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天目山避暑的杭州老人
每年冬天,不少杭州老人飛到海南過冬。
杭州昨天又上榜了——「2013中國最適宜退休的城市」,而且沒有之一,乾乾脆脆的全國第一。
就像學校的學生,每門功課都有考試成績一樣,關於城市的排行榜,其實就是一個城市在某一門「功課」上的一份「成績單」。杭州上過很多榜單,拿過很多好成績,比如「最具幸福感」,「最有安全感」,「最適合創業」,「最適合居住」等等等等。昨天這個「最適宜退休的城市」考試,等於換了一套考題,從養老的角度再來看看杭州。
搞出這個榜單的,是《財富》雜誌中文版。《財富》作為世界三大財經刊物之一,擅長評選各種各樣的排行榜,最著名的就是「世界五百強」。《財富》來到中國後也不例外,年年推出排行榜,「中國最適宜退休的城市」一年一次已經搞了四年,都是當年8月底推出,除了第一次杭州排名第二,後面這三年年年都排第一。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榜單的出臺經過:
從2010年開始,每年五月份,《財富》(中文版)編輯們就先初選一個能夠代表中國的城市大名單(一般是50-70個),再從他們自己的讀者資料庫裡抽取一批人(一般是兩萬五到三萬名),幾乎全都是「高級行政管理人員」(高管),給他們發調查問卷,讓他們從8個方面給這些城市作排名。每次往往能收回1千多份問卷,然後再做統計和排名……
所以,更準確點講,這其實是一份《「高管」眼中最適宜退休的中國城市排行榜》,這些收入豐厚的高級職業經理人,據統計有57%都考慮退休後在國外養老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我想平時都不會長住杭州,之所以把杭州排在「退休榜」首位,應該是因為,他們覺得杭州所具有的一些要素,最能滿足他們對理想退休生活的規劃與設計。
「最適宜退休城市」的大概念,這一次被化解成為具體的幾個考核指標:生活品質、社會福利、城市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服務水平、健康醫療和居住設施、幸福感。
昨天榜單剛一公布,微博上就傳得十分熱火——恐怕也是昨天和杭州有關的新聞裡最熱的一條。跟帖和議論非常多。我大概看了一下,讚嘆和嚮往的,大體集中在杭州的山水景觀,經濟水平和社會安定上面;質疑和抱怨聲也不少,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房價,氣溫,還有停車堵車等等城市通病……
歸根到底,一個人退休以後,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者換一個更確切的說法,杭州能為我們的養老,提供什麼?
我個人覺得,第一是環境——排在第一當然是杭州的環境。
十二年前的秋天,我從大西北蘭州坐火車來到杭州,下午面試之後,傍晚時分去了西湖邊。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第一次看見西湖時心裡的那份激動之情,天啊,這就是杭州西湖,我現在居然就在湖邊!那天我在西湖邊轉到很晚很晚,心情很久很久都難以平靜。後來接到單位的錄取通知後,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陝西的父母「報喜」,一聽說我以後要去杭州上班,我爸在電話那頭接連說了幾十個「好」字,甚至還背了好幾首讚美杭州的古代詩詞,那一晚,我爸我媽高興得幾乎整夜未眠。久住杭州的人恐怕很難理解,杭州和西湖,在一個像我這樣的北方人心目中的價值與地位。
2005年的冬天,我去黑龍江七臺河採訪過一個杭州老知青,他16歲離開杭州插隊支邊,最後留在當地結婚生子,當了礦工。2005年那起震驚全國的礦難中,他的大兒子失去了生命。我採訪出發前,特地買了一張杭州地圖。他兒子下葬第二天,窗外大雪飄飛,在他家溫暖的火炕上,老知青哆哆嗦嗦打開我帶去的地圖,一張紙有一大半都是綠色的啊(西湖周邊連綿的群山),礦工蒼老的手一邊在地圖上撫摸,一邊不停地喃喃自語,「這一大片全是景區啊,全是景區……」
我注意到,中國最大的幾個超級城市,北上廣深,經濟指標排在最前面的,全都沒能排進前五。畢竟退休和工作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次評榜,主辦方也總結說,「從這份排名可以看出,在做退休規劃時,人們毫不留戀北上廣的繁華喧囂,而更多保留了中國傳統中對「歸隱山林」的田園式生活嚮往。前五名城市無不是山清水秀,生活氣息濃厚的閒適之城……」所以我想,杭州的西湖,青山綠水,和它千百年來「人間天堂」的好名聲,一定是這次上榜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