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EOS 5D4挑戰北極圈內的嚴酷天氣

2020-12-03 中關村在線

    本文來源 雲漫風光攝影 作者雲漫(胡亦鳴)

    挪威和芬蘭,都屬是全世界風光最美的國家。這兩個國家的大面積領土都在北極圈內。在過去的幾年內,我曾經多次深入這些地方拍攝綺麗的北國風光。今年2月和3月份,我再一次踏上了去芬蘭和挪威的拍攝徵途。北極圈內的氣候極其惡劣,對器材要求很高。對我來說,選擇戶外風光攝影器材必須綜合考慮各種需求。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10秒、ISO:100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11-24mm f/4L USM

光圈:F4、快門:6秒、ISO:3200

    當然首先我需要高畫質,這就需要一個優秀的機身,還有高素質專業鏡頭群。除此之外,風光攝影的口號是「壞天氣就是好天氣」,極端天氣才能出大片。一個能經受各種惡劣環境的相機系統極為重要。試想一下,再高級的相機,碰到颳風下雨就沒法拍,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24-70mm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13秒、ISO:100

    我每年帶不少攝影團,見過團員的各種各樣的相機。我自己也擁有太多型號的機器。我知道有些機身和鏡頭指標看起來非常好,可是氣溫低了或碰到水汽就可能罷工。對風光攝影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70-200mm f/4L IS USM

光圈:F16、快門:1/8秒、ISO:100

    今年的行程裡,我攜帶了佳能的EOS 5D4機身,還有EF 11-24 f/4 L USM, EF 24-70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 L IS USM, 和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等鏡頭。

第一站——芬蘭,雪包樹的奇蹟

    芬蘭的拉普蘭地區,每年 10 月就進入冬季,到往年的 5 月春天才姍姍來遲。長達大半年的嚴酷冬季,反而成了這裡的特色。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眾的地點,不像其他風景名勝地那樣如雷貫耳,可全世界的內行玩家,卻喜歡在最寒冷的季節裡,來到這裡滑雪,玩雪地摩託,乘狗拉雪橇,住冰雪酒店,洗桑拿浴,躺在透明的玻璃屋頂酒店的床上看星空和北極光。 這一切獨特體驗都讓人難忘,但對風光攝影師來說,這裡最吸引人的,是冰雪包樹。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

光圈:F4、快門:30秒、ISO:400

    北極圈裡極其寒冷的天氣,使得積雪在樹上多日不化。日久天長,每一顆樹上數百噸重的積雪變成了厚厚的冰殼, 徹底把樹包裹起來。每一顆樹,都是大自然創造的一個雕塑。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 鏡頭: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F6、快門:1/1250秒、ISO:100

    等我們到了目的地,當地的幾個朋友告訴我們,"你們今年又幸運又不幸。不幸的是,聖誕節前雪包樹很漂亮,後來突然暖冬,全都化了,然後山上綠色一片。幸運的是, 上一周天天大雪,天氣非常糟糕沒法出門。可這一周山上白雪皚皚非常漂亮,雖然雪包樹沒剩下幾顆,但雪壓樹也很美。」 

    好吧,既來之則安之。當天下午,我們開車到了山腳下。穿上雪鞋,開始登山。山上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歡迎我們的是漂亮的日落和火燒雲。我特別喜歡逆光片,光影非常戲劇化。但這樣的大光比場景,傳統上需要包圍曝光然後曝光合成。現在為了保險和高畫質,我依然會包圍曝光。但得益於EOS 5D4的高寬容度,很多時候這樣的場景我們可以一張拍下,不需要後期曝光合成了。

    拍攝這樣的場景,要注意儘可能不讓高光過曝(太陽周邊過曝很正常,不刺眼過曝才不正常)。地面景物非常暗,但沒關係。細節都被RAW文件記錄了下來。下圖就是例子。


高動態範圍場景處理演示,通過RAW文件,將暗部細節提亮

    我們只要在後期裡對這張RAW文件(注意必須是RAW文件。不能用JPG拍攝)提亮暗部就可以了。

    具體到這一張,我在後期加了曝光,然後再提亮暗部,壓一下高光,照片就很漂亮了。此外我還加了一些對比度,同時降低飽和度。


EOS 5D4高動態範圍表現,可以輕鬆實現暗部欠曝區域無損提亮效果

    此外,冬天拍攝的時候需要戴手套真是麻煩透了,索性EOS 5D4採用的觸控螢幕設計,這時就非常方便了。我只需要輕觸LCD屏幕畫面,相機就自動完成對焦並進行拍攝。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250秒、ISO:100

