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真實版「侏羅紀公園」!印尼男子遭巨蜥攻擊,致「身體多處被...

2021-01-16 騰訊網

▲林卡島是瀕危動物科摩多巨蜥主要棲息地。(圖/示意圖)

印尼林卡島(Rinca Island)投資英鎊480萬元想要打造真實版《侏羅紀公園》,近來卻傳出一名工作人員被重達90公斤巨蜥攻擊,身上多處部位慘被咬斷的誇張事件,讓原本就具有爭議性的度假園區再度引發環保人士關注。

據報導,46歲工作人員阿加斯(Elias Agas)9日在園區工作時,突然被一隻90公斤重的科摩多巨蜥(Komodo dragon)攻擊導致重傷。公園安全負責人布基(JuliusBuki)表示,園方收到通知後立即做出處理,很快便疏散現場,並將傷者以快艇方式送到附近醫院醫治,不過未對外說明對方目前情況。

報導中提到,這座正在林卡島建造的大型園區,便是以電影《侏羅紀公園》為藍圖打造,由於該島是瀕危動物科摩多巨蜥的主要棲息地,全球目前約僅剩3,000多隻,使得假園區的興建引發環保人士抗議。

環保人士阿菲瑪(Gregorius Afioma)曾公開斥責,園區想要打造真實版侏羅紀公園,實在是一個很尷尬的想法,「人們原本來這是想看在自然棲息地生活的巨蜥,結果卻變成在室內,這對我來說和動物園沒有什麼不同」。

