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枯山水文化在茶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基金項目: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農林學科工作委員項目(2019-NLZX-ZD17);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901084001)
吳 為等
枯山水是一種日本的獨特的園林景觀,多出現在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主要布置於僧人修禪、打坐的場所。枯山水的獨特性在於其禪文化與美學的結合,能夠使人在其獨特的空間裡進行思考,逃離喧囂紛亂的塵世,不僅是一種使身體放鬆的方式,更能使人們的心靈得到修煉。家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因禪宗常講「禪茶一味」,茶最能體現禪宗文化,因此茶家具中禪宗文化出現的頻率很高。但目前中國的茶家具中對於文化元素的使用並不理想,常停留在「正、清、和、雅」的表層含義 ,對於禪宗文化的衍生產物使用較少,枯山水文化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分析枯山水在園林中的應用,藉以延伸到茶家具設計當中,並對部分現有應用枯山水文化的家居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經驗與方法,旨在為今後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1 枯山水文化
1.1 定義
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也稱假山水,於中國漢代時期傳入日本,後經演變成為日本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園中使用較多,也是日本畫的一種表現形式。枯山水布景中的「水」由砂石代替,為表現水的流動便在砂子上用耙子耙出紋路,「山」用石塊代替。日本僧侶視枯山水為冥想的輔助工具,所以正宗的枯山水庭院見不到開花植物,僧侶們認為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具有使人寧靜的效果。枯山水園林發展到最後,除了巖石、沙礫和青苔,時而配以小片草地外,看不到任何其他的元素。枯山水庭院所表達的禪宗思想,蘊含在簡單的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當中,目的是讓修行者自己去感悟和想像,一人一世界,可以說枯山水園林更像是一種精神園林。
1.2 造型元素
1.2.1 線條
枯山水庭院剔除了喬灌木,小橋,水體等一切慣用造園要素,只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要材料,僅僅只憑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卻能起到使人寧靜、冥思的奇效 。
提到枯山水中的線條,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各種圓、弧蜿蜒的曲線,如圖1所示,在砂的紋理中,筆直延伸的線條代表著平靜水面;蜿蜒曲折的線條代表著跌宕起伏的波浪;同心圓代表著水滴落入池中或是魚兒躍出水面形成的波紋;巨大的漩渦代表著宇宙、禪學中的「絕對真理」和「悟境」;如魚鱗般疊加的半圓代表著浪濤不斷擊打著岸邊。這些白砂的紋理與庭院中的石頭聯繫起來,形成水流的流向以及其他要表達的含義 。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在無一草一木的庭院內,通過塊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墊,苔蘚的點綴,寥寥數筆,在修行者的冥想裡,幻化為海洋,山脈,島嶼,樹林。
在枯山水中還蘊含著一種線條,它通過石塊的位置擺放呈現出來,枯山水充分運用有秩序的點、有韻律的線、純淨的面,總體布局,極具韻律,以至於稍微移動一塊石塊便會破壞庭院的整體效果。這種線條最好的體現便是京都龍安寺枯山水庭院,如圖2所示,龍安寺是細川勝元於室町時代建造的禪宗寺廟,坐落於日本京都,寺中的方丈石庭風格簡樸,具有濃鬱的禪宗文化風韻,被稱為日本枯山水庭園中的精品之作 。龍安寺石庭內鋪滿白砂,其上立有15塊形狀不一、大小各異的石頭,它們被分成5組,擺放錯落有致,15塊石頭在庭內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只能看到14塊石頭,總有一塊被隱藏起來,布置可謂極其精巧。
1.2.2 色彩
枯山水在色彩方面去除了多餘的色彩,大量使用黑白灰中性色組合,如圖3所示,符合禪宗美學中的清簡意境,少許的幾塊綠色做對比色彩,極具跳躍性,低調中夾雜大膽,對比性明顯,突出色彩的配置關係。這些設計特點可以給整個空間增添安靜、平和的氣氛和明亮、純粹、清晰的視覺感。
1.3 文化內涵