    EF 24-70mm f/4L IS這隻鏡頭,小巧且細節解析能力不俗,同時兼具防抖特性,在風光拍攝中,這隻鏡頭是我應用最多,也是出片率很高的一支鏡頭。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0、快門:1/30秒、ISO:100

    太陽越來越靠近地平線,我繼續往山頂走。陽光色彩從金黃變成了玫瑰紅。這玉樹瓊花的場景,太美了。積雪越來越深,雖然有雪靴,但依然一不小心雪就過到大腿。很多時候我得解開背上的攝影包,躺平了才能想辦法自救出來,否則會越陷越深。 

    山頂的樹開始少了,只剩下稀稀拉拉幾棵雪包樹。山頂狂風大作,吹起積雪,非常寒冷。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640秒、ISO:100

    冰雪沒有徹底把樹包裹起來,但放眼望去,這場景依然非常魔幻。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6秒、ISO:100

    天黑了,我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厚厚地積雪裡走下山,回到停車場後,一看汽車上的溫度計,零下29度!山頂更冷一些,再加上大風,體感一定超過零下40度。


車上溫度顯示零下29度嚴酷低溫

    汽車上顯示外面是零下29度,手機視頻截圖。

    第二天清晨起床,天不亮就到達了另外一個山腳下。前天剛下完雪,昨天已經有人在山腳下走過,留下了軌跡。據說他們走了一半回頭了,前面的雪太深沒法走下去。

     我穿上雪靴,順著別人踏過的小路穿過林海雪原上山。如果不穿雪靴的話,一腳下去雪至少到大腿根部。


穿越林海雪原,只為趕上初陽

    穿雪靴在山下走的時候,雖然很累但也還可以對付。等到了山上就困難了。這裡很多地方是新雪,沒人走過。我身背沉重器材,就算是穿碩大的雪靴,一腳下去也會陷的很深。在陡峭的山坡上真是舉步維艱,有時候100米的路要走大概10到20分鐘。 

    雖然是零下30到40度的低溫,我依然急得冒汗,緊趕慢趕,總算在日出第一縷陽光照亮地面的時候,趕到了山頂。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魔幻的雪包樹。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70-200mm f/4 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200秒、ISO:200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70-200mm f/4 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400秒、ISO:200

    在如此嚴寒的地方拍攝,我的佳能EOS 5D4變成了這般模樣:


    當然風光攝影,自然也離不開超大廣角,EF 11-24mm F4L這類的「大燈泡」鏡頭。特別是在夜景極光和星空的拍攝中,超大廣角能帶來更為震撼的臨場感。同時,作為L級紅圈鏡頭,出色的密封性能設計,更是能讓其在嚴酷的拍攝環境中保持穩定而可靠的工作狀態。


手機視頻截圖

芬蘭的玻璃屋頂酒店

    在芬蘭特別是拉普蘭地區,有一些極具特色的玻璃屋頂酒店。有人說在芬蘭看北極光最浪漫的方式,就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寒天氣中,躺在溫暖的小屋的床上,透過360度全景玻璃,欣賞頭頂上北極光飛舞。我知道夜晚天氣會非常寒冷,而且會有北極光出現。可是作為一名風光攝影師,我不能躺在小屋裡看極光。我必須走出去,在冰天雪地的戶外拍攝場景。

    夜晚到底有多冷?出門誰會帶溫度計啊。但我有手機。天氣預報顯示現在這個地區的實際氣溫是零下19度,體感溫度(Feels like)超過零下26度。這時候是晚上7:24。


    我站在雪地慢慢拍攝,等待北極光的出現。不要怪這花絮照片和錄像不清晰。環境實在太暗了,錄像又不能進行幾秒到幾十秒長曝光。ISO12800和大光圈能拍到這樣的錄像已經很不錯了。

