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之前,曾經是一張地圖拯救了世界

2021-01-08 數有範

166年前斯諾醫生用一張地圖分析出了倫敦霍亂的源頭。如今,地圖仍是被廣泛使用的可視化手段。現代科技賦予它二次生命,也創造出更多地圖可視化工具。

COVID-19是2020年繞不開的話題,媒體們嘗試用清晰、新穎、有溫度的圖表來展現疫情的發展,增強防控的意識,紀念逝去的生命。

在可視化普及之後,疫情和疾病的數據表達方式越來越多元化,而讓人們第一次意識到圖表在抗疫中的作用,就是誕生於1854年、由約翰·斯諾醫生繪製的這張倫敦霍亂地圖。

之後,這張地圖和它背後的故事被人們反覆提及,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01 20年的堅持拯救了倫敦

1831年10月第一例亞細亞霍亂病例在英國出現,在之後的一年半時間裡,共有52000人被奪去生命。當時斯諾醫生只有18歲,被派去治療患病的礦工。

然而這場令人措手不及的瘟疫大流行卻在還沒有查明原因時就突然平復了,它的消失和突然爆發一樣成了當時的未解之謎。

但它在斯諾的心裡種下了一粒種子。

1813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一個工人家庭的斯諾,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而且做事情井井有條。那場霍亂之後,他用了16年的時間最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關於麻醉劑的研究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研究結果,使氯仿麻醉劑的使用變得更加安全高效。

斯諾一直沒有放棄對傳染病的思考。他認為病毒的傳播與肉眼不可見的寄生蟲有關,但這個想法不被重視。

當時流行說法是「瘴氣傳播」,即通過空氣傳播病毒。可是斯諾並不認同,因為他曾負責醫治的礦工全都在地下工作,不會接觸到瘴氣。

1853年倫敦Soho區霍亂再次爆發,為了查明傳染源,斯諾在該區域內的寬街水泵採集了水的樣本,卻發現無法通過樣本來證明霍亂病毒可能通過水來傳播的觀點。

不死心的斯諾來到登記處,抄下83名此次霍亂死者的信息和住址,然後回到寬街去測量每一個死者的家和最近的水泵的距離,最終發現有73人都住在離寬街水泵很近的區域,且有61人都喝過這裡的水。

在獲得了這些數據之後,斯諾製作出了著名的霍亂地圖,並建議關閉寬街的水泵。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在政府拆除水泵把手之後,也止住了霍亂傳播的勢頭。遺憾的是當時霍亂病菌並未被發現,直到去世,斯諾醫生的發現仍然飽受爭議。

不過,根據加拿大約克大學麥可·弗蘭德利的論文,第一個繪製霍亂地圖的並不是斯諾,而是1833年一位名叫羅伯特·貝克的醫生。

貝克醫生將1832年英國利茲市霍亂疫情中的1800例病例的住址標出紅色陰影,認為霍亂的傳播和生活條件有關。可為什麼這張貝克地圖的影響力卻遠不及斯諾地圖呢?

這篇論文認為,貝克地圖上並沒有指出霍亂的發病率,也沒有顯示患病人數和總人口的關係,儘管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並沒有利用圖表直觀地進行分析。

換句話說,斯諾的地圖直接展現了病例數量,也體現了病例和水泵之間的距離聯繫,而相比之下貝克的地圖則太隱晦了。

正因如此,在2003年的一項調查中,英國人將斯諾醫生選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內科醫生,此次紀念他在尋找霍亂傳播原因過程中的堅持和貢獻。

02 以創新致敬斯諾醫生

160多年過去了,在面對疫情時地圖仍是最常用的表達手法,為了表示敬意,人們對斯諾地圖進行了二次創作,融入了熱力圖的表達方式,數據展示更加清晰,視覺效果也更震撼。

甚至還有3D版。

如今面對新冠疫情,媒體們仍然首選地圖對病例分布情況進行可視化。靜態圖主要使用顏色來反映疫情的蔓延趨勢,交互情境下則會和氣泡圖或添加其他元素來展示更多信息。

紐約時報的這張圖最典型也最直觀反應每個區域疫情發展的方式。它將區域劃分具體到每一個郡,以顏色警示疫情的嚴重度。用戶可以通過交互的方式查詢特定的地點,了解病例數和過去14天的變化趨勢。

Kinsa製作的HealthWeather Map則通過顏色來表示美國各地發熱患者的數量,來提示哪些地方可能會有更高的疫情防控風險。

Urban Footprint就利用氣泡來追蹤疫情在洛杉磯的蔓延情況,並和當地醫院合作,展示出醫院的病床數量,提示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臨時醫治點來提高收治能力。

此次疫情中重要的美國病例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也選擇了運用地圖和氣泡相結合的方式。

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計算機科學家Alessandro Vespignani開發出一種預測模型,並和團隊一起打造了EpiRisk工具,用來評估感染者將疾病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的可能性。

