝爾獎頒給黑洞研究者,正是激勵人類不斷拓寬、加深我們對生存的世界的認知的又一個裡程碑。」

今年物理學獎的黑洞「獲獎組合」,前者是理論研究,後者是天文觀測,它們既是物理與天文的完美結合,也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羅傑·彭羅斯的獲獎理由是「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祥玉告訴記者,作為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的彭羅斯是霍金多年的好友,在業界眼裡,他與其說是一位物理學家,不如說是一位數學家和數學物理學家,他對物理的最大的貢獻都和數學相關。

提出「預見」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並不相信黑洞的存在,但彭羅斯通過嚴謹的數學邏輯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能夠有力地預測黑洞的形成。

彭羅斯建立的一個數學定理表明,基於幾個合理的假設(通過使用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並不熟悉的整體/拓撲技術),一顆坍縮中的、質量過大的恆星最後會在時空中坍塌形成一個奇點,並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能夠把光也束縛在其中。在這個中心的奇點處,密度和時空曲率都被預期會變得無窮大的地方——為我們提供了現在稱之為「黑洞」的物體的一個圖像。愛因斯坦的經典廣義相對論將不再適用,黑洞可以形成。

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則通過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兩位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一直專注於銀河系中心區域的觀測研究,通過自適應光學系統,修正大氣擾動對恆星的觀測位置帶來的幹擾,他們系統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域幾十顆恆星的運動特徵,最終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非常重且看不見的物體。這個神秘的物體就是黑洞。」劉四明說。

仰望星空三十年,近十年方「開花結果」

「這三位獲獎者都至少在該領域有30年的耕耘,在最近10年才慢慢到開花結果的時候。羅傑·彭羅斯的研究更遠遠超過三十年。」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志遠告訴記者,「黑洞」獲獎非常令人驚嘆,但又在情理之中。諾獎級別的成果往往都是耕耘數十年的重大成果和發現。

李志遠告訴記者,以這三位當中最年輕的美國科學家安德烈亞·蓋茲為例,199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後,到加州大學做助理教授開始就從事黑洞研究。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就更早一些進入該領域,在美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所研究所開展工作。「這兩位科學家各自領導著一個天文學家小組,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他們一直專注於銀河系中心一個叫做人馬座a*的區域,所用的都是10米級大口徑、探測能力最強的望遠鏡,監測圍繞黑洞運轉的一些恆星,繪製出恆星的運行軌道。」

「這樣的軌道最短的周期也在十幾年左右,所以你必須要監測十幾年以上。」李志遠告訴記者,30年間軌道周期最短的已經走了將近兩圈,最外面的恆星軌道剛剛或是接近走完一圈,所以距離銀河系中央最亮恆星的軌道已經被越來越精確地繪製出來。

李志遠說,這兩組人的測量結果一致,在這些恆星運轉的軌道上,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沉重」焦點。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聚集在一個不比我們的太陽系大的區域,牽引著恆星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四處奔波。「這個超大質量物體,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黑洞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兩位科學家也發明了一種觀測方法,「因為地面上的望遠鏡穿過大氣層看宇宙,需要克服大氣的湍流,他們通過雷射束來實時測定湍流的效應,並某種程度上抵消其影響,達到望遠鏡衍射極限,改進了觀測技術並致力於長期研究。」李志遠說。

李志遠告訴記者,在美國有段時間他曾在世界知名的銀河系中心組工作,安德烈亞·蓋茲是核心成員和領導者之一。「近十年我們與那邊一直保持學術交流,今年我們就有一篇論文與安德烈亞·蓋茲那邊合作。」李志遠說,安德烈亞·蓋茲首先是一位非常嚴肅的科學家,她發論文的周期都很長,但每一篇論文都是業界的標杆,可以說是30年將一個事情做到極致,她也很少去考慮其他方向的問題研究。

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

四年中獲得三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很多人戲稱天文學成了最大贏家。在劉四明看來,這不僅是對黑洞領域理論和實驗工作的認可,更會進一步激發該領域的科學家探索很多宇宙的奧秘。

