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極圈內的林蛙

2021-02-22 中國科普博覽

每當提到生活在極地的動物時,也許每一個人腦海中都會立刻聯想起那些渾身被厚厚的皮毛所覆蓋的動物,比如北極熊、北極狐、企鵝和雪兔,等等。然而,當告訴你蛙類也能夠在極地生活時,你不免會感到詫異,像這種全身皮膚裸露且體溫隨著外界變化的小動物是怎麼適應嚴寒的極地生活的,這嚴重與我們所理解的常理不符。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主角——美洲林蛙(Rana sylvatica)就是一種可以在北極圈內生活的蛙類。嚴格地說,美洲林蛙廣泛地分布在北美大陸上,從亞熱帶的美國喬治亞州到嚴寒的阿拉斯加,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倩影。生活在極地的美洲林蛙只是它們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就是這一小部分林蛙上演了屬於兩棲動物的抗寒奇蹟。

事實上,動物界一直是奇蹟發生之地,很多深海魚類、昆蟲、甚至蜥蜴都具有「令人髮指」的抗寒能力。然而基於兩棲動物的生理特徵,美洲林蛙的抗寒能力更令人驚異,並驅使科學家們去探索它們的奧秘。

極地林蛙的抗寒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極度嚴寒的時候,林蛙體內三分之二的體液處於冰凍狀態,它們仍然能活下來;其次,更難以置信的是,在冬眠的時候,林蛙的呼吸和心臟甚至處於停止的狀態,這種狀態意味著它們體內的代謝同樣被停滯,而這種停滯甚至能夠持續數天至數周;最後,在北極圈漫長的冬季中,林蛙要面臨這樣多次的停滯/活躍的轉變。

同質園實驗(common garden experiment)是進化生理學家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目的是把不同個體放到同樣環境中,以排除環境因素對實驗的影響。科學家們把分別來自阿拉斯加和俄亥俄的美洲林蛙放到一起進行關於耐寒的同質園實驗,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個體都有抗寒的能力,但阿拉斯加林蛙的耐寒能力顯然更強。俄亥俄林蛙能夠忍受零下4攝氏度的低溫,而阿拉斯加林蛙則能夠忍受最低零下16攝氏度的低溫。這個結果暗示,美洲林蛙自身的個體可塑性(self-plasticity)和進化適應(adaptation)都對它們的抗寒力有所貢獻。

進一步對美洲林蛙進行生理檢測,科學家發現極地林蛙體內的一些物質的積累,可能有助於抗寒,這其中包括了血糖、尿素和一種未知的溶質。對大多數動物來說,長期處於零下嚴寒的溫度下,由於組織液結冰的緣故,會使得細胞逐漸收縮脫水,最終導致細胞死亡。而對於極地林蛙,由於血糖和尿素等溶質濃度的升高,會降低體內組織液的凝固點,限制了體內組織液結冰的數量,最終達到保護的目的。此外,一種未知溶質被發現在極地林蛙中含量增加,這種物質可能也與抗寒能力相關,儘管它的性質還沒有被鑑定,但已經被作為了將來的研究方向。

這就是能夠在北極圈內的嚴寒中生活的美洲林蛙,對它們的研究除了能夠為科學殿堂的積累添磚加瓦而外,也可能會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貢獻。普遍的一個看法是,這種抗寒的機制能夠用於將來人類移植器官的保存當中。那麼,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作者:PSG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csar.blog.kepu.cn/

圖片均來自Costanzo et al. (2013) (參考資料1)

參考資料:

1. Costanzo et al. 2013. Hibernation physiology, freezing adaptation and extreme freeze tolerance in a northern population of th wood frog.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6, 3461-3473.

