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重慶大學教大家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

2020-12-07 河北新聞網

三尺講臺,不僅傳播真理,更塑造靈魂。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立什麼「德」是立德樹人要解決的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和核心問題。

高校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為此,重慶大學讓高校課堂、教師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始終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教師隊伍建設首要任務,堅持政治引領、教育引領和宣傳引領,深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教學生要有抱負、為國家有所貢獻

「母校教大家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這是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廖強教授帶領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經常說的的一句話。

廖強教授(左一)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通過模擬微藻生存的各種環境,原創性地提出多種高效微藻培養光生物反應器技術,提高微藻製取生物燃料的效率,推動微藻能源走向實用化……「如果我國用1.5%的土地面積養殖微藻,能生產出約8億噸的生物柴油,夠全國一年半的使用量。」廖強說。

不僅如此,團隊還正在攻克高溫高含塵煙氣連續高效餘熱深度回收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對工廠的高溫熔渣進行再利用,回收熱能和鋼渣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團隊一共有15名成員,其中大多數是本科、碩士階段在重慶大學就讀,前往國外深造後又回到重慶大學任教。32歲的付乾就曾留學日本,他認為團隊能取得突出成果的原因跟母校「勤學業,愛國家」的校訓不無關係,「母校教大家要做有抱負、為國家有所貢獻的人,所以大家都不怕吃苦、敢打敢拼。」

土木工程學院陳朝暉教授:

教師不應該俯就學生,而是讓學生知道標準和底線

陳朝暉教授

土木工程學院陳朝暉教授是一個「很嚴厲」的教師,她先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開設了結構力學、非線性結構力學及有限元、土木工程新進展等課程,甚至還有一門面向全校的通識與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建築中的結構藝術。

而不管是對待任何階段、任何學院的學生,陳朝暉都展現出了她的標準和要求——明確指出學生的應付,絕不姑息。

這也是很多學生會覺得陳朝暉很嚴厲的原因。但陳朝暉自己卻很清楚:「學生如果不知道標準和底線是什麼,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她看來,老師應基於學生的投入和主觀努力來決定是否要肯定學生,讓他們知道門檻、標高在哪裡,而非盲目誇獎。所以,在建設建築力學教學團隊時,陳朝暉始終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是主導。「教師不應該俯就學生,不是抱他們上去,而應該想辦法引導學生達到目標。讓他們自己學會走,才能夠走一輩子。」讓學生主導教學,在她看來是不負責任的。

她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歸結為「向學而教,樂而善教」。「向學而教有三層含義。首先需要把課程體系放在整個專業培養計劃裡拉通了來看,明確從本科到博士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其次要根據不同的專業、階段來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最後根據內容和專業程度來設計課堂教學。」

她在一年之內把土木、建築、建材的結構力學課都上了一輪,對所進行的教學探索充滿信心。在她的觀念裡,教師「怎麼教」和「教什麼」是同等重要的。在這個意義上,教師就是主導,教師的標準和方法,決定了最後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

材料學院教授張玲:

讓學生明白要立於基礎求發展 甘於寂寞做科研

張玲教授長期以研究鋼鐵等金屬材料為主,利用原位實時分析等新技術研究微納尺度條件下變形過程中組織變化規律(如位錯、晶界、固溶元素及析出相等各種晶格缺陷的演變)及其對局部機械性能的影響,力求建立宏觀材料強韌性設計的指導原則。

在材料學的研究方面,她經常對學生說,研究與實驗是建立在牢固的理論基礎之上,真理的產生是以實踐為基石的。

同時,她經常在課堂對同學們說,科研的過程是寂寞的,要搞科研就必須經得住寂寞和失敗的考驗。一次次地提出質疑,一次次地實驗驗證,「不要把一切想得理所當然」。

張玲教授

針對同學們的教與學、心理成長、專業發展等,她也經常對同學們進行交流。「其實對於科學研究而言,不存在絕對的熱點,盲目地追逐熱點只會被浪潮所淹沒,想要佔領先機其關鍵還是自身的根基。對於一個大流而言,真正被開拓的熱點往往是其眾多的支流。」

