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善於聯想,才能有更多的追求和渴望;工作中要善於聯想,才能有更多的靈感和感悟;學習中要善於聯想,才能有更多的激蕩和火花。
生物是指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的物體。生物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跟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等都是生物。由於生物眾多,目前將之按照域、界、門、綱、目、科、屬、種進行分類。從小我就熱愛大自然,那植物當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植物為真核生物域植物界,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溼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種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藉助光能及葉綠素,在酶的催化作業下,利用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產生葡萄糖等有機物,供植物體利用。
簡要的介紹了什麼是植物,其實對於植物有著直接感性的認知的人那是相當的多,當然同樣,搞物流的人那也是相當的多。但能把物流與植物聯繫在一起的,那就應該相當的少了。既然這麼少,那我就可以好好說道說道,給大家開開腦洞。
如果我們以物流的角度來看待植物,那會對我們的認知產生極大的火花甚至顛覆。
那我們就按照植物的發展分類來深入了解吧。
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是一類比較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藻類的構造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多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的葉狀體。如小球藻是單細胞,團藻屬於群體,海帶呈葉狀體。藻類含葉綠素等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
藻類由於身處水中,所需的水、無機鹽就在周邊,它需要解決的物流問題簡單,就是如何將水和無機鹽從細胞壁外運輸到細胞裡面,然後再將代謝產物從細胞裡面運輸到細胞壁外。
這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屬於發展層次較低的階段。但由於地球上71%的面積都被水覆蓋,雖然模式簡單,但卻是地球氧氣的最重要來源。
這說明了什麼?
簡單模式市場大,空間大,就業解決也多,並且作為生態的根基,才有可能支撐高級模式的發展。
苔蘚植物:
苔蘚植物是一群小型的高等植物,沒有真根和維管組織的分化,多生於陰溼環境中。我們平時所見到莖,葉和根,嚴格上應該叫擬莖,擬葉和擬根。苔蘚植物代表著從水生逐漸過渡到陸生的類型。
從水生到陸生,最主要需要解決的物流問題就是水、無機物、營養物質的運輸。由於苔蘚的根主要起到固定左右,吸收水分等並不能滿足整個植株。莖沒有疏導組織,主要起支撐作用。所以苔蘚只能通過莖和葉從空氣、露珠、降雨等外界環境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養分。
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就是當地需求當地解決,由於需求和供給的不匹配,這嚴重限制了苔蘚的發展,只能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並且植株矮小,是植物界的迷你小個子。
這個問題的出現,整個植物界都開始了思索,如何將供給送到需求的地方,實現不平衡下的再平衡?沒錯,他們需要的就是物流運輸!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又稱羊齒植物,是一群進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生活史為孢子體發達的異形世代交替。孢子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較原始的維管組織。配子體微小,綠色自養或與真菌共生,有根、莖、葉的分化。有性生殖器官為精子器和頸卵管。無種子。現存約12000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以熱帶、亞熱帶地區種類繁多。大多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為溼生或水生,喜陰溼溫暖的環境。
這段蕨類植物的介紹中,最關鍵的一個詞就是「維管組織」。維管束是指維管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維管組織,由木質部和韌皮部成束狀排列形成的結構。維管束多存在於莖(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體)、葉(葉中的維管束又稱為葉脈)等器官中。維管束相互連接構成維管系統,主要作用是為植物體輸導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等,也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維管束彼此交織連接,構成初生植物體來輸導水分,無機鹽及有機物質的一種輸導系統——維管系統,併兼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
維管組織實際就是植物全身的幹線、支線、宅配物流體系。這個體系的關鍵點有幾個:
其一,實現了根、莖、葉的分化,實現了物流按照供應鏈的分類處理。植物所需的物質有水、無機鹽和生產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都需要通過物流體系傳遞到全身。根的分化,實現了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莖的分化,實現了水、無機鹽、營養物質的幹線運輸;葉的分化,實現了水、無機鹽的宅配。
