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支持央視揭露東北林蛙養殖弊端 望加大生態文明系列報導

2020-11-25 網易新聞

(林蛙被捕獵後被曬成幹出售)

今年3月21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特別節目《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一場疫情,讓最嚴野生動物監管提上日程,也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按下快捷鍵。野生動物,再一次深處輿論中心,可它們是誰,我們真的了解嗎?央視對穿山甲、果子狸、長江白鱘、林蛙、王錦蛇等十種動物告白,訴說生存境況的危機;生態鏈、棲息地、飲食陋習等十大熱點話題,引發大眾的思考;曾經合法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又將將何去何從?節目中邀請的諸多業內環境、生態專家為觀眾科普野生動物知識,傳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此來引發人們重視那些因「口腹之慾」造成的野生動物瀕危狀況,這是一檔具有正能量,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的好節目。但近期,我會與參加訪談的專家、製作節目的央視記者童盈都遭到了一些林蛙養殖戶在網絡上的惡意攻擊,我們發現他們是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的網絡暴力行為,稱其節目是虛假新聞,專家是胡言亂語。仔細調查不難發現,這些人散布謠言,都是一個「利」字當頭,其目的就是為食用野生林蛙合法化做最後的掙扎,為繼續謀取林蛙巨額商業利潤做最後的反抗。

林蛙戶針對央視的報導,在網上發表不實言論,惡意中傷,誤導從事養殖野生動物從業人員對抗人大的決定,性質十分惡劣,是有組織的陰謀活動,所提出的質疑滑稽可笑。

對此,綠會提出自己的看法,綠會堅決站在央視報導的立場上,支持禁食野生動物和支持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回顧這幾年央視報導的歷程,2018年央視新聞重拳出擊,報導以《黑龍江伊春:林蛙下山越冬,遭遇半路攔截「滅絕式」捕獵》為題,揭露了黑龍江伊春林區非法捕獵林蛙的亂象。報導提到,伊春境內的湯旺河、依吉密河、歐根河、呼蘭河等流域存在大量的「旱亮子」,「嚴重的甚至把一座山都層層包圍了起來」。報導認為,這是一種滅絕式的獵捕手段,養殖戶與林業部門通常只有一紙養殖合同書,缺乏法律所要求的馴養繁殖許可證、種蛙產地證明、檢疫證明、市場經營許可等手續,實際上是「以養殖為名,行獵捕之實」。

在東北,所謂的林蛙「養殖」就是佔據林地,進行毀林挖池,而後非法捕獵,春、秋兩季利用林蛙上山、下山習性捕獵林蛙。在林區,大量溝系、水系被承包出去,有些人「只抓不養」「林蛙養殖不了」這些是當地婦孺皆知的事情。幾十年來這種長期存在的現象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權錢交易的黑色利益鏈條,溝系承包也都是有錢有關係的人才能夠做到,而且承包費用沒有具體標準,每個地方都不一樣。還打起了「扶貧、解決就業」的旗號,為牟取暴利披上「華麗」的外衣。甚至有許多學界的知名學者也參與其中,有學者牽頭在某些國家級「保護協會」下面專門成立了三級協會組織——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3月12日,民政部發布通告稱,某動物保護協會違反「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的規定,對其做出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裁令其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等9個三級機構)。那些年,以這個委員會為名,公開開展林蛙養殖的學術探討和養殖技巧交流會,一些老闆林蛙養殖大戶成了該委員會的組織者、領導者,與專家一起形成所謂的「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這個產業涉及中種苗、飼料、養殖、運輸、食品藥品加工等多個行業,他們自稱每年5000億元的產值利潤,年產100億隻林蛙。然而,這些年,他們的養殖模式一直遭到外界學者質疑和批判,在學界爭論已久,林蛙養殖對生態的隱患顯而易見。十年前關於東北林蛙養殖帶來的種群遺傳結構改變、林蛙養殖帶來的滅頂之災等等方面的論文、學術報告十分之多。林蛙,無法實現人工養殖技術,這早已是林業系統的共識。一些人認為,毋庸置疑,養殖戶售賣的林蛙實質上就是野生林蛙,就是野生動物。而林蛙作為森林裡的基石物種,在一定區域內,無論是增加或者減少,都對生態平衡都具有嚴重影響,對自然資源的健康與否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養殖帶來的生態問題不容小覷。

