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斌
候鳥遷徙——這個星球上最壯觀的生命現象之一,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近千萬隻候鳥飛行上千公裡,分中、東、西三條遷徙通道輾轉於全國各大棲息地之間。鳥類遷徙這個題材我持續拍攝了好幾年,春秋兩季經常都會隨著遷徙的路線轉戰各地。
月影下的大白鷺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8,1/640秒,ISO 1250
鳥類攝影算得上是最具挑戰性的攝影項目之一,每一幅動人作品的背後,都飽含了拍攝者的艱辛與努力。豐富的鳥類生態學知識、得力的攝影器材以及高超的攝影技藝都是決定拍攝成敗的關鍵因素。
4月到5月,我再次踏上徵途,選擇了河南的黃河中下遊流域,以及雲南盈江的密林間,用鏡頭記錄下不同鳥類的生存狀態。 春季也正值鳥類的繁殖季,長出繁殖羽的鳥類,從形態上更具美感,同時也能拍到求偶、捕食、繁殖等豐富的行為。而黃河中下遊流域和雲南山地雨林不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也造就了迥異的生態系統,就攝影的角度來說,也是難得的能讓人盡情創作的機會。而這一次的拍攝,陪伴我的依然是EOS 5D4,這臺陪我輾轉各地並肩作戰的「戰友「。
黃河流域——重要的遷徙通道
黃河中下遊流域,是我國鳥類遷徙中部通道的一個重要節點。黃河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概念裡,可能就只是一條著名的大河,或是華夏文明搖籃的符號,實際上它也是維持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的生態系統。
迎著朝陽的鳥群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5.6,1/640秒,ISO 1600
在黃河中下遊溼地裡會有很多留鳥和候鳥繁衍生息,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生態系統。每到3-5月份隨著遷徙季的到來,會有大量的候鳥來此停留休整。對於自然生態攝影師來說,是難得的攝影天堂。
蒼鷺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5.6,1/500秒,ISO 1000
在黃河灘涂上,鳥群不僅能夠得到充足的食物,同時還有充足的活動休息場所。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天然屏障,大型鳥群在這種比較開闊的灘涂上,通過建立預警機制,能夠提前預警來自猛禽的威脅,對於抵禦天敵起到很大的作用。對於生態攝影來說,同樣面臨鳥類預警機制的挑戰,意味著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因此,我們需要更長焦距的鏡頭,比如我此次配備的就是一支800MM F5.6L和600MM F4L III加2倍鏡的鏡頭組合。
白骨頂雞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11,1/1000秒,ISO 800
之前拍攝的白骨頂雞都是浮遊在水面上的畫面,這次經過連續幾天的蹲守,長時間忍受著清晨灘涂上潮溼且陰冷的寒氣,終於等到一隻白骨頂雞緩緩地走上灘涂,露出它那雙碩大的、最富特徵的瓣型腳蹼。那一刻,難忍的困意和幾乎凍僵的寒冷,全都煙消雲散。我迅速調整好相機,清脆的快門兒聲驟然響起。
須浮鷗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500秒,ISO 3200
小鸊鷉
EOS 5D Mark IV,EF600mm f/4L IS III USM
F8,1/1250秒,ISO 2000
黃河河道以外的大面積空地,以及周邊一些天然的池塘、蘆葦蕩,同樣都是非常重要的棲息地,為鳥類繁殖、隱蔽、覓食提供條件。
震旦鴉雀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5.6,1/1250秒,ISO 2000
比如震旦鴉雀這樣的鳴禽鳥類,它們就喜歡生活在河湖附近的蘆葦蕩裡。這裡不僅有很好的隱蔽作用,而且它的食物都藏在這些蘆葦裡面,要近距離拍攝它們就有一定的挑戰。因為它們體型較小(10釐米左右),又生性好動,幾乎是不停地在蘆葦間跳來跳去。同時蘆葦蕩中又有太多的遮擋物,嚴重影響到對焦的成功率,所以也特別考驗對焦系統的速度和靈敏度。
縱紋腹小鴞(xiāo)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8,1/1250秒,ISO 3200
在河岸周邊的一些林地,有的是大片的落葉喬木,有的是低矮的灌木。在這些不同的生境中也生活著不同類型的鳥。有些小型的鳥就很喜歡在灌木叢中活動,利用灌木叢為自己做完美的掩護。
黑翅鳶(yuān)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8,1/2000秒,ISO 2500
而作為空中的霸主,猛禽就很喜歡在這種環境裡面去尋找獵物,它們從空中俯瞰地面,洞察著地面上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可以快速地發起捕獵行動。
白尾鷂(yào)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500秒,ISO 800
白尾鷂捕食的場景是令我記憶猶新的,此前我觀察和跟蹤一對白尾鷂在黃河溼地活動已經幾個月了,雖然經常能看到它們俯衝捕食,但捕食成功率並不高,一直都沒有拍到令我滿意的畫面。直到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長時間手持相機跟蹤拍攝,終於拍到了這張白尾鷂成功捕獵的精彩瞬間。
白尾鷂(yào)
區域截圖放大
拍攝白尾鷂俯衝捕食的過程,對於攝影技術和器材的速度還是頗有挑戰的。這種高速的瞬間,首先攝影者需要做好預判,把相機的連續自動跟焦模式開啟,將焦點鎖在被攝體身上,在目標捕獵的一瞬間,做出同步的反應,通過高速連拍完成拍攝。這種情況快門速度要保持1/2000秒以上才能將瞬間凝固,從上面這張截圖可以看到白尾鷂利爪中的金翅雀。
低角度拍攝一隻飛行中的戴勝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500秒,ISO 2000