2. Wood frog: http://en.wikipedia.org/wiki/Wood_frog#Geographic_range

=================

歡迎關注中國科普博覽微信號,搜索「中國科普博覽」即可找到我們。科普,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林蛙劃入水生動物背後的隱憂
    林蛙只有卵和蝌蚪期在水中,成體都在陸地生活,所以劃為水生動物很多人不能接受。 此前,大家早有傳聞,劃與不劃不同意見各方爭論很激勵。其實保護林蛙陣營的環保人士也早有心理準備。 管理通知透露重要信息: 第一,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撈相關蛙類野生資源;確需捕撈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報經相關漁業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區域和時間內,按照限額捕撈。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與很多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人一樣,黑龍江伊春人王憲斌很小就捕食東北林蛙。「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在王憲斌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一隻東北林蛙可以賣5毛錢,在當時是不小的數字。那時候沒有禁捕令,被瘋狂捕捉的東北林蛙,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瀕臨滅絕。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探索東北林蛙養殖。
  • 林蛙和雪蛤的區別是什麼?
    林蛙和雪蛤區別:雌性雪蛤體內的輸卵管幹品俗稱林蛙油、蛤仕蟆油、雪蛤油,與熊掌、猴頭、飛龍並稱長白山四大山珍,在國有上千年的服用歷史,明、清時被列為宮廷貢品,在醫學上素有「軟黃金」、「動物人參」之美譽。蛤士蟆具有明顯的潤肺養胃、滋陰補腎、補腦益智、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能。林蛙,肉質鮮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餚。
  • 林蛙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今天給大家來分享林蛙養殖,林蛙學名為中國林蛙( Ranatemt rartachensi),又稱蛤蟆、黃蛤蟆、油蛤蟆、金雞蛤蟆、蛤士蟆、田雞等,其分布範圍廣,但以東北三省居多。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食、藥、補為一體的珍貴兩棲類動物。食用,被人們譽為山珍;藥用,被古今醫家視為寶。因而林蛙(本書如無特殊說明,所述林蛙皆指中國林蛙)及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暢銷,而且價格高昂,一直呈供不應求的局面。
  • 禁野令下 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人養蝌蚪天養蛙」東北林蛙也叫「雪蛤」,生長在東北地區。每年冰雪時節,東北林蛙需要在水下冬眠100多天,它被視為集藥用、滋補和美容於一體的名貴蛙種。過去50年來,東北林蛙養殖業發展迅猛,成為蛙類養殖行業的主力軍。與很多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人一樣,黑龍江伊春人王憲斌很小就捕食東北林蛙。「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
  • 小米在北極圈內開設專營店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Gizmochina發布的消息稱,小米在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市開設專營店。據悉,該商店為小米在俄羅斯的第151家專營店。新的商店位於Murmansk Mall商場內,該商場非常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摩爾曼斯克為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該市位於巴倫支海科爾灣的東岸。
  • 實拍北極圈內的壯美秋色
    實拍北極圈內的壯美秋色
  • 怪,青蛙橘紅色 這是日本林蛙冬天呈紅色,有毒
    日本林蛙和柑橘的顏色極其相似。 記者 朱翔 攝   浙江在線11月25日訊11月24日上午,義烏稠城街道下華店幼兒園陳園長致電新報兄弟連新聞熱線85454000提供報料:前天,我和孩子們在幼兒園附近撿到一隻青蛙。奇怪的是,這隻青蛙居然是橘紅色的。面對孩子們的疑問,我可犯了難。
  • 北極圈內最大城市——摩爾曼斯克
    首府摩爾曼斯克市臨巴倫支海的科拉灣,深入北極圈以內300公裡,是北極圈內最大城市。摩爾曼斯克也是北極地區唯一不凍的天然良港,為北極航道往來船隻提供破冰服務的核動力破冰船艦隊在此停靠。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遊客赴摩爾曼斯克旅遊。賞峽灣風景和參觀世界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等成為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旅遊項目。
  • 北極圈內小鎮氣溫高達38攝氏度
    【新華社微特稿】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上揚斯克報告出現38攝氏度高溫天氣,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2日報導,上揚斯克向公眾提供的天氣信息顯示,當地20日最高氣溫為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北極圈的族群與分支究竟是哪個種族刺殺了4萬多年前的猛獁象,科學界尚無定論。