    一會兒,手機報告體感溫度下降到零下28度了。這時候,我們的另一臺某型高端相機已經罷工。

    等到近10點的時候,北極光總算出現。今晚的北極光不算大爆發,但天邊那一條綠色光帶還是很美麗。 

拍攝現場圖片:


    最終用EOS 5D4得到的拍攝結果是這樣的: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11-24mm f/4 L USM

光圈:F8、快門:8秒、ISO:800

    等拍攝完,我兩隻腳已經幾乎快失去知覺了。我覺得有點奇怪。我經歷過的惡劣環境太多了。零下19度實際氣溫和零下28度體感溫度按道理不應該真這麼冷啊。


    回到車上(大概100-200米之外),一看車上的溫度計,我才知道手機上的預報是不對的。現在手機上顯示這個區域實際氣溫零下17度, 體感溫度零下25度。但這個點的戶外實際溫度是零下28度!體感溫度我估計在零下35到38度左右。怪不得我冷得受不了。怪不得有的相機罷工。


    可在如此寒冷的情況下,EOS 5D4依然能繼續拍攝。


零下28度的環境下,汽車外的EOS 5D4依然能繼續拍攝。

    事實上,我用佳能單眼相機的時候從來沒擔心過它的抗凍性能,以前多次在實際溫度零下40度的環境拍攝,它從來沒讓我失望過。零下28度對它其實不算啥。

    題外話:第二天我開始覺得全身無力,然後開始發燒。後來確診流感,昏睡了7-8天才好。其實我經歷過太多極端天氣,但這次寒冷摧毀了我的免疫力,加上今年是全世界流感大爆發年,導致病毒入侵。我上次得流感,還是20年前的事了。

繼續追趕雷射的腳步 如夢如幻的羅弗敦群島

    從病床上爬起來沒多久,我再次帶上EOS 5D4來到了挪威的羅弗敦群島。在《北半球最美的漁村》一文裡,我這樣描述過羅弗敦:曾經是遙遠而不可及,隱世而獨立的,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羅弗敦群島近年來成了全世界風光攝影師最嚮往的地點之一。這裡有絕美的峽灣,雄偉的山峰,夢幻的海灘,還有童話世界般的一個個彩色小漁村。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

光圈:F1.4、快門:3.2秒、ISO:1600

    雖然這裡每一個季節都各有特色,但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選冬季。白雪皚皚的山峰,冰凍的海灣,還有神秘的北極光 -- 冬季才是羅弗敦最美的季節。羅弗敦和拉普蘭緯度非常相近,都是北極圈內的北緯66度左右。她們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很近。但兩者的氣候截然不同。拉普蘭地處內陸,冬天的特點就是極寒和冰雪。羅弗敦是海洋性氣候,天氣變化無常。上午還是大雪紛飛,下午就可能是陽光普照,到了傍晚可能狂風大雨。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拍攝冬景,我一般只需要考慮抗寒性能,因為幾乎不可能下雨。但在羅弗敦不一樣,這裡對相機的抗惡劣環境有另外一番嚴苛的考驗,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4秒、ISO:100

    我還記得那天剛下飛機,開車前往酒店。狂風吹得車搖晃,可夕陽下的遠山實在太美了。我緊急停車,一下車就見識了狂風和地面的冰雪,差點就摔倒在地。穩住神,換上EF100-400mm F4.5-5.6 IS II USM長焦鏡頭,我拍下了這張此行我最喜歡的照片。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F8、快門:1/2000秒、ISO:100

    黃昏中,利用長焦鏡頭特有的視角壓縮效果,將遠處的雪山和背後的雲海收到一個畫框中,出色的色彩層次和高動態也成就了這張照片脫穎而出的優勢。

    雪後的峽灣清晨,總是如夢如幻。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1/8秒、ISO:100

    這些紅房子和這座山頭是羅弗敦的名片。這座山幾乎是垂直從海平面拔起,必須是剛剛下完新雪,山上才能是白色。一般雪停後幾小時,雪就會被風吹走,露出黑色巖石。因要用無人機拍攝航拍,所以為了減輕重量,我沒帶11-24鏡頭。看見山頭如此漂亮的雪,我必須用廣角鏡頭拍一張。怎麼辦?我用24毫米端拼圖,拍下了這個場景。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8、快門:1/20秒、ISO:100