「這些年關於引力波的探測,以及黑洞成像觀測,確實是非常重要的進展,但是放在黑洞研究的整個框架下看的話,這是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劉四明認為,黑洞的性質非常神秘,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比如黑洞的形成機制是什麼,怎麼演化,將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課題。」

他舉例道,在引力波探測中,科學家們看到的是兩個質量比較大的黑洞相互繞行,最後變成一個黑洞,由此產生非常強的引力波。但在觀測到引力波之前,並沒有天文學家預言有這樣的雙黑洞系統存在,事實上直到今天,這種雙黑洞系統是怎麼形成的,依然還不是很清楚。

此外,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目前,人類用已有的觀測手段觀察到的黑洞有兩類,一類是小於幾十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一類是100萬個質量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後者主要存在於星系的中心。「宇宙本身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現在的科學觀測發現,在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也有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那麼這種黑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像這些未解決的科學問題,都還有待科學家們持續深入地開展研究。

曾經,黑洞只是科幻小說裡面的一個概念,現在變成了真實的存在,並成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那麼在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呢?

「蟲洞,首先是從數學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可能性,然後從科幻的角度來看,人們認為如果有蟲洞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捷徑從一個星系很快地穿越到另外一個星系。但是根據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識,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或者說蟲洞是無法形成的。」劉四明告訴記者,現在已有科學家試圖通過引力波的探測來看看有沒有蟲洞存在的可能,如果能夠證實,整個天文學和宇宙學的認知都要產生非常大的改變。

李志遠說,黑洞的挑戰性和吸引力一直很大,以視界望遠鏡來說,它第一個目標就是銀心的黑洞,「雖然首張照片拍攝的是室女座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但主要是因為觀測角度和數據分析相對容易,未來我們可以期待銀心黑洞的照片的發布。」

正如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所說,「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緊湊和超大質量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解答,並激勵了未來的研究。」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蔡姝雯

