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一個平面上反映真實的球型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運用任何數學方法進行這種轉換都會產生誤差和變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張平面地圖是不失真的,區別只在於失真的程度和失真的方面。
用「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大西洋版世界地圖
上圖是一張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大西洋版世界地圖」,你可以看到,北美洲比非洲大,阿拉斯加的面積大於墨西哥,中國的版圖面積也不及格陵蘭島。
但事實上,中國的實際面積約是格陵蘭島的4倍,非洲約是美國面積的3倍,墨西哥實際上面積也大於阿拉斯加。是什麼造成這種失真?
1、一直被廣泛應用的製圖投影方法無法保證面積不變
要闡釋這個問題,首先不得不提著名的一直被廣泛應用的「墨卡託投影」。
16世紀早期,正值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發現很難將他們的航線畫在圖上,如何將球面上的一部分繪製在平面上,用直線來表示航線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問題。比利時地理學家基哈德斯·墨卡託找到了答案:假設地球被圍在一中空的圓柱裡,其基準緯線與圓柱相切(赤道)接觸,然後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盞燈,把球面上的圖形投影到圓柱體上,再把圓柱體展開,這就是一幅選定基準緯線上的「墨卡託投影」繪製出的地圖。
這樣一來,航海者就可以在平面上用直線畫出他們的航線圖來了。他於1569年發表長202釐米、寬124釐米以此方式繪製的世界地圖。在以此投影法繪製的地圖上,經緯線於任何位置皆垂直相交,使世界地圖可以繪製在一個長方形上。在該投影中線型比例尺在圖中任意一點周圍都保持不變,從而可以保持大陸輪廓投影后的角度和形狀不變(即等角)。但墨卡託投影會使面積產生變形,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部分伸拉幅度較小,在離南北兩極最近的地方伸拉的幅度最大,極點的比例甚至達到了無窮大。
在這張地圖上,格陵蘭島看起來和非洲大小一般,而實際上,非洲的面積差不多相當於15個格陵蘭島;巴西在地圖上看起來還沒阿拉斯加大,而實際上,巴西比阿拉斯加大五倍多;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國家看起來比印度大,但實際上,印度相當於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3倍;地圖上的歐洲似乎比北美大,而事實正好相反。真實的俄羅斯也沒有地圖上看起來的那麼大,比非洲要小。
非洲實際大小以及和各大陸的面積對比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世界地圖有兩種,一種是以太平洋上的經線為分割線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圖,即「大西洋版世界地圖」,另一種是以大西洋上的經線為分割線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圖,即「太平洋版世界地圖」,這類問題,在「太平洋版世界地圖」上同樣存在,道理是一樣的。
2、運用任何數學方法進行這種球面到平面的轉換都會產生誤差和變形
地球是一個赤道略寬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的梨形球體,其表面是一個不可展平的曲面,要想在一個平面上反映真實的球型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運用任何數學方法進行這種轉換都會產生誤差和變形:一些地方需要拉伸,另一些地方必然相應的需要收縮。
儘管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地圖製作的投影方法層出不窮,但沒有任何一張二維地圖能同時保證距離,方位和面積的準確。常見的「墨卡託」投影圖雖然描述了各大陸塊的真實形狀,但是卻扭曲了各大陸的大小比例。1974年,德國阿諾·彼得斯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設計了一種特別的成面積相等的地圖投影,設圓柱投影面與地球相割於南北緯30°(或50°),按球面透視法以等距離條件將經緯線網投影到圓柱面上,再沿一母線展成平面,即「高爾-皮德斯投影」。這個投影圖中各大陸比例基本正確,面積是對的,但是扭曲了地形,水平面上,兩極扭曲,垂直面上,赤道附近產生了扭曲。比如非洲的面積是正確的,但變得特別狹長。
1974年用「高爾-皮德斯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
3、不同的投影法都無法完全準確,至多根據不同需求保證一方面儘量準確
多種多樣的投影法都無法保證盡善盡美,只能根據不同的需求保證一方面儘量準確。
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地圖上,經緯線於任何位置皆垂直相交,使世界地圖可以繪製在一個長方形上。由於可顯示任兩點間的正確方位,保持大陸輪廓投影后的角度和形狀不變,因此,航海用途的海圖、航路圖大都以此方式繪製。如果要通過面積顯示人口、宗教等問題時,則更適合選「高爾皮德斯投影」。
1569年墨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不同功能的投影方法,比如,有為了保證局部比例的等角投影,有為了保證面積的等積投影,還有為了保證距離不變的等距投影。但無論哪一種,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無法同時保證比例,距離和面積都是準確的。比如,中國大部分地方屬於中低緯度地區,一般會採用使中緯度附近地區失真最小的圓錐投影;中國疆域遼闊,緯度跨度很大(有50°的緯差),故必須用割投影(雙標準緯線)來控制形變,為強調各省區之間和中國與相鄰國家之間的面積對比關係,採用等面積投影。
需要說明的是,地圖的繪製還受到各國歷史、政治、軍事等各因素的影響,這裡沒有深入去探討。但僅在技術方面,世界地圖都很難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