    弗羅敦夜晚的北極光大爆發時刻,漫天飛舞的極光女神讓人無法入睡。我們一直拍到凌晨4點才收工。配合11-24mm鏡頭的寬廣視野,以及耐寒性和耐用特點,也讓我這一夜的瘋狂拍攝收穫滿滿。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

光圈:F4、快門:6秒、ISO:3200

    第二天夜裡幸運之神再次光顧,北極光繼續爆發。更加精彩的是今天海面波濤洶湧,礁石上的海浪非常出彩。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11-24mm f/4 L USM

光圈:F4、快門:6秒、ISO:3200

    拍了幾張橫版之後,我決定換成豎構圖,開啟了EOS 5D4機內的延時攝影功能,就這樣不斷拍下去。這些圖片在後期可以組成一個美麗的延時動畫,展示了如精靈般在天空舞動的北極光。

(EOS 5D Mark IV北極光延時視頻)

    因為我是拍攝了一組RAW照片,其中任何一張照片,都可以拿出來作為單張攝影作品。此外由於我們對靜態圖片畫質要求遠比動態高,我們可以做進一步處理。比如EOS 5D4的ISO 3200,6秒曝光其實還是比較乾淨的,作為視頻很好,作為單張照片上雜誌也毫無問題,但我對畫質要求極高,我希望每一張作品都能列印成1-2米大。

    我選了幾張照片處理,在Photoshop裡進行平均降噪,結果是極大地降低了地面的噪點,畫面乾淨了很多。此外我還大幅度降低曝光,單獨拍攝了一張地面燈光然後曝光,避免了黑夜裡燈光部分過曝。天空我篩選了幾張北極光形態最美的,下圖是其中之一。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11-24mm f/4 L USM

光圈:F4、快門:6秒、ISO:3200

    我還記得兩天大雪後的那個清晨,我們凌晨起床,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這個號稱北半球最美的小漁村。雪後的漁村格外寧靜,藍調夜色下的燈火特別溫暖。


機身:佳能EOS 5D Mark IV,鏡頭:EF 24-70 f/4L IS USM

光圈:F11、快門:30秒、ISO:100

    藍調過去,我再一次打開EOS 5D4的延時攝影功能,每隔5秒拍攝一張,讓相機自動不斷地拍下去,等著霞光照亮山頭的那一刻。誰知道這一等就是3個多小時。期間天氣很快起風,水面不再平靜。然後下起了雨夾雪,到後來變成連續不斷的雨。然後雨雪過後轉晴。我拍攝了1200多張照片(為了節省電池和存儲卡,中途有長時間陰雨天,天空沒變化的時候,中斷了一段時間)。後期做成了延時攝影:

(EOS 5D Mark IV延時風光視頻)

寫在最後的話

    經過這一次的極限拍攝,不僅僅對我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同樣對EOS 5D4和陪著我戰鬥的這幾隻鏡頭是一次考驗。風寒嚴酷的環境中,拍攝每一張讓我心動的場景都來之不易,機身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鏡頭出色的成像效果,和卓越的耐寒防護性能,也讓這次拍攝的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題外話:世事實在難料。我們到達挪威的那天,這個國家沒有一起確診的新冠病毒病例。等一周後我們離開的時候,病人增加到了100多。再過一周,新冠病毒在全歐洲爆發,挪威關閉國境。 