相關焦點

  • 探索 | 黑洞「吸」走諾獎,未來蟲洞是否也會被證實存在?
    交匯點訊 有科學家說,宇宙是未來重大科學發現的溫床,有許多的秘密會來自於天上。黑洞,「吸」走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四明說,以前,很多人都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在大量的天文學觀測證明,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中。而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雙黑洞併合引發的引力波」的三位科學家,以及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問世,使得今年的諾貝爾獎花落黑洞「並不讓人意外」。科學研究需要好奇心和想像力,天文學更是如此。
  • 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下一個發現的會是蟲洞嗎?
    引言:近期,科學家們發布的黑洞照片引起了全球轟動,因為這是人們第一次真實地看到黑洞的樣子。黑洞照片的出現讓人們對於宇宙探索工作越來越有信心,甚至一些特別樂觀的人認為,黑洞都被證實了,那蟲洞可能也會很快被證實了。但是蟲洞不同於黑洞,證實蟲洞的存在目前還是存在很多困難。
  • 黑洞已被證實!那愛因斯坦預言的蟲洞呢?被證實會發生什麼
    黑洞已被證實!那愛因斯坦預言的蟲洞呢?被證實會發生什麼蟲洞又被稱為時空洞。事實上,時空洞更適合它。眾所周知,它首次誕生於1916年,而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明首先提出了蟲洞的概念。到1930年,愛因斯坦認為蟲洞可以讓我們瞬間移動,並且愛因斯坦完善了引力場方程理論。但到目前為止,蟲洞尚未得到科學家的證實,但它無法阻止每個人的好奇心,它已被移至大屏幕,如非常流行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庫珀和其他幾位太空人發現了一個蟲洞在土星附近,他們進入了蟲洞來完成星際穿越。對我們來說,什麼是蟲洞,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 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
    最終模擬結果表明,在黑洞進入和離開蟲洞的過程中,會出現迄今未探測過的引力信號。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最新研究推測稱,如果蟲洞真實存在,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天文學家認為利用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可以探測到黑洞落入蟲洞,但前提是蟲洞確實存在,並且蟲洞吞下黑洞的事件可能發生過。
  • 愛因斯坦否認存在的黑洞被證實,那其定義為數學把戲的蟲洞呢?
    上個月黑洞的照片被正式的公布了,也因此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所預言的黑洞,被證實的確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在廣義相對論裡,除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黑洞之外,他還預言了另一種天文現象——蟲洞,只不過所謂的蟲洞至今仍未被科學家所發現。
  • 最新研究發現黑洞與蟲洞的碰撞也會產生豐富的引力波
    黑洞的存在已經被觀測所證實,甚至在2019年出現了第一張黑洞照片。而蟲洞依然屬於理論假定,還沒有被天文觀測所證實。如果能證明蟲洞真的存在,天文學研究將獲得巨大突破。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發現黑洞落入蟲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反啾啾聲」,這與雙黑洞碰撞所產生的「啾啾聲」引力波信號是不同的。
  • 奇妙的黑洞、白洞、蟲洞與灰洞
    它是否存在? 到目前為止,「白洞」還只是個理論名詞,科學家並未實際發現。在技術上,要發現黑洞,甚至超巨質量黑洞,都比發現白洞要容易的多。也許每一個黑洞都有一個對應的白洞!但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所有的超巨質量的「洞」都是「黑」洞,也不確定白洞與黑洞是否應成對出現。
  • 如果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蟲洞存在,科學家們有朝一日可能會發現落入其中的黑洞。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可能能夠利用時空中的漣漪(稱為引力波)探測到落入蟲洞的黑洞,但前提是蟲洞確實存在,而且這種情況曾經發生過。由於引力波極其微弱,因此很難探測到,甚至連愛因斯坦都不確定它們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們是否會被發現。經過幾十年的工作,科學家們在2016年報告了第一個使用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的直接證據。
  • 如果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
    引力波異常難以探測,因為它們極其微弱,甚至愛因斯坦也不確定它們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們是否會被發現。科學家們在《重力波幹涉儀》中首次使用重力波幹涉儀探測到重力波(LIGO)的科學家們在2016年首次報導了引力波。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宇宙級別,宇宙是否成熱門學科?
    從這兩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以看出,天文物理學,尤其是關於宇宙和天體的研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鐘愛但宇宙的浩渺卻顯得地球及人類的文明是多麼的渺小,特別是面對著宇宙,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文明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天體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如何產生的,人類文明又是否真的是唯一的存在等等這些問題
  • 黑洞就是宇宙蟲洞?存在另一個空間