針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張玲教授表示:「首先,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可放鬆;其次,要多方面地接觸其他領域,不要將自己給局限了,年輕為我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最後就是要儘可能掌握較多的技能,學習是一種思維構建的過程。以語言學習為例,一開始接觸的不是長篇大論,而是簡單的一個詞彙,進而是短句,然後是要充實句子……就如同一棵樹的生長過程,不斷地充盈。要點是根基要牢,循序漸進。」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教師節表彰大會暨立德樹人論壇!
    一年來,我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其它各領域取得了新成績,做出了新貢獻,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據統計,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間,我校教師個人和集體共獲得各類獎勵或榮譽稱號1337項。
  •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摘  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要從思想引領、要素集聚、改革評價上著力,立足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等領域,以強大合力強化育人實效。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   「立德」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彰顯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價值追求,其中以「立德」為首。眾所周知,「立」是樹立的意思,「德」是德行、道德,「立德」就是將「德」深入人心、根植人心的過程,促使人成為有道德有德行的人。
  • 立足新時代譜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成為當前高校建設的首要任務。深刻認識立德樹人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
  • 張大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
    ,是新時期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從根本上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因此,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並逐步在高等學校推行和實施。課程思政強調的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引領,推進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黨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從根本上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 把立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把立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解放軍報記者 竇道琴習主席多次強調立德的重要性,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明確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打開五千年中華歷史的厚重畫卷,但凡興盛之世,必重立德之事業。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慶祝第36個教師節 5位老師獲立德樹人卓越獎
    人民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郝孟佳)9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立德樹人育一流人才 奮進擔當做一流貢獻」為主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第四屆「立德樹人獎」表彰大會。
  • 鄧凌月:堅持立德樹人 強化政治引領
    一系列重要舉措對在實踐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及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提供了具體抓手,也對進一步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政治引領,更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牢記立德樹人職責使命。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立德樹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使命,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以主題教育激發學校黨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動力和活力,全面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把主題教育成效體現在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上。
  • 全國教育大會在山東有多火?聽聽大家怎麼說
    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張靜:  面對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新形勢新要求,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要堅守教書本分,潛心立德樹人,推進形成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學科與專業相互支撐的和諧統一、教研相長的良好局面,積極發揮第一、第二課堂的作用,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守育人良知,做到為人師表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羅公利在山東科技...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 這五年,教育優先更有保障(「十三五」,總書記關心的這些事)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 「十三五」,總書記關心的這些事:這五年,教育優先更有保障
    「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7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達50.9%。  「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蘭州理工大學:傳承紅柳堅韌品格 履行立德樹人使命
    1958年改組為大學後,學校承前啟後、砥礪奮進,包括教育名家李之欽、張德鄰、陳劍虹和專家學者沈世瑤、曹鵾、劉振全、程兆雪、杜兆年等144名教師發揚「西遷精神」,積極響應國家「大三線」建設的號召,把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學校匯聚優秀師資,積澱大學底蘊,在隴原大地譜寫了一曲曲紅柳讚歌。  紅柳精神激發建功立業的豪情。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事關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從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最根本的任務」①。
  • 小學老師壓力大想辭職,縣教育局開展立德樹人的培訓活動,咋做?
    以此事件為背景,縣教育局開展立德樹人的培訓活動,你作為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領導安排你負責此項工作的開展,你怎麼做?教育,自古以來是國之根本;為何?因為,教育培養人才,國家的發展、個體的成長、科技的創新等都離不開教育!那麼,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 烏蘭在湖南大學調研時強調:聚焦立德樹人 服務高質量發展
    烏蘭在湖南大學調研時強調聚焦立德樹人 服務高質量發展(烏蘭在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博士研究生邱文浩交流,了解黨建與「雙創」教育融合發展情況。)1月6日下午,省委副書記烏蘭赴湖南大學調研。
  • 「中國模鍛之父」曾蘇民院士:從科技攻關到立德樹人
    但他的口頭禪「成功基於自立自強,關鍵在於要有堅強的毅力」「做事不能好大喜功,否則要以失敗告終」仍迴響在該會議室中。曾蘇民,湖南雙峰縣人,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模鍛之父」,也是原西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奠基人,他長期奮戰在國家重點工程、新材料研製和生產一線,曾創造出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工藝,解決了許多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研究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15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二等獎6項),省部級一、二等科技獎10項,被授予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金資助:廣西研究生創新項目「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考評研究」(JGY2019002)。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靈魂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研究生教育位於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承載著高端人才供給和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使命。
  • 教師節前一天,他們獲得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獎」
    9月9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以「立德樹人育一流人才 奮進擔當做一流貢獻」為主題的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表彰第四屆「立德樹人獎」獲獎教師、從教30周年教師和榮休教師,與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共慶節日。會上,共有15位教師獲得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