    雖然下面幾個月全世界會很艱難,但我相信人類一定會很快戰勝病毒,回歸正常生活。我也一定會重新回到北歐這片美麗的土地來拍攝。

02佳能5D Mark IV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帶上EOS 5D4記錄遷徙——挑戰生態瞬間_佳能 5D Mark IV_數碼影音...
    更重要的它還是一個天然屏障,大型鳥群在這種比較開闊的灘涂上,通過建立預警機制,能夠提前預警來自猛禽的威脅,對於抵禦天敵起到很大的作用。對於生態攝影來說,同樣面臨鳥類預警機制的挑戰,意味著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因此,我們需要更長焦距的鏡頭,比如我此次配備的就是一支800MM F5.6L和600MM F4L III加2倍鏡的鏡頭組合。
  • EOS 5D4伴我挑戰微觀生態世界
    二十年前,偶然在南海的一個小島上,一處無人居住的山谷裡,我發現有一群不知名的蝴蝶在此集體越冬。從此,便開始了我與蝴蝶,與這微觀生態世界的不解之緣。我的攝影之路,也從傳統的新聞、風光、紀實、旅遊,全面轉向「昆蟲的微觀生態世界」。
  • 歐洲多地現極端天氣 北極圈內罕見高溫達32℃
    日前,瑞士警方發起「熱狗運動」,鼓勵狗主為愛犬穿上鞋子,以免在路上行走時爪子被燙傷。據英國《衛報》報導,歐洲北極圈也收到極端氣溫侵襲。衛報援引歐洲氣象網站「惡劣天氣(severe-weather)」數據稱,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班納克7月30日測到32攝氏度的氣溫,挪威其它部分地區甚至測到更高溫度。
  • 北極圈內小鎮氣溫高達38攝氏度
    【新華社微特稿】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上揚斯克報告出現38攝氏度高溫天氣,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2日報導,上揚斯克向公眾提供的天氣信息顯示,當地20日最高氣溫為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 北極圈出現38℃罕見高溫天氣
    高溫預警,強降雨和洪澇災害侵襲,這個夏天,高溫酷暑的溼熱天氣一直伴隨著人們。城市化的進程速度很快,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城市中的綠色越來越少,每到夏天來臨,人們仿佛被蒸煮一般,溫室效應愈加明顯。
  • 捷豹團隊打破北極圈內牽引滑雪速度世界紀錄
    捷豹團隊打破北極圈內牽引滑雪速度世界紀錄2017-10-04 16:2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但與在澳大利亞內陸拉一輛公路列車相比,最近這次在北極圈內的挑戰,速度要快上了不少。據悉,捷豹團隊藉助一輛 XF Sportbrake,將滑雪者牽引到了 117 英裡/小時(188 公裡/小時)的極速,並創下了「在北極圈內牽引滑雪板的新世界紀錄」。需要指出的是,此舉並不僅僅是為了搶佔媒體頭條,也是為了證明某些車載功能的有效性,比如全地形進階控制和自適應路面響應。
  • 極端天氣接連肆虐全球 北極圈氣溫達30攝氏度
    央視網消息: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6日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極端天氣在全球接連發生,無疑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高溫肆虐歐洲 北極圈氣溫達30度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正在經歷一波罕見的高溫天氣侵襲,除了忍受熱浪煎熬的西歐、南歐等地區,北歐地區也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由於天氣異常乾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報告大約50起森林火災。
  • 北極圈內最高氣溫或創紀錄達到38°C
    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韋爾霍揚斯克鎮(Verkhoyansk)氣溫達到創紀錄的38°C。世界氣象組織(WMO)正在尋求核實這項監測記錄。韋爾霍揚斯克鎮WMO在獲得更完整的天氣數據信息後,將把這些信息轉交給調查小組進行「天氣和極端氣候檔案」的驗證,評估有關這個觀測值是否是北極圈內整個區域的最高氣溫記錄
  • 北極圈氣溫居然高達32℃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
    北極圈氣溫居然高達32℃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前階段的時候,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傳播,讓人看了都會心碎!視頻裡面是一隻肌肉萎縮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正在垃圾桶中尋找食物,眼神中充滿了悲傷、無奈。在一些比如像瑞典、冰島、芬蘭、挪威等等這些深入北極圈的國家,今年夏天的氣溫也都是突破往年的記錄。而北極圈內的很多地方已經燒起幾十場森林大火。比如今年7月份的瑞典平均氣溫也比往年的氣溫多出3、4攝氏度,很多地方均創下幾百年來的氣溫最高點。
  • 北極圈罕見32℃高溫 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