    這裡並沒有一個簡單安全的測試方法。假設你能倖存下來,蟲洞也是不對稱的,你會發現自己就在另一個宇宙的另一邊。還沒等你看清楚,這個蟲洞也許就把你吸回到所出發的宇宙入口了。黑洞最重要的屬性就是有一個「有去無回」的臨界點,不過現在我們還不能進行測試。不過,現在被認為是黑洞的天體,實際上是黑洞而不是蟲洞的情況更有可能出現。有很多猜想中的黑洞形成方法,例如大質量星球的坍縮,不過現在仍然不清楚蟲洞是怎麼形成的。
  • 如果蟲洞真實存在 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
    蟲洞是時空中的隧道,理論上它可以在時空任何區域旅行,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允許蟲洞存在,儘管它們是否存在是另一回事。原則上講,所有蟲洞都是不穩定的,一旦打開就會立即關閉。讓蟲洞保持打開和可穿行的唯一方法就是採取所謂的「負質量」物質的奇異形式,這些物質具有獨特性質,包括從一個標準引力場飛離,而不是像普通物質那樣朝著它墜落,事實上沒有人真實知道這些奇特物質是否存在。在許多方面,蟲洞類似於黑洞,這兩種類型的天體密度都非常大,它們具有強大引力。
  • 宇宙中如果黑洞掉進蟲洞會怎樣?
    蟲洞是連接兩個不同區域的時空隧道。如果成功製造穩定的蟲洞,便可以從時空隧道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實現穿越時空。如果未來我們能夠發現蟲洞並且找到合理的方式利用蟲洞,就有很大的可能實現時空旅行。根據愛因斯坦的觀點,他在1916年首次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來自於質量扭曲時空的方式。當兩個或多個物體在引力場中移動時,它們會產生引力波,它們以光速傳播,並沿時空拉伸和壓縮時空。 引力波非常弱,因此很難檢測到,甚至愛因斯坦也不確定它們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是否會被發現。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報告了 2016年使用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的重力波的直接證據。
  • 當蟲洞遇上黑洞,故事將會如何發展?
    當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一種新的發現方法。如果蟲洞存在,他們會吞噬黑洞。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如果蟲洞存在,科學家也許在某一天發現黑洞掉入其中。  黑洞vs蟲洞  引力波天文臺偵察到超過20次巨大的碰撞在十分密集且大規模的物體之間發生例如黑洞與中子星。但是,理論上可能存在更多的外來物體,如蟲洞,他們之間的碰撞可能也會產生引力信號被科學家偵察到。
  • 當蟲洞遇上黑洞,故事將會如何發展?
    當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一種新的發現方法。如果蟲洞存在,他們會吞噬黑洞。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如果蟲洞存在,科學家也許在某一天發現黑洞掉入其中。 黑洞vs蟲洞 引力波天文臺偵察到超過20次巨大的碰撞在十分密集且大規模的物體之間發生例如黑洞與中子星。但是,理論上可能存在更多的外來物體,如蟲洞,他們之間的碰撞可能也會產生引力信號被科學家偵察到。
  • 當黑洞落入蟲洞之中,會出現一種神秘引力波
    蟲洞是時空中的隧道,理論上它可以在時空任何區域旅行,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允許蟲洞存在,儘管它們是否存在是另一回事。  原則上講,所有蟲洞都是不穩定的,一旦打開就會立即關閉。兩者主要區別是,理論上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在進入黑洞後再次返回蟲洞,黑洞引力超過光速的臨界速度,而任何進入蟲洞的物體理論上可以反向運動。  假設蟲洞可能存在,科學家研究了黑洞環繞蟲洞運行時產生的引力信號,並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探究分析了當黑洞進入蟲洞會發生什麼?是否從蟲洞另一端離開進入時空的另一端?
  • 黑洞已被證明存在。白洞和蟲洞也存在嗎?這是你的答案
    除了愛因斯坦已經證實的預言之外,還有一些原因沒有得到證實。最有名的是「三洞預言」。所謂的三洞指的是黑洞、白洞和蟲洞。三洞預測是關於黑洞,白洞和蟲洞的存在。科幻電影中的黑洞在三洞預測中,有一個預測得到了確認。這是黑洞預測。黑洞是一個神秘的天體,由宇宙中的重力崩塌形成。它有很強的引力。
  • 黑洞已被證明存在!《星際穿越》裡的蟲洞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你是科幻電影迷,那麼你一定看過《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在影片中一隊探險家對蟲洞有了新的發現,決定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一場超越人類對太空旅行極限的星際航行大冒險。這部電影不僅在2015年獲得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也讓人對一些科學知識名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 黑洞Vs蟲洞,宇宙兩大神秘天體如果相遇,會發生什麼詭異的事
    那麼,如果蟲洞真的存在,它是否會和黑洞相遇?如果一個黑洞掉進蟲洞裡,它會穿越時空嗎?他們相信,雖然還不知道蟲洞是否真的存在,但只要它被證實,那麼蟲洞和其他極端天體之間的碰撞,我們也可以通過引力波來檢測到。不過,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蟲洞到底有怎樣的性質。由於沒有真正的樣本進行觀測,所以所有關於蟲洞的理論都得不到證實,這也讓它愈發神秘。根據目前的研究,蟲洞即使真的存在,也是非常不穩定的。幾乎就在出現的同時,它就會迅速消失。
  • 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出現一種神秘引力波!
    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呢?最新研究推測稱,如果蟲洞真實存在,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蟲洞是時空中的隧道,理論上它可以在時空任何區域旅行,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允許蟲洞存在,儘管它們是否存在是另一回事。原則上講,所有蟲洞都是不穩定的,一旦打開就會立即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