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6月4日消息,按照陝西省人才計劃評審工作安排,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專家諮詢顧問會議、實地考察等程序,共有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領銜的「西安交通大學混合增強智能創新團隊」,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王彬文研究員領銜的「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航空結構衝擊動力學技術創新團隊」等47個團隊入選第二批陝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支持計劃。本次共有2個戰略頂尖團隊、10個全國一流團隊和35個全省一流團隊入選。陝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支持計劃是省級層面實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旨在圍繞陝西省追趕超越戰略目標和落實「五新」戰略任務,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重點遴選支持300個左右的高層次一流創新團隊。
航空飛行器在服役過程中面臨著正常著陸、應急墜撞、飛鳥撞擊、戰鬥損傷等嚴酷結構衝擊,其衝擊速度覆蓋幾米每秒到數千米每秒,而且衝擊載荷極度嚴酷,衝擊動力學特性關係到飛行器的安全性、舒適性、適墜性、易損性等重要品質,薩利機長遭遇的加拿大黑雁撞擊與哈德遜河迫降、俄羅斯航空的玉米地迫降等都是典型的飛機結構衝擊事件,也正是因為航空結構衝擊專業支撐才確保了飛行安全。王彬文團隊歷時十餘年時間構建了我國航空結構衝擊動力學專業體系,涵蓋材料動力學性能表徵、起落裝置衝擊、艦載機衝擊、結構適墜性、離散源衝擊、戰機結構易損性六大研究方向,創建了我國唯一的航空結構衝擊重點實驗室,使我國航空結構衝擊專業由基本空白躍升至國際一流。結構衝擊團隊累計完成了預先研究項目21項,建成了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國際一流的10大實驗能力,支撐了一批先進戰機、大型飛機和先進發動機的成功研製。
近年來王彬文研究員還帶領振動衝擊與噪聲團隊突破了複雜載荷動態疲勞評估、全速域地面顫振實驗等核心技術,有力支持了先進戰機結構動力學品質提升;攻克了結構墜撞、全機落震等世界性難題,使我國航空結構衝擊動力學專業躍升至國際一流;創建了結構聲疲勞加速、熱振噪多物理場耦合等國際前沿實驗能力,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重大飛行器研製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性作用。2020年2月,王彬文研究員作為帶頭人的飛行器振動衝擊噪聲團隊入選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國家設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旨在加強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以人為本、著力創新、高端引領、促進發展」的人才興業戰略,積極探索「大師+團隊」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匯聚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以及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幹人才。
王彬文研究員是中國航空工業飛行器強度領域首席技術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所長、科技委主任、創客空間總監,兼任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委航空領域專家、中國航空學會結構強度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陝西省青科協副主席等職。王彬文博士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固體力學專業,他長期從事飛行器強度領域基礎技術研究、核心能力攻關和重大型號研製工作,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獎2項,在重大飛機型號研製中立功8次,發表論文50餘篇,申報專利16項,主持完成重點預研課題、關鍵能力建設和重大型號研製項目數十項,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和第五屆馮如航空科技精英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