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來源:教師司
陳任,男,1963年生。1999年3月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與教學。現為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寧夏大學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優勢特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寧夏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
陳任1984年大學畢業後,主要從事林木遺傳改良有關的地理種源試驗和雜交育種試驗等傳統育種科研工作,深深感受到傳統育種方法周期長、效率低等缺點,迫切需要學習新型育種技術。1990年代初,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及其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遺傳修飾育種(遺傳轉化或轉基因育種)為代表的分子育種在國外方興未艾,很多技術方法相對領先,便萌發了到國外留學的念頭。他帶著這個心願,於1993年到日本九州大學留學。在1993年-2012年日本學習和工作期間,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利用DNA重組技術培育耐鹽性、耐旱性木本植物的研究」、「長碳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基因的克隆以及培育豆科植物生產ARA、DHA、EPA技術的研究」,以及「利用分子育種方法研發替代植物生產天然橡膠的研究」等科研項目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0篇。其中一些項目和技術在該領域屬於首創,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長碳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合成基因的克隆以及培育豆科植物生產ARA、DHA、EPA技術的研究」中,首次研發了通過基因工程手段改變植物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徑,在大豆生產本來只有魚油或微生物才能生產的長碳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新方法。該項目申請了國際專利,獲得了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授權。
陳任從2004年開始,承擔了「利用分子育種方法研發替代植物生產天然橡膠的研究」研究課題,對天然橡膠有了新的認識。天然橡膠與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並稱四大工業原料,主要產自於橡膠樹韌皮部的乳汁。由於受該樹種熱帶生長特性的限制,天然橡膠種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少數熱帶國家,產量遠遠不能滿足消費的需求,開發新的天然橡膠資源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國,天然橡膠消費佔全球需求總量的1/3,但適合橡膠樹種植的區域有限,目前對進口橡膠的依存度已高達80%。隨著我國汽車等行業大發展,可以預計不久的將來天然橡膠原料的供需矛盾將越來越大。槓柳和杜仲是分別作為替代植物生產順式-和反式-天然橡膠的理想樹種。槓柳和杜仲主要分布於我國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具有少量的天然橡膠生物合成能力,可望利用基因表達調控技術將其培育成為我國大部分地區能夠栽培的、生產天然橡膠的替代植物,解決我國天然橡膠資源貧乏的工業瓶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陳任於2012年申請回國,沒有回到南方老家,而是選擇了這兩個樹種適合生長的西北地區,到寧夏大學工作。
陳任2012年以高層次引進人才到寧夏大學工作以來,作為植物學科帶頭人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外引才百人計劃人選,在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及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學科建設方面,籌建了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組織申報並獲批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優勢特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為寧夏作物的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提供了研究平臺和技術支撐。在科研方面,負責承擔了「順式-異戊烯基轉移酶與橡膠粒子膜蛋白在槓柳天然橡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等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開始系統地對槓柳和杜仲的順式-和反式-天然橡膠的生物合成途徑、基因功能和調節機理進行了探討,為解決天然橡膠生產地域的局限、開闢新型天然橡膠資源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這些研究在基礎理論方面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在實際應用方面具有廣泛的生產前景和很高的經濟價值。同時還承擔了「釀酒葡萄果實有機酸代謝調控機制研究」(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育種專項)等課題,為促進寧夏賀蘭山東麓地區優質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發表了學術論文12篇,申請發明專利3項。在教學方面,近幾年來主動承擔本科大學生專業導師指導工作,先後指導本科大學生、研究生20餘人次。指導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項,自治區級、國家級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共2項。在2017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通過講座、訓練營、聘請創新創業專家等形式幫助學生完善項目計劃書撰寫、視頻製作、演講答辯等技術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共獲得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第三屆寧夏「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優秀指導教師獎1項;獲「第二屆全國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指導教師三等獎1項。
(責任編輯:田青(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