在高大的落葉喬木樹林中,同樣會有很多的鳥類喜歡棲息在這裡,比如像啄木鳥,貓頭鷹之類的,它們比較偏愛大面積的樹林。
鸕鷀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8,1/1000秒,ISO 1250
當遷徙季遇到求偶季
每年到了春季,很多鳥類開始進入求偶季,意味著它們也更加活躍,雄性鳥類的羽毛也會呈現更為華麗的一面,以博得雌性的青睞。從攝影的角度講,這個時機不容錯過。因此,我又來到河南董寨,這裡的紅腹錦雞可是漂亮的不一般。
紅腹錦雞
EOS 5D Mark IV,EF500mm f/4L IS USM
F5.6,1/500秒,ISO 3200
紅腹錦雞又名金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其羽色華麗,體態優雅,被古人神話為「鳳凰」,在明清時期,二品文官的補服上,都繡著錦雞的形象。我蹲守在隱蔽帳篷中守候了很久,就是為了能夠更近距離地拍攝,可以將其華麗羽毛的細節,清晰地呈現出來。
紅腹錦雞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11,1/1250秒,ISO 1250
對於自然生態攝影師來說,除了要有蹲守的耐心和毅力,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預判的能力,當然,有時也需要好運氣的光顧。
雉雞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000秒,ISO 10000
在一次徒步拍攝時,不遠處傳來雉雞的叫聲,我尋聲望去,透過鏡頭在草叢中發現了「目標」。於是迅速用鏡頭鎖定它,並做好隨時按下快門的準備。忽然,雉雞從草叢中一躍而起,陽光透過它的羽毛,異常美麗。為了能夠凝固雉雞飛翔的姿態,我調高了感光度,但是我心裡仍然不擔心畫質的表現。
雉雞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1000秒,ISO 2000
深入雲南——探索鳥類生態寶庫
提起雲南,大家可能率先想到的是這裡高海拔和四季如春的氣候,在加上橫斷山脈不斷輸送印度洋暖流北上,在雲南南部形成了獨有的熱帶雨林環境,因此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
雙角犀鳥
EOS 5D Mark IV,EF600mm f/4L IS III USM
F8,1/2000秒,ISO 4000
這其中,就有我個人特別感興趣的一類——犀鳥。每年到了四五月份,我就會找機會去雲南盈江的中國犀鳥谷去拍攝。此時的犀鳥剛好進入育雛期,雄鳥會頻繁回窩給雌鳥和幼鳥餵食,這也給拍攝創造了很多機會。
此外,盈江地區分布的鳥種繁多,目前記錄已經超過六百多種,而且相對集中在雨林環境裡。這裡粗壯的大樹遮天蔽日,各種奇特的植被叢生,行走在這種森林中拍攝,就好像回到了遠古的史前地帶。
紋背捕蛛鳥
EOS 5D Mark IV
F4,1/1600秒,ISO 100
這種林鳥為太陽鳥科中的一種,體型不大棲息在闊葉林和熱帶雨林中。生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叢間穿梭飛翔,再加上林中光線複雜,趁著它落在枝頭的間隙,迅速對焦並完成了拍攝。
雲南也是水系眾多的地方,比如像河邊的石灘、灘涂的環境地貌同樣很多。特別是因為這裡和東南亞接壤,所以,我還有機會可以碰到國內非常罕見的鳥種——黃嘴河燕鷗。
黃嘴河燕鷗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500秒,ISO 1250
黃嘴河燕鷗在我國分布的數量非常少,最新記錄是11隻,非常珍稀,每年它還會遷徙到其它國家。為了保護這個物種,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保護協會以及許多志願者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結語:
這一次遷徙季的拍攝,輾轉三地,經歷了北方初春陰晴不定、風雨變換的天氣和雨林中潮溼悶熱的環境。於我而言,這種不確定性因素讓生態攝影更有樂趣。這也是生態攝影最有挑戰的部分,考驗攝影師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迅速做出判斷,調整好相機拍下心儀的畫面。挑戰拍攝器材在各種環境中的防護性,在高強度的拍攝中,特別是在黃河中下遊的風沙天氣和雨林的多雨的環境中,細小的沙塵和緻密的雨滴都是我們拍攝的「天敵「,一旦通過按鍵和卡口的縫隙鑽入相機,輕則造成CMOS髒點兒增多給後期帶來麻煩,重則直接導致短路「宕機」。EOS 5D4憑藉出色的機身防護能力,給我的拍攝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只有這些條件組合在一起才成就了自然生態攝影挑戰的成功。
自然生態攝影最大的挑戰還來自於野生動物對於人類的懼怕,動物們對人類所有的恐懼都被寫進了表觀遺傳基因。人類成了大自然中眾多生物的天敵。如果不改變價值取向,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詞就只能停留在字面當中。我們跋山涉水用影像呈現自然生靈之美,先從自己做起,認識它們,解讀它們,尊重它們。用我們的影像喚起更多人關愛自然、保護自然。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帶上EOS 5D4記錄遷徙——挑戰生態瞬間http://dcdv.zol.com.cn/745/7459423.html
http://dcdv.zol.com.cn/745/7459423.html dcdv.zol.com.cn true http://dcdv.zol.com.cn/745/7459423.html report 7530 作者:程斌 候鳥遷徙——這個星球上最壯觀的生命現象之一,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近千萬隻候鳥飛行上千公裡,分中、東、西三條遷徙通道輾轉於全國各大棲息地之間。鳥類遷徙這個題材我持續拍攝了好幾年,春秋兩季經常都會隨著遷徙的路線轉戰各地。月影下的大白鷺EOS 5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