    它試圖趴在其中一塊上,但這些浮冰都太小了,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就在幾天前,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到32℃,讓冰川迅速融化。網友們評論,最該上熱搜的事,沒有上熱搜。NASA數據顯示: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 EOS 5D4伴我挑戰微觀生態世界(全文)_佳能 5D Mark IV套機_數碼...
    二十年前,偶然在南海的一個小島上,一處無人居住的山谷裡,我發現有一群不知名的蝴蝶在此集體越冬。從此,便開始了我與蝴蝶,與這微觀生態世界的不解之緣。我的攝影之路,也從傳統的新聞、風光、紀實、旅遊,全面轉向「昆蟲的微觀生態世界」。
  • 小米在北極圈內開設專營店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Gizmochina發布的消息稱,小米在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市開設專營店。據悉,該商店為小米在俄羅斯的第151家專營店。新的商店位於Murmansk Mall商場內,該商場非常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摩爾曼斯克為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該市位於巴倫支海科爾灣的東岸。
  • 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北極圈罕見32℃,北極熊或40年內滅絕
    本文原標題:《四大洲同現極端高溫天氣!北極圈罕見32℃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迎來滅絕》前段時間,一段令人心碎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畫面顯示一隻肌肉萎縮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正在垃圾桶中覓食。
  • 奮爸帶奮豆去北極圈看極光,既是真正的避暑,又讓奮豆大開眼界!
    假期正好趕上高溫天氣,古輝老師交代大家注意安全,奮豆卻不以為然。臨近假期,正好碰上高溫天氣,古輝老師特意囑咐同學們在注意安全,出行遊玩的時候要注意身體,千萬不要中暑了。星太奇讓古輝老師大可放心,這次假期他們全家人都去海邊玩,不會中暑的,星太奇一邊幻想著在海裡遊泳的場景,一邊得意地炫耀著。
  • 生活在北極圈內的林蛙
    然而,當告訴你蛙類也能夠在極地生活時,你不免會感到詫異,像這種全身皮膚裸露且體溫隨著外界變化的小動物是怎麼適應嚴寒的極地生活的,這嚴重與我們所理解的常理不符。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主角——美洲林蛙(Rana sylvatica)就是一種可以在北極圈內生活的蛙類。嚴格地說,美洲林蛙廣泛地分布在北美大陸上,從亞熱帶的美國喬治亞州到嚴寒的阿拉斯加,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倩影。
  • 實拍北極圈內的壯美秋色
    實拍北極圈內的壯美秋色
  • 極端高溫天氣「烤」驗四大洲 北極圈一些地區超30℃
    極端高溫天氣「烤」驗四大洲 北極圈一些地區超30℃ 原標題:   這是世界天氣史上罕見的一組「熱」鏡頭——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同時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內一些地區氣溫超過30℃,高溫延續使得北極圈內森林火災頻發;中國連續22天發布高溫預警……
  • 世界上唯一地處北極圈的城市,聖誕老人的故鄉
    不知何時,羅瓦涅米在不少遊客的心裡,和極光劃上了等號,其實我們更願意給他和聖誕老人等同在一起。羅瓦涅米被稱為北方女皇,拱衛北極圈拉普蘭的第一大城市,是名副其實聖誕老人的故鄉。01時間芬蘭的森林覆蓋率也很高,所以羅瓦涅米的雨雪時間蠻多,我當時去的時候,是十月份,天氣一致陰雨綿綿,偶爾夾雜著小雪。所以去羅瓦涅米建議在深冬時節去,北方的樺樹林,加上哥德式建築的尖頂,會更美。
  • 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達到38℃,今年夏天我國氣溫能有多高?
    據人民日報報導, Verkhoyansk是俄羅斯位於北極圈內的邊遠小鎮,6月20日,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打破了北極圈內最高氣溫記錄。38℃,這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天氣事件,它是發生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的。
  • 加拿大巴芬島——北極圈內的原始荒原(圖)
    世界第五大島——巴芬島就是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是北極圈島嶼中面積最大、最多人居住的地方,並且也是風景最秀麗的地方。  從最北端的伯德(Bordeur)半島出發穿越巴芬島,第一階段是滑雪前行。拖著重達200磅的雪橇,穿行於怪石嶙峋的峽谷,你馬上就會發現,地形的複雜性遠遠大於地圖給你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