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Digital開放API帶來的意義不可小覷,就像騰訊開放微信API後很多第三方玩法,連騰訊自己也沒想到。
醫生走進手術室時信心滿滿,因為他已經把要做的手術流程通過3D人體模型實操一遍;運動員在第二天的訓練效率可能會更高,因為在結束當天訓練後他們立刻可以用3D模型檢視肌肉運動軌跡……這些應用就是BiodiGital這個在線3D人體結構模擬平臺的意義:致力於給人體創造互動式3D模型,幫助醫生、科學家、運動員研究了解人體構造,進行模擬實驗。
近日,BiodiGital宣布對外開放自己的API接口,今後這個網站將有更多的玩法。
3D技術其實在過去十幾年的應用潛力每個人都看得到,從Xbox的視頻遊戲到谷歌地圖的街景功能,「身臨其境」的魅力是無法阻擋的。BioDigital的創始人Frank Sculli認為,3D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將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在過去兩年,這家位於紐約的初創公司已經與100多個機構組織在幾乎所有的醫療學科領域展開合作,構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虛擬人體結構模型。其中有超過7000個對象是手動建模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就是用戶之一,他們利用BioDigital來了解細菌在人體內的功能機制。非盈利組織MyFace利用BioDigital為全世界範圍內的醫生提供學習進行唇顎裂手術操作的機會。
你可以把BioDigital當做「人體版」的谷歌地圖。就像星巴克將谷歌地圖集成到自己的App和網站上引導顧客迅速定位最近的門店一樣,今後開發者可以利用BioDigital具象化他們自己的健康大數據。
BioDigital提供的是免費增值式的服務。它對於普通用戶是免費的,目標顧客群目前是醫學院學生、醫院以及其他研究機構和公司。目前,西奈山等教學醫院已經開始利用BioDigital來訓練自己的住院醫生進行虛擬手術。
比如用戶在BioDigital上可以親身體驗如果你改變了心率,心臟泵血功能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如果你調整了光線亮度,甚至可以觀察到虛擬人體的瞳孔發生變化。除了用在科研和臨床中,日常醫患溝通也能用BioDigital讓患者更理解治療方案。
↑用戶可以打開想了解的人體系統,充分了解其相互關係
除了在醫生職業訓練上能有所用處之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非常多的病人也在使用BioDigital來了解自己的身體。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72%的網際網路用戶在最近一年內搜索過健康方面的信息。「健康有問題?上網問谷歌!」這些人中77%的人承認谷歌這樣的搜尋引擎成為他們首選的醫療信息查詢工具。
↑當把滑鼠移到一個已經展開的器官或者部位時,網站還會自動加載關於這個系統的注釋
但是,當人們運用WebMD或者維基百科這樣的網際網路工具了解諸如「心衰是什麼」的健康問題時,其實你獲得的信息是很難解讀的。你只能從文字信息中得出一個非常扁平的信息,但是通過BioDigital你可以得到立體得多的感知,不僅有直觀的動態圖像,還能親自感知參與,了解其背後的生理運作機制。
比如今年早些時候,BioDigital與在線問答網站About.com展開合作,為用戶提供交互式的科普信息查詢服務。比如當用戶搜索二型糖尿病時,就可以看到一個胰島素是如何被分泌並作用於人體的3D圖像,十分酷炫。
↑About.com利用BioDigital 3D圖像提供的關於二型糖尿病的知識
BioDigital開放API帶來的意義不可小覷。就像騰訊開放微信API後很多第三方玩法,連騰訊自己也沒想到。今後開發者們可以利用BioDigital的虛擬人體模型來具象化自己的圖像數據、運動數據,鑑於如今如此多的可穿戴設備收集了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若與BioDigital這類技術結合,以後將得以以十分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人們今後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可穿戴設備構建自己專屬的3D虛擬人體。
Sculli自豪地認為,「人體是個複雜精密的系統,而BioDigital則為觀察這個複雜系統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角度和無與倫比的細節。」
2013年9月,BioDigital獲得了4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 FirstMark Capital,NYU Venture Fund 參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