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 我院王晉軍教授課題組「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榮獲北航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獎學金

2021-01-13 北航微航空

11月15日上午,2019年北航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獎學金評選答辯會在東辦公樓110會議室舉行。經學校答辯評審,我院王晉軍教授課題組的「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榮獲該項獎學金(全校共5支團隊獲獎)。

「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來自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曲嫄、朱航宇、王將升和賀曦四位博士研究生組成,團隊指導教師為王晉軍教授(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團隊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及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下,探索鈍體和飛行器的分離流動及控制方法,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為實際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指導。團隊成員不求數量,但求質量,累計發表論文23篇,其中SCI論文11篇,含流體力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FM)論文4篇和實驗流體力學頂級期刊Experiments in Fluids (EIF) 論文3篇等。JFM是國際流體力學界公認的最好的期刊,也是國內流體力學領域各類人才評選的必備期刊文章。團隊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1項。團隊成員獲得博士研究生卓越學術基金、博士研究生新生獎學金、研究生發表優秀學術論文獎等各類獎學金共計25萬餘元,獲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團員、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研究生等多項榮譽稱號

潛艇和大飛機作為「國之重器」,是國家綜合實力強大的具體體現。潛艇號稱「水下殺手」,是鞏固海防、維護國家領海安全的戰略性武器。大飛機則是「大國之翼」,是國家航空工業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誌。潛艇的先進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噪聲水平,指揮塔圍殼周圍複雜的分離和旋渦是水動力學噪聲的重要來源。控制這些分離和旋渦,對於降噪進而提升潛艇隱蔽性至關重要。減阻是商用大飛機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方面。壓差阻力與機翼周圍的分離、旋渦等繞流結構有關。控制分離和旋渦有助於減阻,降低飛機的燃油消耗,也能提升飛機起降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分離流動及控制JFM團隊」基於潛艇指揮塔圍殼和大飛機機翼這兩個具體外形結構,將複雜構型簡單化,從鈍體和翼型出發,運用先進測量手段和多種分析方法,在繞流結構方面有了新發現;應用新型流動控制方法控制繞流流場,抑制流動分離、改變旋渦脫落,為潛艇和大飛機的降噪、減阻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在鈍體繞流方面,團隊應用導師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層析PIV技術觀察到繞有限高圓柱尾跡中的三維瞬時渦結構,明確了三維大尺度渦結構的脫落是該構型阻力和寬頻噪音的重要來源。相關結果於2017年發表在JFM上。史丹福大學的John O.Dabiri教授(JFM rapids副主編)在發表於Energies的文章中肯定了該論文中新渦結構的發現及其生成機理;日本學者Akira Rinoshika在發表於Ocean Engineering的文章中特別提到該論文首次用三維測量技術成功觀測到瞬時的拱形渦結構。鑑於噪聲的產生與繞流過程中伴隨的流動分離和旋渦脫落密不可分,團隊利用合成射流主動控制技術控制方柱繞流流動,發現一定激勵條件下,合成射流能夠改變尾跡渦脫落,顯著抑制流動分離,有助於降低流致噪聲,且合成射流還具有顯著的減阻效果,在潛艇的降噪、減阻方面具備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先後於2017年、2019年發表在JFM上。

在翼型繞流方面,傳統研究將機翼的氣動噪聲歸因於橫向渦,團隊結合多種先進的測量技術發現一定雷諾數範圍內多段翼繞流中同時存在橫向渦與流向渦結構,為大飛機降噪提供了新的控制思路。該發現及相關物理機理解釋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發表在JFM與EIF上。在掌握了特定翼型的流動分離、渦動力學特性後,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柔性機翼氣動力、翼面變形和流場同步測量的實驗研究,發現柔性翼面在機翼增升、抑制分離和延緩失速方面效果優異,擬基於已有研究成果尋求優化機翼氣動性能的主動控制方法。

團隊成員注重學術交流,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學習跟進國際先進的研究技術和分析方法,啟迪創造性思維,拓寬科研思路。近年來,四人共計參加國際會議8次,國內會議3次,與中船重工、中國商飛、慕尼黑工業大學和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等開展項目合作研究。

實驗流體力學研究既要付出腦力,也要付出體力。在持續數周乃至一兩個月的實驗周期內,團隊成員們在實驗室廢寢忘食,通宵達旦。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正是這樣的磨礪使得團隊成員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培養起深厚的袍澤之情。成員們認真探索,集思廣益,才有如此傲人之成果。個人力量有限,團隊力量無窮,播種個人的螢火,才能點亮團隊的星空。「分離流動及控制 JFM 團隊」將始終以科研探索為初心,以奉獻祖國航空航天航海事業為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斷充實思想,落實行動,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相關焦點