用戶可以在頁面上自己選擇想要了解的城市和時間段,氣泡則表示了該地的風險等級和感染人數。EpiRisk還運用了放射性的線段來暗示疫情在區域間的傳播情況。

2020年隔離、限制、封閉成為了日常。Geomatico的作品在地圖上最直觀的展示了西班牙宣布1公裡活動範圍的規定後,每家可以進行戶外活動的區域範圍。

社交距離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保持?你所在的環境能否滿足社交距離的要求?這個作品詳細畫出了紐約市的每一條街道,並且用顏色區分了人行道的寬度。顯然過半人行道都太窄了,無法保持社交距離。

03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地圖能手

合適的製圖工具是製作出一張好地圖的第一步,Mapbox Studio 、Flourish Studio和QGIS是功能較為全面的三個製圖工具。

作為常用的多維地圖數據製圖工具,Mapbox Studio功能也非常多樣,從最簡單的繪製地圖輪廓並填充顏色,到根據需要添加圖釘、調整道路寬窄、構建3D效果、添加等高線,它都可以做到。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直接利用優秀樣本案例來進行修改和個性化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flourish.studio作為一款功能較為全面的數據可視化線上工具,在地圖繪製上也非常便利。除了可以編輯地圖輪廓,還可以將地圖結合氣泡、3D效果、熱力圖等表現形式。

QGIS是相對而言更複雜一些的製圖工具,其PDF格式可在AI中進行編輯。和上述工具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需要單獨下載安裝,不提供線上使用,但製作效果也更加精美。

