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生物生來就與眾不同,而且引人關注,例如最近這只在印度發現的「緣板鱉」,它擁有著一身金色傳說皮膚,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塊黃桃罐頭:
不過正常來說,它的顏色應該是這樣的:
這顏色差得也太多了吧?
這種黃金皮膚很快在網絡中引起了熱議。有人說,這是任天堂的角色穿越了:
還有人說,這很像是一種香蕉口味的零食:
或者一個會動的大漢堡:
論顏色,感覺網紅蒜頭王八或者藍色憨憨龜都是弟弟:
也有網友認為,上帝在創作它時,不小心...打翻了一個雞蛋:
所以,這是什麼情況?
目前最靠譜的說法是,這隻「緣板鱉」的顏色是受到了白化病的影響。簡單理解的話,白化病主要是因為基因異常導致缺少黑色素引起的,而哺乳類動物主要靠黑色素來主導顏色變化。
但不同於哺乳動物,據介紹,爬行動物的外表顏色不光由黑色素決定,所以這種金色很有可能是因為黃色素留存較多導致的。當然,這種情況其實相對少見,如果留存少的話,也會呈現白色。目前,也有論文將「緣板鱉」的這種變化稱為「染色白化」。
也有網友戲稱這隻緣板鱉被咖喱化了,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今年自七月以來,印度第二次發現黃金色的緣板鱉了。7月份這隻顯得相當活潑:
拿在手裡,就像拿著一個檸檬或者蛋黃:
從這角度看,蛋黃長腿了,而且動作很靈活:
而另一位當地的專家表示,僅去年他們就曾營救了3隻。
同時有網友指出,其他龜類中也出現過這種顏色。例如下面這位小哥手中的紅耳龜,也是黃金色的:
不過關於如何安置金色「緣板鱉」,現在卻在網絡中引發了一些爭議與討論,收容和放生都成了問題。
這是因為白化生物除了自身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失去原本的顏色也就意味著在捕食者面前更顯眼。在擁有與眾不同的外表後,它們當中大部分都會因此要面對更為嚴峻的生存挑戰。
(藍翅笑翠鳥)
就像金色的「緣板鱉」,一些媒體分析認為,它很難再利用自身的色彩偽裝,活動於原本同類經常出沒的陰暗環境,同時也容易被漁民捕獲。
這時候人們可以選擇重新放生,或者乾脆把它們從自然棲息地中「拯救」出來,由人類安排人工環境收留。
但問題是,如果放生也有可能再度被捕魚的人類撈上來,或者它可能在野外根本活不了多久...
很多其他白化生物也在面臨相似的問題。
例如2016年的時候,人們曾在澳大利亞的海灘上發現了一隻極其罕見的白化綠海龜:
據介紹,它是附近巢穴中上百隻幼龜中的一隻,小傢伙就像是天選之子,全身白得發粉:
如專家所說,綠海龜從幼崽到成熟期,只有千分之一的存活率,而白化海龜的生存機率更低。
不過這隻小海龜也很有精神,一路「逮蝦戶」,直奔大海,希望它能夠好好活下來。
今年8月還發現了一隻白化烏鴉,我們印象中烏鴉都是黑色的:
但人們在加拿大發現的這隻,讓人們起初還以為這是一隻長相奇怪的鴿子。
被發現時,它似乎一點精神也沒有,體重很輕,脫水嚴重。救援人員認為,突出的顏色會讓它更容易遭到攻擊,同類也會排擠它。
另外它的視力很差,羽毛質量也很差,這些健康問題被認為可能與基因變化有關。人們很希望它能回歸自然,但它的身體狀態似乎並不理想。
此外還有白化病鱷魚,下面這隻名為「克勞德」,本來就有點恐怖的鱷魚,換了皮膚感覺更可怕了:
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白色鱷魚在野外同樣難以存活,同樣是因為缺乏躲避天敵的偽裝,而且它們對陽光會變得更敏感。
不過白化刺蝟的處境可能會好一些,只要身上別太乾淨。
今年8月,國外一個小男孩發現了一隻瀕死的白化刺蝟。救援人員判斷,它很有可能是從人類家裡逃出來的。
它的身體狀況同樣堪憂,嚴重脫水,營養不良等等,不過好在治療過後,它已經被放回大自然。
負責治療它的野生生物學家認為,相比其他白化生物,白化刺蝟在野外的生存機率要好一些,因為幾天之後它標誌性的白色「外套」就會變髒,重新擁有偽裝的功能。
但說回來,當一種生物擁有了稀有且與眾不同的外表,它要面對的不光是來自天敵的威脅,還有人類的收集欲,這種白化生物顯然會在寵物交易中賣出高價。
也正是因此,部分網友認為,在人類救援行動中,一些出於善意的收留行為同樣變得有爭議。
很多人覺得,對於這種暫時活蹦亂跳的白化生物,不要再提所謂的「救助」、「救援」,讓它們留在自然才是最好的。
更激進的網友直接開噴:
也有網友解釋,人類的幹預、收容確實就是在「救助」,因為正如前文所說,這種顏色變化讓它們很難在自然中長大,還不如躲在人類的羽翼下。
也有反駁觀點認為:那為什麼不從獅子口中拯救小羊?雖然它們確實容易死亡,但這也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
不過,我覺得這種爭論並不會針對所有生物。例如剛蛻完皮的蟑螂也會呈現少見且短暫的白色,也很好看,但大家對它的想法出奇地一致:
鯊了它。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友,僅供學習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