其二,纖維素、木質素的進化,實現了幹線網絡的強健。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出現與植物息息相關,幹線的穩定性取決於莖的強健程度。正式因為解決了這個問題才使植物得以長高、長大,形成了延續數億年的蕨類森林。地球的氧氣含量一直是動態變化的,由於全球蕨類的崛起,且由於白蟻等能分解木質素的生物還未興起,在石炭紀末尾到二疊紀開始的這段時間氧氣含量達到了35%,眾多巨型動物出現。也正式因為沒有白蟻,樹木無法分解長期的地質運動中才形成了煤炭。現在還能大規模形成煤炭嗎?很難,那得白蟻等一大票生物不搞事才行,但這基本不可能了。
其三,根莖葉的分化仍然是初級階段,維管植物快速演進,在物流的各個專業化領域大展拳腳。蕨類植物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出現以前,稱霸世界,但現在你出去走走,只能在陰暗潮溼、懸崖坡地上能看到。這說明了模式的建立以後,模式的效率就顯現出來。只有不斷的對模式進行優化,進行迭代才能拓展和保住生態位。
蕨類植物一直都在思索,如何從當前的特種物流中,進行延展獲取更大的市場,否則細分市場的規模必然限制種群的發展!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為單軸分枝的高大喬木,少為灌木,稀為藤本;次生木質部幾全由管胞組成,稀具導管。葉多為線形、針形或鱗形,稀為羽狀全裂、扇形、闊葉形、帶狀或膜質鞘狀。多為風媒傳粉,花粉萌發後花粉管內有兩個遊動或不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不形成封閉的子房,著生一至多枚裸露的胚珠,多數叢生樹幹頂端或生於軸上形成大孢子葉球;胚珠直立或倒生,由胚囊、珠心和珠被組成,頂端有珠孔。
裸子植物廣布於南北半球,尤以北半球更為廣泛,從低海拔至高海拔、從低緯度至高緯度幾乎都有分布。裸子植物的科、屬、種數雖遠比被子植物少,但覆蓋面積卻大致相等。在高緯度及高海拔氣候溫涼至寒冷的地區,幾乎都是某些裸子植物形成的單純林或組成的混交林。
從生存結果來看,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在市場覆蓋上基本各有千秋。但裸子植物基本佔領的都是低毛利低收益的市場。
這個市場就必須進行低費用、低投入的控制。所以我們看到,裸子植物普遍生長速度較慢,對於各種生產資源的利用較高。但在實際競爭中就處於劣勢,被逐出高毛利市場。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當今世界植物界中最進化、種類最多、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類群。被子植物在植物分類學上,被命名為被子植物亞門。由少數細胞構成的胚囊和雙受精現象被視為被子植物在進化上的一致性和與其他植物類群區別證據。被子植物在形態上具有不同於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葉球的花;胚珠被包藏於閉合的子房內,由子房發育成果實;子葉1~2枚(很少3~4枚);維管束主要由導管構成;在生殖上配子體大大簡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數而發育,雌配子體中的頸卵器已不發育;在生態上適應於廣泛的各式各樣的生存條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大得多的對光能利用的適應性。
我們常見的開花植物基本都是被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根莖葉,還是花果實種子,從各個物流環節的設計上看都能給我們帶來啟發。
對於水和無機物的獲取,發展出發達的根系,但仍然採取合作的方式實現最經濟的獲取。例如,某些杉樹會將90%的業務外包給真菌,真菌吸收水分,杉樹提供養分;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並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供植物營養。
對於水、無機物和營養物質的傳輸,莖發展出多種形態。高等植物的莖多呈圓柱形,但也有方柱形(如薄荷、蠶豆)、三角柱形(如莎草、量天尺)和扁柱形(如曇花、仙人掌)。按生長方式可分為: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平臥莖、匍匐莖。按照莖的變態來分:有莖卷鬚、莖刺、根莖、塊莖、鱗莖、球莖等。甚至像榕樹這樣,可以獨木成林,氣根垂落到地面都已經難以分清到底是根還是莖。
為充分獲取陽光,植物發展出豐富多想的葉形,並採取葉鑲嵌實現對於陽光的充分獲取。但對於仙人掌這類植物,所在地區陽光資源過剩,水則為關鍵戰略資源,就發展出針形結構降低水的損耗。而我們說經營的物流在網絡設計上就是二維,植物則需要解決三維空間的網絡設計問題,比我們整整高了一維。
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一大不同就是,被子植物大多數是蟲媒花。凡是外表鮮豔、氣味撲鼻的花都是蟲媒花,通過植物與昆蟲的契約,解決了花粉的精準物流問題。
我們通常吃的水果也基本都是被子植物,為什麼水果這麼好吃?這麼誘人?植物又不傻,當然是有所求。通過動物的傳播,種子可以傳播到比自然掉落更遠的地方,也可以獲取比風傳播更多的營養物質,畢竟便便對於動物是廢物,對於植物就是肥料。這就解決了種子傳播的物流問題。
簡單展開,從物流角度對植物進行論述。但我們對於植物常常熟視無睹,我們對於植物的理解大多數停留在中學水平;
首先,了解植物,洞悉其生存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各種物質的物流問題;
其次,植物為解決物流問題,已經探索了很多方向,其歷史和現在對物流有參考意義;
再次,植物面臨的困難比物流企業面臨的更多,其現在對於物流的未來可以進行指導;
最後,以物流的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到處都是物流,只需我們能否真正的看開一切,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