想要製作出精美且準確的地圖,下載正確標準的地圖輪廓非常重要。上述三個工具都支持用戶自己上傳地圖。

自然資源部地圖技術審查中心提供標準地圖服務,在其網站上為用戶提供了245幅中國地圖,69幅世界地圖和10幅專題地圖,可以選擇JPG和EPS兩種格式下載。

規範的中國地圖輪廓,尤其是具體到省、市、區/縣,可以在由高德開放平臺提供數據支持的DATAV.GeoAtals上進行下載,並將下載後的文件在AI中進行編輯。

作為最被廣泛熟知的可視化方法,地圖能夠突破人力的限制,天高路遠,也能容納在方寸之間。新的交互方式讓地圖不再僅停留於平面,也為未來的運用創造了無限可能。

-END-

數有範工作室

谷堆兒大講堂

數據編輯 | 大福

可視化設計 | 妖渡

版面 | 蒼耳 責編 | 東西、知了

相關焦點

  • 一張史前世界地圖帶來新的啟示
    等等這些問題都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研究學者們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分析調查,一直到一張史前世界地圖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關於亞特蘭蒂斯的猜想,也有了新的啟示。在上世紀初期,土耳其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中發現了一張古代世界地圖,地圖上面不僅清晰地繪製出整個美洲大陸和南極洲的位置、輪廓,而且還特別標註稱這張地圖,是參照古代世界地圖的原本,於14世紀繪製出來的。
  • 想要一張新冠地圖
    這時候,你會想要走向自動扶梯,在那附近一般都會有一塊指示牌,指示牌上會有商場的平面示意圖,並且用一個紅色小箭頭表明你此刻在地圖上的位置。當你看到那個紅色箭頭的時候,突然之間會覺得心安,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我現在也有類似的感受,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一周年之後,我非常想要得到一張《新冠地圖》。
  • 西班牙媒體:疫苗拯救世界不僅靠科技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從人類研製出首個天花疫苗開始,科學一直在不斷進步。麻疹、風疹等各類疫苗陸續被研製出來,然而,疫苗真正起到拯救世界的作用還依賴人們的接種意識以及疫苗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等等。
  • 五角大樓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好像全世界都是美國的領海
    最近,五角大樓公布了一張新繪製的世界地圖,將這樣的意圖暴露無遺!據環球時報2月14日援引美國軍事網站的報導稱,五角大樓日前發布了一張最新繪製的世界地圖,並且在地圖上顯示了俄羅斯和中國海軍活動增加的地區以及主要海底電纜的位置。
  •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張世界地圖
    瑪麗亞說:「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張世界地圖,聽過嗎?」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喬治老實承認。 「我看過一張中世紀的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世界呈圓盤狀,耶路撒冷在圓盤的中心。羅馬比整個非洲都大,美國自然更是找不到了。心就是這類地圖,人總是把自我放在地圖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都無法與之相比。
  • 為何每一張世界地圖都存在失真
    沒錯,文章作者舉例的這幅世界地圖中,確實存在失真現象,格陵蘭島、俄羅斯確實真的沒有圖示那麼大。但問題是,每一張世界地圖都有變形,都不夠真實!從三維空間到二維平面:每一張世界地圖都存在失真為什麼會這樣,要從地圖投影說起。
  • 地圖為何錯得離譜:每一張世界地圖都存在失真
    文章中展示的橫軸墨卡託投影世界地圖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沒錯,文章作者舉例的這幅世界地圖中,確實存在失真現象,格陵蘭島、俄羅斯確實真的沒有圖示那麼大。但問題是,每一張世界地圖都有變形,都不夠真實!從三維空間到二維平面:每一張世界地圖都存在失真為什麼會這樣,要從地圖投影說起。
  • 一幅中南美洲地圖曾經挽救整個歐洲的命運
    聞慧  在大英博物館的二戰展廳裡,陳列著一張泛了黃的中南美洲地圖,這張地圖雖看似不起眼,但卻曾經挽救過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命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納粹德國的鐵甲戰車碾過歐洲一個個國家。
  • 離你家最近的新冠疫苗接種點在哪?這個剛上線的地圖一鍵可查
    2020年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迄今為止全國重點人群接種量已近750萬劑次,加上之前針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的160餘萬劑次,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新冠疫苗接種是眼下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是否還要接種新冠疫苗呢?另外也有公眾表示是否需要先檢測有無抗體,再決定是否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是否會像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 西媒:從天花到麻疹 疫苗拯救世界不能僅靠科技
    西媒稱,從人類研製出首個天花疫苗開始,科學一直在不斷進步。麻疹、風疹等各類疫苗陸續被研製出來,然而,疫苗真正起到拯救世界的作用還依賴人們的接種意識以及疫苗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等等。就在今年11月9日,輝瑞公司剛剛宣布其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效性達到90%。以輝瑞為代表的企業取得多項成就表明,在進入實驗室疫苗和工業化發展時代之後,人類已經可以更加快速地利用疫苗控制流行病。
  • 所有地圖沒有一張是準確的?
    地圖沒有一張是準確的,你相信嗎?但它們仍能為人們提供非常大的幫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地圖製作的奧秘。截然不同的地圖右側有兩幅世界地圖,很明顯,它們的視角是不一樣的,上面地圖的北極和南極分別處於地圖左右,而下面地圖的北極和南極則分別處於地圖上下
  • 我的世界:Demon Brain,一張國外地圖,熬夜玩家的「福音」來了
    大家好,感謝大家閱讀此篇文章,我是白鱛地圖,一直都是《我的世界》的一大主力軍,很多好玩的地圖,往往都會受到很多玩家的關注,就比如,跑酷地圖,冒險地圖,等等,每一個地圖都有著別樣的玩法,很多《我的世界》玩家也都是特別的喜歡地圖才會一直停留在遊戲中
  • 人類用了幾千年,才畫出一張世界地圖
    其實不是人們不想行萬裡路,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心對未知地方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不可小覷人類的探索精神。承載起這一份探索精神的,首先便是地圖。你會發現在人類有了第一份較為完整的世界地圖後,大航海時代來了,殖民時代帶來了,工業革命來了……地圖絕對是可以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圖大概是古巴比倫製作的。
  • 電影《2012》: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要拯救的是自己
    畫面一轉,來到了2010年,z統召開會議正式將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消息告訴了其他各國的z統,隨後青藏高原召集工人進行秘密建設,10億歐元一張的神秘船票開始售賣了,一些具有極高價值的藝術品也被替換成贗品進行展覽,正品則被悄悄的轉移,這些動作都是極其保密的,所以普通大眾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消息,但是環境的變化卻是掩蓋不住的,轉眼之間就到了2012年,落魄的科幻小說作家大山帶著兩個孩子
  • 怎樣畫一張地圖?
    視頻文字稿: 怎樣畫一張地圖? 用紙筆勾勒出道路大概的方向、周圍建築物的輪廓,寫上路名。這樣就得到了一張簡單的地圖,但是你照著它可能連自己家都找不到。 因為你的地圖不能準確地描述道路的長度、方位等信息。
  •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研製出各種疫苗,拯救無數中國人,61歲自殺
    那麼,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可以寫進世界醫學史上的中國人!他是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也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第一人,被稱為「衣原體之父」,其一生為中國研製出了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上第一支班疹傷寒疫苗,堪稱中國疫苗之父,正是他消除了威脅中國人民的沙眼、天花、麻疹等等病毒,拯救了無數中國人
  • 沒有一張平面地圖是不失真的
    要想在一個平面上反映真實的球型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運用任何數學方法進行這種轉換都會產生誤差和變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張平面地圖是不失真的,區別只在於失真的程度和失真的方面。
  • 「疫苗之王」湯飛凡:國產狂犬疫苗第一人
    曾經有一位無雙國士,把中國疫苗帶到世界級水平,拯救無數人生命。他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唯一一個中國人,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
  • 地圖沒有一張是準確的,你相信嗎?
    地圖沒有一張是準確的,你相信嗎?但它們仍能為人們提供非常大的幫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地圖製作的奧秘。右側有兩幅世界地圖,很明顯,它們的視角是不一樣的,上面地圖的北極和南極分別處於地圖左右,而下面地圖的北極和南極則分別處於地圖上下。
  • 支付寶、高德地圖、夸克等 App 上線「新冠疫苗接種點地圖」功能
    1月9日消息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此前與騰訊健康聯合發布了 「新冠疫苗接種點地圖」。用戶可通過 「新冠疫苗接種點地圖」小程序查詢新冠疫苗接種點一覽,並導航至距離最近的接種點。騰訊健康表示,除微信外,騰訊還將面向所有符合資質的公眾號、小程序、App 開放 「新冠疫苗接種點地圖」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