相關焦點

  • 在建侏羅紀公園一巨型蜥蜴突然發怒,咬斷工作人員數個身體部位
    據《每日星報》12月18日報導,近日,正在印度尼西亞林卡島建造的「侏羅紀公園」中有一條科摩多巨蜥突然發怒,將一名工作人員的數個身體部位咬斷致其重傷。
  • 新加坡男子遭世界最大種類蜥蜴攻擊幸逃脫獲救治
    (原標題:遊人在印尼科莫多島遭巨蜥攻擊幸逃脫獲救治)中新網5月4日電據「中央社」報導,日前,一名新加坡男子專門前往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島,拍攝生活在那裡的科莫多巨蜥。但在拍攝期間,這名男子不幸遭巨蜥攻擊咬傷。
  • 印尼男子遭科莫多巨蜥襲擊 赤手空拳擊退巨獸逃生
    印尼的科莫多巨蜥又稱科莫多龍據美國媒體消息,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國家公園負責人5月24日表示,22日一名20歲的年輕男子在林卡島(Rinca)上遭到科莫多巨蜥襲擊後上演了一出「人蜥大戰」,最終成功逃生。據悉,事發時這名男子正在林卡島上一座未完工的平房內幹活,一條長約2米的科莫羅巨蜥闖入屋內並緊咬住他的左手。這名男子馬上奮起抗擊、舉起拳頭猛砸巨蜥的口鼻部。最終,巨蜥耐不住劇痛張開嘴將男子放走,而巨蜥也馬上逃走。事後,受傷男子被送往診所治療身上的咬傷和劃痕。印尼的科莫多巨蜥又稱科莫多龍,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蜥蜴,成年的巨蜥體長可達3米多,體重70公斤左右。
  • 一頭科莫多巨蜥攔阻一臺建材卡車,在巨蜥棲息地建造「侏羅紀公園」引發關注
    這張圖片的拍攝者不明,但這張圖片在推特社交網很快引發熱議,因為畫面是一片巨大的施工工地,而這頭科莫多巨蜥站在卡車前,令運送建材的卡車無法前進,引發人們對科莫多巨蜥生存環境的擔憂,也已引發超過34萬人聯名要求印尼政府停止開發,避免破壞科莫多巨蜥的棲息地。
  • 印尼這個現實版的侏羅紀公園,生活著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龍」
    恐龍雖然滅絕了,但這裡還有個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在印尼有個遠離陸地的小島上,生存著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據說在20世紀初期,它在人們眼中,都還只是一個傳說,直到目擊到它的次數越來越多,人們才相信,傳說中可怕的巨龍,似乎真的存在。 然而想在印尼看到科莫多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科莫多巨蜥攔卡車照引熱議 印尼暫停度假村建設
    來源:海外網與卡車對峙的科莫多巨蜥(網絡圖片)海外網10月26日電當地時間25日,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國家公園發表聲明稱,將暫停園內的度假村開發計劃。日前,一張科莫多巨蜥和施工卡車對峙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超34萬人聯名要求印尼政府停止開發。
  • 科莫多巨蜥 阻卡車破壞棲息地
    文/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圖說:網路瘋傳一張科莫多巨蜥擋在卡車前的照片,引起熱烈迴響。圖╱取自網路印尼網友近期在社群網站貼出一張科莫多巨蜥(Komodo)擋在卡車前的照片,引起熱烈迴響,「拯救科莫多巨蜥」(#SaveKomodoNow)成為熱門標籤,要求政府停止將林卡島建設為「侏羅紀公園」的計畫。
  • 坐雙桅船去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雄性科莫多巨蜥經常會在交配期打鬥。低頭看手機裡的照片:印尼火山群島之中,一艘鼓滿風帆的雙桅船,看上去就像一個夢。科莫多群島從未受颱風、海嘯的影響,一年四季為熱帶草原氣候,氣溫幾乎恆定。這幾年裡社交媒體上冒出越來越多來自這裡的大自然美照,未受雕琢的野性吸引了大批遊客。
  • 真實版侏羅紀公園?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真實版侏羅紀公園?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2013-04-11 14:18 侏羅紀公園
  • 冷血動物中的例外:淺談科莫多巨蜥的奇特之處
    科莫多巨蜥是整個蜥蜴家族裡面體型最大的,成年之後雄性體重在79-91千克之間,雌性在68-73千克之間,平均體尾長2-3米,其中尾巴和身體差不多長,四肢強勁有力,如同成年男子手臂一般粗壯。全身皮膚有裝甲鱗片,整體呈現黑褐色,但是科莫多巨蜥幼崽的外觀是黑色、黃色、綠色的。
  • 印尼八旬老婦遭科莫多巨蜥襲擊終脫險 講述經歷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外媒報導,印度尼西亞一名83歲的老婦人11日講述了她遭遇科莫多巨蜥攻擊的經歷。幸運的是,經過「殊死搏鬥」,她最終死裡逃生。據這名住在印尼藺卡島的老婦海沙赫稱,她當時正坐在家門外不遠的空地上,突然一隻2米長的科莫多巨蜥不知從什麼地方向她撲來,巨蜥的牙齒咬住了她的右手腕。
  • 世界上最大有毒動物-科摩多巨蜥
    它們通常捕食小鹿,但更可怕之處在於,它們也會捕獵體形更大的哺乳動物,如水牛,甚至偶爾也會攻擊人類。獵物的香味吸引了四處覓食的巨蜥,它們紛紛前來欲分享獵物。科摩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有毒動物。過去認為它們是仰賴口腔中的48細菌造成獵物敗血症身亡,這項早期研究的推論,已被新的研究推翻,科摩多巨蜥的口內細菌並無特殊之處。
  • 傳說中的冒險海島/印尼科莫多巨蜥島
    四年後,印尼政府把這種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動物視為國寶嚴格保護起來。1926年,美國人伯爾登拍攝了關於科摩多島嶼的自然風光及巨蜥的大量鏡頭,1931年製作了影片《KINGKONG》,科摩多巨蜥開始為世人所認識。1990年,印尼政府建立科摩多國家公園,並正式向遊客開放。
  • 巨蜥為保衛家園而戰,擋在卡車前阻擋工程施工讓人辛酸
    ,照片中,一隻科莫多巨蜥擋在一輛載重卡車的前面,畫面背景則是一片巨大的施工工地,照片被上傳到社交媒體後迅速成為了網友的熱門討論話題,相關話題也成了推特上的熱門標籤。畫面翻攝:Twitter/KawanBaikKomodo【綜合訊】據印尼媒體報導,現存世界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2012年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僅分布於印尼的4個小島上。日前傳出,其中一個棲息地林卡島(Rinca)正在進行一項度假村的開發計劃,計劃打造成印尼的「侏羅紀公園」。
  • 侏羅紀公園錯了:恐龍非群獵動物
    近期一份研究認為,恐龍可能並不像《侏羅紀公園》電影裡面表現的那樣是成群出動捕獵的動物。近來,有些科學家提出恐龍可能是像科摩多巨蜥或鱷魚一樣,雖然會出現多個個體同時攻擊一個獵物的情況,但是它們並不是合作關係。這份研究提出,群獵習性與動物老幼個體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比如科摩多巨蜥,它們的幼體有被成年巨蜥吃掉的風險,因此它們藏在樹上。成年蜥則住在地上,地面的獵物品種更豐富。弗雷德裡克森認為,通過對比老幼個體食物的多樣性,推測它們是否成群捕獵。
  • 科莫多巨蜥六口吞下一隻猴 曾在印尼吃掉過4個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8日報導,科莫多巨蜥是已知現今蜥蜴種類中最大的蜥蜴,是世界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最近,有人在印度尼西亞拍攝到了科莫多巨蜥六口吞下一隻猴子的罕見畫面。這隻三米多長的科莫多巨蜥,將一隻成年猴子從頭到腳吞了下去,僅用了六下。隨著猴子的尾巴被吃進嘴裡,這隻科莫多巨蜥滿意地伸出粉紅色的舌頭。科莫多巨蜥作為食肉巨蜥,通常以野豬、鹿、猴子、蛇等為食,有時也會捕食弱小的同類及幼體,還能吃下比自己體型大近一倍的獵物。
  • 科莫多巨蜥有天敵嗎?
    科莫多巨蜥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別稱科莫多龍,性格兇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但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科莫多巨蜥有沒有天敵吧!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劍龍化石 本報記者 吳曉鈴 攝  馬門溪龍 霸王龍 暴龍 劍龍 翼龍……  近5萬件古生物標本匯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世界  本報記者 吳曉鈴  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暴龍、翼龍等已絕跡6500
  • 消失25年,93版《侏羅紀公園》小女孩長成這樣
    《侏羅紀世界2》目前正在影院熱映,其中有不少情節都在致敬老版的《侏羅紀公園》,只要打著侏羅紀這個超級IP的招牌,總有粉絲心甘情願掏錢走進影院。無論是哪個版本,大家一定對公園創辦人孫女這個角色印象很深,尤其是老版的《侏羅紀世界》,小女孩的鏡頭非常多,還和弟弟在廚房上演過一場與恐龍鬥智鬥勇的場面,這精彩刺激的一幕可以說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吧。
  • 科學家將培育真實「侏羅紀公園」微型恐龍-恐龍,生物,基因,侏羅紀...
    目前,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科學家詹姆斯-霍納指出,真實版的「侏羅紀公園」可能在未來10年實現!霍納表示,現代雞和所有鳥類都攜帶著大量恐龍DNA,雖然恐龍已滅絕消失,但是恐龍秘密代碼仍存在著,這些「恐龍DNA」數量可能多於恐龍化石記錄中的DNA。近期,霍納在他的蒙大拿州立大學實驗室對鳥類DNA進行了實驗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