  • 喜報!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發衛星,上聯播,N個全國一等獎,11月的北航,喜報連連!
    >由北航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的2項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我校召開。來自首都高校和中央黨校的十餘名專家學者,圍繞新文科建設發展、智能時代的哲學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轉化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202011.18
  • 喜報!我院李松林研究員團隊 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喜報!我院李松林研究員團隊 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11月6日,我院中藥質量和代謝組研究室李松林研究員團隊申報的「基於液-質聯用的多組學整合分析策略構建及在中藥整體質/效/毒評價中的示範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 喜報!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
    喜報!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第一」和「首次」,推進心血管介入技術普及以及器械創新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構建創新轉化平臺,推動我國心血管醫生的創新理念的普及和提升,長期致力於推動我國心血管疾病臨床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先後轉化科技成果十餘項,累計創造價值數十億,拯救患者數以萬計。
  • 超級學霸:這25人將「爭奪」北航本科生最高榮譽,都非常優秀!
    曾獲全國大學生物理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北航物理競賽一等獎(第三名)、北航數學競賽二等獎、國家獎學金、學習優秀獎學金特等獎、社會工作獎學金特等獎、航空材料獎學金、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團員、校優秀生等。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瞄準學術前沿,開展新能源材料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涉及二氧化碳催化,新型電池等多個領域。
  • 龍華醫院梁倩倩榮獲上海第三屆「醫樹獎」基礎醫學科技創新二等獎
    龍華醫院梁倩倩榮獲上海第三屆「醫樹獎」基礎醫學科技創新二等獎 2020-12-28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院孫錕教授領銜團隊入選上海市衛健委協同創新集群
    2020年6月9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2020年協同創新集群啟動會在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舉行。
  • LG化學動力電池創新競賽複賽——團隊介紹篇
    【團隊成員】張澤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研究生,本科時曾參與吉林大學開放性實驗疏水塗層課題研究,現從事電解質材料的研究工作,負責本團隊的組織策劃與賽事傳播工作。李凝涵,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和柔性電極材料的研究工作,參與本次課題研究與賽事傳播工作。
  • 快訊:哈爾濱工業大學第10屆研究生「十佳英才」出爐,都有多優秀?
    2017年,他成為電信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與國家天地一體化重大戰略規劃吻合。讀博期間,他參與科研項目8項,發表論文6篇,授權和受理專利18項;作為優秀學子的代表,在「青春的選擇」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與學弟學妹面對面交流成長心得;先後獲得國家獎學金、工信創新創業一等獎學金、中電萊斯獎學金等榮譽。
  • 我院榮獲三項上海醫學科技獎
    我院孫贇團隊榮獲上海醫學科技一等獎、李勁團隊榮獲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萬燕萍團隊榮獲成果推廣獎。孫贇教授領銜的團隊經過近20年的的努力,為上百萬不孕患者和家庭解決了「生不了」的難題,幫助2000餘個高風險家庭阻斷出生缺陷,走出「生不好」的困境,為社會減輕巨大負擔,社會效益顯著。
  • 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
    西工大航空學院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郗恆東教授課題組在熱湍流系統中大尺度環流反轉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educed flow reversals in turbulent conv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rner vortices
  • 西工大博士榮獲工程熱物理學最高榮譽—「吳仲華優秀研究生獎」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5日電(宋輝)近日,「吳仲華獎勵基金」理事會會議暨第九屆「吳仲華獎勵基金」評審會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召開,通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各分會初步推薦候選人,並對候選人的申報材料進行詳細初審和覆審,最終通過無記名投票表決,會議評選出第九屆 「吳仲華獎勵基金」優秀青年學者獎3名,優秀研究生獎
  • 我校「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近日,重慶市公布第二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我校李百戰教授為負責人的 「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入選。
  • 2020中北大學胡勝亮教授課題組考研調劑信息
    中北大學胡勝亮教授課題組2020考研調劑信息   這是中北大學胡勝亮教授課題組2020考研調劑信息,具體的院校和專業以及招生人數和要求都會給大家列出來,雖然目前考研初試成績都還沒出,2020考研調劑系統也沒開放,但是估過分後發現沒有進入複試的可能的同學,還是應該儘快為自己做打算,來跟小編看一下以下信息吧。
  • 青島農業大學2019年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風採展
    二、研究生教育實踐情況2013年美國訪學歸來後,共畢業三屆(5名)研究生,其中1人獲得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助、3人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4人獲得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創新獎、2人獲得「布萊凱特」杯科技英才獎、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以及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獎。
  • 喜報|我院三項科研成果獲校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日前,浙江大學第六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揭曉,我院共有3項成果獲獎,包括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這是繼去年第五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後,我院學生再次斬獲佳績。
  • 重慶大學「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14時訊(記者 秦思思)近日,重慶市公布第二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重慶大學李百戰教授為負責人的 「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入選。李百戰牽頭於2004年組建了「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致力於該領域拔尖人才培養和國家重大需求關鍵技術研發,推動中國低碳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
  • ...祝賀我院放療科主任傅小龍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新聞速遞】熱烈祝賀我院放療科主任傅小龍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0年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2020-12-3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家平教授團隊在GUT雜誌發表肝癌新抗原抗腫瘤免疫機制新成果
    近日,我院李家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High affinity neoantigens correlate with better prognosis and trigger potent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ctivity by activating
  • 復旦大學2019-2020學年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擬推薦名單公布!
    為進一步發揮我校先進典型的榜樣示範作用,展現我校研究生學生團結奮進、積極進取、創新思辨、篤志踐行的精神風貌,挖掘可親、可敬、可學的個人典型榜樣。研究生團工委在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2019-2020學年度復旦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的評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