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021-01-13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14時訊(記者 秦思思)近日,重慶市公布第二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重慶大學李百戰教授為負責人的 「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入選。

李百戰牽頭於2004年組建了「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致力於該領域拔尖人才培養和國家重大需求關鍵技術研發,推動中國低碳綠色建築可持續發展。

目前團隊共有成員18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國家級人才3名,CIBSE和RICS等知名國際學會會士6人次,95%團隊成員擁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可持續建築環境團隊」2014年獲中國僑聯「僑界創新團隊貢獻獎」。團隊先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近600名,被評為重慶市和重慶大學優秀研究生論文超過10人次,指導學生科研創新項目超過100項,榮獲全國節能減排大賽一等獎、挑戰杯重慶市一等獎等30餘項。

該團隊負責主持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科技計劃重大項目課題、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共30餘項,獲權發明專利80餘項,發表SCI收錄論文400餘篇,主編、參編國家行業標準政策20餘部,牽頭編制國際ISO標準,參編美國ASHRAE55標準和英國CIBSE技術指南,提出了室內熱環境綠色營造方法,發明了成套綠色營造關鍵技術,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主持),2016年獲世界可再生能源建築節能「引領獎」和國家貢獻獎,2018年獲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2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團隊參與編制完成《辦公建築應對突發疫情防控運行管理技術指南》,指導辦公建築內工作人員疫情防控;主編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公共建築運行管理技術指南》,為重慶市公共建築室內空氣環境的健康防護提供依據,有力推動了重慶市新冠疫情後的復工復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我校「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我校「可持續建築環境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021-01-11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政法大學團隊入選第二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
    近日,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了第二批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西南政法大學由孫長永教授擔任負責人組成的刑事法一體化教師團隊成功入選。此前,經濟法教師團隊於2018年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華法文化傳播教育教師團隊於2019年入選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重慶五支「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背後的故事 今晚電視見
    2018年1月10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結果,全國200所高校的201個教師團隊入選。其中,重慶市高校共有5個教師團隊入選,分別是:重慶大學廖強「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西南大學李加納「油菜教師團隊」、西南政法大學盧代富「經濟法教師團隊」、重慶郵電大學王汝言「信息通信理論與技術教師團隊」和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趙計平「汽車製造類專業群教師團隊」。
  • 廣工「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深入連南扶貧慰問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骨幹教師和三個本科班以及部分研究生共43人,來到清遠市連南縣大坪鎮的牛路水村進行系列扶貧慰問活動。  活動中,師生共走訪了42戶貧困戶,每戶贈送10斤大米,5斤糧油;走訪了鄉村醫院,贈送投影儀、電腦和該教學團隊自己研發的電子聽診器。  在牛路水村,師生們參觀該村新農村建設成果,並和村委幹部們進行座談。
  •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日報重慶7月24日電(記者 譚英姿 鄧蕊 王壯飛)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起源於1982年我國知名傳熱學者辛明道教授創建的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8年,團隊入選了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師們懷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始終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始終堅信「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
    中國日報重慶7月24日電(記者 譚英姿 鄧蕊 王壯飛)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起源於1982年我國知名傳熱學者辛明道教授創建的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8年,團隊入選了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師們懷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始終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始終堅信「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地質學教師團隊
    對於以地質為學科特色的行業高校來說,地質學專業無疑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基礎和龍頭,始終發揮著孵化器、穩定器、推進器的重要作用。  團隊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編輯出版了以「求真務實、銳意創新」為主題、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內容的專著,對地質學專業優秀團隊和個人師德師風進行了全面展示,生動鮮活地介紹了教師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師德風範和先進事跡。書中的人物可親可敬,故事可圈可點,精神可學可為,在廣大師生中引起強烈共鳴。
  • 北林大「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上取得...
    北林大「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2020-04-27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理工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為貫徹落實指示精神,教育部開展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近日公布的首批20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由北京理工大學王越院士領銜的信息安全與對抗教師團隊成功入選
  • 行走在西北的「黃大年」――記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黃建平教師團隊
    黃建平,是這支科研團隊的核心力量,十多年前他毅然放棄在美國安逸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選擇全職歸來,將大半生的時光灑在了西北熱土。傾盡心血將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帶回母校,用一流的科學理念、一流的世界眼光和一流戰略思維實現了科研創新、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取得了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時帶領出一支堅守在我國西北艱苦地區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記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
    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節能減排已成為常說常新的話題。在重慶大學,有這樣一群人,在教學之外,他們每天的工作都是與各種工業廢氣、廢水、廢渣打交道,或是化身「養殖戶」,在實驗室樓上養微藻……他們是以廖強教授為首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因為共同的理念和興趣走在一起,只為實現心中的碧水藍天夢。日前,該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優秀教師團隊。
  • 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為宣傳「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的先進事跡,「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提出的殷切期望 給地球做CT的團隊 什麼是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團隊?就是用物理的方法、原理和定理定律研究地球,為人類解決生存的資源、環境,以及地球的形成演化等問題,俗稱給地球做「CT」。
  • 21個團隊被授予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榮譽稱號
    5月30日,吉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科協、省科技廳在吉林電視臺「吉林好人發布廳」舉辦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發布活動,授予21個團隊吉林省「黃大年式科研團隊」榮譽稱號。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曉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車秀蘭,省政協副主席支建華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頒獎。
  • ——記寧夏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老驥伏櫪志在報國 2018-02-09 來源:教師司   陳任,男,1963年生。1999年3月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獲博士學位。
  • 英語系教師團隊榮獲「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全國大獎
    2020年12月20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辦公室及《中國外語》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段繼芳、郭玉鑫、宋鑫、李靜、張琦組成的教學團隊在總決賽中從來自全國各高校20強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一等獎,晉級全國十強。
  • 「母校重慶大學教大家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
    為此,重慶大學讓高校課堂、教師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始終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教師隊伍建設首要任務,堅持政治引領、教育引領和宣傳引領,深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學生要有抱負、為國家有所貢獻「母校教大家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這是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廖強教授帶領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經常說的的一句話。
  • 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
    原標題: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精術立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種叫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的設備,在搶救重症患者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和我們今天的課程有什麼關係呢?
  • 黃大年
    黃大年新華社發  事跡簡介:黃大年,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8月生,廣西南寧人,生前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學家。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辛勤奉獻,頑強攻關,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年僅58歲。2017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肖海鵬教授臨床醫學教師團隊先進事跡材料
    以國際化視野和規範化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團隊在肖海鵬教授與匡銘教授的推動下,藉助歐洲醫學教育聯盟及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等國際平臺,與美國哈佛大學、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印第安納大學、貝勒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機構合作,通過邀請國際知名醫學教育專家來醫院講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 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誠聘優秀青年教師與博士後
    擁有10餘項已批和待批美國專利,數十項中國和其他國家專利團隊隸屬於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有包括楊榮貴教授在內的專任教師5名(正高級3名,副高級2名),博士後2名,博士與碩士研究生23名。團隊致力於探究微納米尺度熱能輸運與轉化的基礎理論,實現基於微納米新技術的先進能源轉化、存儲及熱管理的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