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爐臺變身為金色露臺
上海第一高爐區域
被打造成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
日前,第七期「品·築」建築評論活動在上海不鏽高爐區域(原上鋼一廠廠址)舉行,與會嘉賓探討如何通過設計創新、產業再造等,將工業「鏽帶」更新為創意「秀帶」。
高溫淬鍊後,鐵花綻放、鐵水奔騰……
上鋼一廠2500立方高爐作業區
曾記錄了一次又一次鐵水出爐的火紅時刻
高爐所在地最早為日亞鋼業廠吳淞工場
始建於1938年11月
解放後
這裡改名為「上海第一鋼鐵廠」
1999年10月
2500立方米高爐點火投產
創造了煉鐵建設史上
當月達產達標的歷史新紀錄
結束了上鋼一廠鐵、鋼不平衡的歷史
打破當時國內不鏽鋼大多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2012年7月
上海市政府和寶鋼集團
推進寶山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
上海不鏽肩負起
「產業結構調整、員工轉型發展」新使命
2016年6月
上海不鏽關停了
2500立方米高爐及碳鋼相關產線
2018年6月
全面關停不鏽鋼生產線
開啟了產城建設新事業
2018年7月
上海市政府與中國寶武籤署加強全面合作
推進吳淞地區整體轉型升級合作協議
開啟了不鏽鋼地塊轉型升級的序幕
2020年春季
上海不鏽高爐區域修繕改造工程啟動
經過208天的工作,項目順利竣工
寶地資產副總裁、規劃策劃發展部總經理徐方明介紹,此次修繕改造包括一座4.36萬平方米的會議展示中心、3.5萬平方米的周邊景觀及配套用房,其中,會議展示中心是在原高爐主體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將成為中國鋼鐵文化、寶武品牌文化、吳淞創新城總體規劃的體驗展示中心。火紅爐臺變成為金色露臺,原來充滿工業硬線條的高爐生產區,通過現代建築藝術加工,華麗轉身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園區。
不久,中國鋼鐵博物園的數位技術體驗中心建設也將啟動。徐方明介紹道,高爐對面的建築——鋼鐵生產房配套的煤氣櫃,將保持原有基地重建,打造一座博物館。屆時,博物館和會博中心將構成一園多館,將打造成為鋼鐵文化的制高點。有別於其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不是以實物展示為主,而重點打造數位化體驗功能,運用聲光電的技術手段,讓參觀者知道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除了上鋼一廠,位於楊浦區的上鋼二廠老廠房也變身為互聯寶地產業園。徐方明介紹道,上鋼二廠建立於1942年,1949年後成為國內集線材和線材製品於一體的重要生產基地。2006年,為貫徹上海市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二鋼高速線材廠實施關停。
為了盤活工業遺存,寶武集團通過改造保留了原來的工業風貌,為導入新的產業提供空間和資源。比如,項目一期保留了大量的高空間,提供很多的開放空間,並大幅提升景觀環境,集聚了智能駕駛、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教育、金融等領域67家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據悉,項目二期正在改造中,將聚焦晶片開放等領域企業需求,並充分考慮社區需求,建設超大型開放下沉式廣場等,預計在今年年底基本建成。
上海工業是中國工業的縮影
有中國第一個造船廠,第一個自來水廠
第一個發電廠,第一條鐵路
一直引領著中國工業發展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宏韜介紹,聯合國統計工業有31大類,上海全部有;有169個種類,上海有160個種類。近年來,上海重點推進吳涇、高橋、南大、吳淞、桃浦五大重點轉型區域。歷經歲月變遷,部分老工廠已不復往日盛景,卻依然承載著不可複製的城市記憶。如今,部分工業遺存更新改造有創新,廠房變為辦公和研發中心,城中可以有產,產中可以有城。
「工業遺存更新改造
需要挖掘老廠房的潛力」
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柳亦春表示,金色爐臺變身為會博中心,是因為爐臺能夠封存鋼廠的文化底蘊,在空間裡產生各種活動的能量源。會博中心定位和工業發展有關,並打造成為相關產業發展的會議和博覽中心。
觀其行知其能,而後坐而論道。「品·築」建築評論活動旨在推動上海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城市空間環境品質。本次活動搭建了建築評論的交流空間,也為規劃管理提供了案例分享探討的平臺,更為未來的制度創新和政策設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據悉,本期評論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中國寶武、寶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現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承辦。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楊玉紅
圖片| 採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