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系的主要部件有
機油泵、
機油濾清器,各種閥,機油散熱器以及檢視設備。
1. 機油泵功用:提高機油壓力,保證機油在
潤滑系統內不斷循環,目前
發動機潤滑系中廣泛採用的是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和內嚙合轉子式機油泵兩種。
(1) 齒輪式機械泵(圖6-5)齒輪式機油泵由主動軸、主動齒輪、從動軸、從動齒輪、殼體等組成,兩個齒數相同的齒輪相互嚙合,裝在殼體內,齒輪與殼體的徑向和端面間隙很小。主動軸與主動齒輪鍵連接,從動齒輪空套在從動軸上。
工作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反向旋轉。兩齒輪旋轉時,充滿在齒輪齒槽間的機油沿油泵殼壁由進油腔帶到出油腔,在進油腔一側由於齒輪脫開嚙合以及機油被不斷帶出而產生真空,使
油底殼內的機油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集濾器進入進油腔,而在出油腔一側由於齒輪進入嚙合和機油被不斷帶入而產生擠壓作用,機油以一定壓力被泵出。
齒輪式機油泵結構簡單,機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應用較廣泛。
(2) 轉子式機油泵(圖6-6)轉子式機油泵由殼體、內轉子、外轉子和泵蓋等組成。內轉子用鍵或銷子固定在轉子軸上,由
曲軸齒輪直接或間接驅動,內轉子和外轉子中心的偏心距為e,內轉子帶動外轉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轉動。內轉子有4個凸齒,外轉子有5個凹齒,這樣內、外轉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轉。
轉子齒形齒廓設計得使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形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這樣內、外轉子間形成4個工作腔,隨著轉子的轉動,這4個工作腔的容積是不斷變化的。在進油道的一側空腔,由於轉子脫開嚙合,容積逐漸增大,產生真空,機油被吸入,轉子繼續旋轉,機油被帶到出油道的一側,這時,轉子正好進入嚙合,使這一空腔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從齒間擠出並經出油道壓送出去。這樣,隨著轉子的不斷旋轉,機油就不斷地被吸入和壓出。
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外形尺寸小,重量輕,吸油真空度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勻性好,成本低,在中、小型發動機上應用廣泛。
2. 機油濾清器發動機工作時,金屬磨屑和大氣中的塵埃以及燃料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炭粒會滲入機油中,機油本身也因受熱氧化而產生膠狀沉澱物,機油中含有這些雜質。如果把這樣的髒機油直接送到運動零件表面,機油中的機械雜質就會成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損,並且引起油道堵塞及
活塞環、
氣門等零件膠結。因此必須在潤滑系中設有機油濾清器,使循環流動的機油在送往運動零件表面之前得到淨化處理。保證摩擦表面的良好潤滑,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