枯山水主要表達的還是禪宗文化,突出表現的是「侘寂」,也可直接稱為「侘」或「寂」。一方面,「寂」重視事物內涵,忽視外在修飾,表達的是寂靜、枯寂,是一種寂然獨立、淡泊寧靜、自由灑脫的人生狀態。但這種枯寂不是消極頹廢的,而是一種繁華後歸於平淡的悠遠意趣,正如老莊哲學中的「無」,看似「空無一物」,卻以無為有,氣象萬千。其本質在於禪宗美學中的「幽玄」之美,即將美的事物隱藏起來,給予觀者一段距離、一個空間,去揣測和想像它的美。這種思想影響著日本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無印良品的「無設計」便是最好的詮釋,如圖4所示,黑川雅之的茶壺設計,看似簡單,實則處處是設計,自然簡樸、直率天真、細節精緻。除對茶壺蓋拋光處理,其他部位無任何修飾,毫不掩飾材質特有的特徵或是缺陷,充分體現其固有質感,使人內心安寧、自在,留給用戶的是更多自己思考和去發現其中的美的空間 。
另一方面,「寂」表達的是一種永恆,砂為水,石為山,沒有水的流動,也沒有花開花落、草木凋零,一切事物都處於靜態,形成永恆之美。美是短暫的,短暫的燦爛之後是永恆的寂滅,映射著人生世事無常與生活中的種種無奈。時間不會倒流,回憶徒增傷感,但是「寂」的永恆,又仿佛可以治癒心靈,讓人珍惜當下。正如這件琉璃藝術品,一片漣漪,一朵盛開的花,將瞬間定格,卻又極具活力,人們雖深知下一秒水面會歸於平靜,下一刻花會凋謝,這是逃不過的自然規律,但人們不願放過這短暫的美好。
2 枯山水在家具中設計的應用方法
2.1 直接法
直接法指的是將枯山水景觀直接運用,進行些許甚至不做改動。枯山水本就是一種微縮式園林景觀,自古「禪茶一味」,大多時候都用於茶室的環境布置,抑或將其作為茶室小擺件。如今新中式家具的發展使這種擺件體積增大,常與幾類家具結合,既可以作為一種裝飾,也可以放置一些喝茶的器具發揮陳列功能,如圖6所示。
這種枯山水微型景觀還可直接嵌入茶桌,如圖7所示。這種方式裝飾性雖減少,視覺衝擊有所減弱,但因與飲茶者更近距離的接觸,獲得更直觀的感受,更容易入靜入定,且用戶可以自定義枯山水的造型,增添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更易被年輕消費者接受。
2.2 元素提取法
2.2.1 提取線條元素
對於上文的直接挪用枯山水的造型這種方式,筆者 認為仍停留在對枯山水文化運用的表層。提到枯山水,最具特色的便是其變化莫測,引人深思的各式線條,人們常關注白砂形成的多樣的紋理,如圖8所示,封宇 設計的家具中運用的則是白砂形成的同心波紋,空與有,虛與實作出心靈觀照,從精神層面上給人以一種力量、心境、純粹、清淨、淡泊的態度。
石塊錯落的縱向線條以及位置擺放形成的平面線條的運用也能夠獲得極佳的效果。如圖9所示,孫娜 的茶室家具組合中屏風和花幾中銅線的曲線以及整套家具的擺放方式便是使用枯山水中石塊擺放形成的曲線,想法新穎,在自然曲線中尋找規則,具有獨特的韻律美。
2.2.2 提取色彩元素
色彩也是可以提取的一種元素,提到枯山水自然是其灰與白之間的搭配,這在中國的徽派建築中也非常普遍的。這種中性色彩的構成給人以整潔大方的感覺,同時能讓家具有一種古樸感。如圖10所示為張家港吳越府銷售中心中配套的休閒茶家具,不僅是家具,整個空間都以這種灰白的中性色做主色調,配以點點緋紅櫻花點綴,給人一種靜謐、自然、古樸、雅致的感覺 。如同一篇樂章中的高音、中音、低音,又是一種不同的韻律美。
2.3 隱喻法
隱喻法是用一種事物暗示另一種事物,即需要深入探究茶家具與枯山水文化的共性。家具是文化的載體,而家具設計的優劣又影響著文化的表現,禪宗思想講道去其形,卻仍然通其意,即形散而神聚。如圖11所示,素殻家具彌系列的角幾中,幾面的紫砂盤細膩溫潤,兩圓圓心不同,如水滴入水,一邊近岸,水波由近向遠的擴散姿態,給人以動感,將一種動態的景象凍結成為永恆,恰恰是枯山水中「寂」的一種表現。
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常布置為長方形,其中的山石和砂的紋理常是圓形或曲線,自在工坊的素懷·慢生禪椅便將這種天圓地方的哲學融入其設計中,如圖12所示。椅子的上部分是一種源於自然的曲線,但設計師在其中加入了理性的成分,這種對於曲線的把握是需要設計師用時間來磨練的。椅子的下半部分用筆直的直線框住形成方形空間。椅子的上下兩部分形成曲直的對比,一曲一直實則一動一靜,更加符合現代審美趣味 。
3 結語
枯山水景觀是一種禪宗思想的凝聚,其素樸、抽象、純淨,為人們留下了無限可以想像的空間,給人以簡單至極,卻又讓人覺得意境深遠,無水的景象卻讓人心中水流潺潺抑或波濤洶湧。枯山水的這種表現手法及其表現出的意境非常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追求,如果能夠結合現代設計,特別是中國的相關元素及思想,就可以豐富和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文化品位與生活質量。枯山水源於中國,茶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筆者認為當代設計師需要用心鑽研的,在乾淨、枯寂的氛圍和極簡主義的理念的基礎上,以新的形式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枯山水文化。
■圖1 枯山水紋理含義■圖2 龍安寺石庭■圖3 枯山水中的色彩■圖4 黑川雅之的茶壺設計■圖5 琉璃藝術品■圖6 新中式枯山水沙盤■圖7 新中式枯山水方茶几■圖8 封宇家具設計■圖9 孫娜茶室家具設計■圖10 吳越府銷售中心家具■圖11 素殻角幾■圖12 自在工坊禪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