  • 中國衛星傳回照片:北極圈內發現「末日巨洞」,被瑪雅人說準了?
    北極作為無主之地,近幾年來環境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受到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圈內的凍土層和冰川開始融化之路,所有的科學家們感到擔憂,因為凍土層內很有可能蘊藏著大量的遠古病毒。巧合的是,前段時間我國衛星意外拍到了一張照片,在北極圈內竟然出現了眾多「末日天坑」,是什麼原因造成北極圈內出現巨洞呢?
  • 疫情之下,億萬東北林蛙就要醒來,數十萬蛙農在焦急等待什麼?
    那麼在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禁令下,作為東北特有的兩棲物種林蛙會被禁食嗎?東北林蛙又名雪蛤,主要生存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因其自身營養及藥用價值,因此成為當地捕撈食用對象,加上林蛙生存環境的縮小及惡化,野生狀態下的林蛙資源瀕於滅絕邊緣。
  • 捷豹團隊打破北極圈內牽引滑雪速度世界紀錄
    捷豹團隊打破北極圈內牽引滑雪速度世界紀錄2017-10-04 16:2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但與在澳大利亞內陸拉一輛公路列車相比,最近這次在北極圈內的挑戰,速度要快上了不少。據悉,捷豹團隊藉助一輛 XF Sportbrake,將滑雪者牽引到了 117 英裡/小時(188 公裡/小時)的極速,並創下了「在北極圈內牽引滑雪板的新世界紀錄」。需要指出的是,此舉並不僅僅是為了搶佔媒體頭條,也是為了證明某些車載功能的有效性,比如全地形進階控制和自適應路面響應。
  • 挪威一家人北極圈內自建溫室屋 看極光真方便
    最特別的是,這棟房屋不但是在北極圈內,而且是世界上最環保房屋之一。夫婦兩人都非常地崇尚自然環保的永續生活設計。他們在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桑德霍尼島(Sandhornoy)上,用自建的住房展示了自己的理念。這座生態住房佔地240平方米,外面修建了一個直徑為175米德半圓形玻璃罩,整座房子的形狀就像一個因紐特人的冰屋一般。
  • 堅決支持央視揭露東北林蛙養殖弊端 望加大生態文明系列報導
    但近期,我會與參加訪談的專家、製作節目的央視記者童盈都遭到了一些林蛙養殖戶在網絡上的惡意攻擊,我們發現他們是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的網絡暴力行為,稱其節目是虛假新聞,專家是胡言亂語。仔細調查不難發現,這些人散布謠言,都是一個「利」字當頭,其目的就是為食用野生林蛙合法化做最後的掙扎,為繼續謀取林蛙巨額商業利潤做最後的反抗。
  • 北極圈氣溫居然高達32℃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
    北極圈氣溫居然高達32℃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前階段的時候,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傳播,讓人看了都會心碎!視頻裡面是一隻肌肉萎縮骨瘦如柴的北極熊正在垃圾桶中尋找食物,眼神中充滿了悲傷、無奈。可是無論觀眾多麼希望攝影者能夠救助這些北極熊,就算救下了也是不能解決根本原因,如果等到這些攝影者回家呢,這些北極熊還是要回到原來的生活,還是沒有食物可以食用,即便是他們救下這一兩隻北極熊,可是整個還有那麼多的北極熊需要救助,北極也是只能解決一時之需,等待這些北極熊的,仍然是死亡!在一些比如像瑞典、冰島、芬蘭、挪威等等這些深入北極圈的國家,今年夏天的氣溫也都是突破往年的記錄。
  • 北極圈內的黃種人,老婆孩子是大家的,還允許妻子懷上客人的孩子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受到很多的壓力,所以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到外面去旅遊,在旅遊的時候選擇目的地,一些人就會選擇那些充滿原始風光的原始部落。然而這些原始部落所在的地方往往都是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環境惡劣比較難以到達。在北極圈內就住著一群比較原始的人,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因紐特人,又叫愛斯基摩人。
  • 北極圈罕見32℃高溫 北極熊或在40年內滅絕
    就在幾天前,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到32℃,讓冰川迅速融化。網友們評論,最該上熱搜的事,沒有上熱搜。NASA數據顯示: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7月15日,瑞典Karbole地區發生森林火災圖/ CFP冰島冰山脫落沉入大海據CNN報導,瑞典、冰島、芬蘭、挪威這些深入北極圈的國家,今夏的氣溫已經破紀錄了。北極圈內已經燒起數十場森林大火。
  • 特羅姆瑟午夜陽光馬拉松 北極圈內奔跑體驗極晝
    特羅姆瑟馬拉松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北的馬拉松賽事  極晝是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太陽24小時都在地平線以上的現象,這種現象只會出現在南極圈和北極圈內  北極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  特羅姆瑟是挪威北部的海港城市,位於北緯69°20ˊ,是北極圈裡最大的城市。每年從5月中旬到7月中旬,特羅瑟姆便進入了極晝時間。  特羅姆瑟馬拉松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北的馬拉松賽事,從1989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辦一屆午夜馬拉松,「日不落」是其最大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