2019年12月30日,央視財經頻道再次調查林蛙售賣產業鏈:號稱養殖,卻捕自保護區!當「瀕危物種」成了搖錢樹,森林生態誰來守護?再次揭露林蛙養殖亂象,這次記者仍然是上一次的記者,報導的問題更為嚴重,所謂的「人養蝌蚪天養蛙」養殖模式,原來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養,林蛙「養殖場」竟然在我國首批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內。在這裡,人送外號李大蛤蟆擁有多家林蛙售賣的門店,保護區裡有大大小小的上百的蛙池。

(此圖為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內的林蛙池)

密密麻麻,其實從衛星拍攝的類似養蛙池數不勝數,遍布在長白山系、大小興安嶺山脈,以及黑龍江、松花江的各個支流水系周邊。在黑龍江伊春鐵力市鹿鳴林場,來看忠寶雪蛤基地下圖。

(忠寶雪蛤養蛙池)

還有很多溝系都如航拍圖這樣,每一個紅點都是一個蛙池,這些蛙池都挖在了生態良好的區域,蛙池密布。

(其它養殖場養蛙池)

有學者認為,林蛙養殖這個領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同時也是亟待清理的腐敗死角。作為第一個敢於揭露林蛙養殖亂象的記者童盈,社會各界都非常欽佩,揭開了維持已久的黑色利益鏈條的鍋蓋子,觸碰了諸多人的利益,在別有用心之人的唆使下,不明真相養蛙人參與辱罵央視行列,仇視有責任感的記者和專家。但與此同時,通過各種方式也在不斷收到社會各界發來的鼓勵央視記者童盈這份責任心和勇氣的話語。

近期,這些養蛙人又颳起了所謂禁食野生動物是引火燒身,使得中國抗疫被動,導致國外向中國索賠等歪理邪說,這充分證明了這是一股很惡的黑勢力!養殖大戶組織人專門在網絡上對作為「生態吹哨人」的新聞記者,以及有責任感的生態專家進行惡意攻擊,在生態文明的當今,實為時代之恥辱。

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這是一次巨大的歷史性突破和文明進步。

4月8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中,「半人工養殖」模式下的東北林蛙沒有納入名錄中。國家林草局也隨即下發關於穩妥做好禁食野生動物後續工作的通知(林護髮〔2020〕42號),要對合法養殖與非法養殖予以區分,對以食用為目的和非食用性利用予以區分,合理測算合法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因禁食野生動物可能面臨的損失,科學評估返貧致貧風險,為當地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但是,我們認為,野生動物屠宰運輸中帶來的風險也不可忽視,國家應當進一步修法對野生動物的商業性人工繁育和利用加強管控,包括藥用、毛皮獲取等,同時採取有力措施,幫助現有商業性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利用行業退出和轉型。

同時,我們也建議央視加大此類節目的報導,加大對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這對於公眾正確認識自然、保護自然十分必要,這也是國家媒體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就在這一年,蛙類專業委員會及其大力推廣的東北林蛙養殖業遭遇了一場危機。2018年9月19日,央視財經頻道以《黑龍江伊春:林蛙下山越冬,遭遇半路攔截「滅絕式」捕獵》為題,報導了黑龍江伊春林區非法捕獵東北林蛙的現象。
  • 禁野令下 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2018年9月19日,央視財經頻道以《黑龍江伊春:林蛙下山越冬,遭遇半路攔截「滅絕式」捕獵》為題,報導了黑龍江伊春林區非法捕獵東北林蛙的現象。報導提到,伊春境內的湯旺河、依吉密河、歐根河、呼蘭河等流域存在大量的「旱亮子」,「嚴重的甚至把一座山都層層包圍了起來」。「旱亮子」是東北方言,指用來捕捉東北林蛙的塑料膜。
  • 疫情之下,億萬東北林蛙就要醒來,數十萬蛙農在焦急等待什麼?
    自上個世紀80年代,東北三省人工養殖林蛙逐漸興起,養殖技術逐步成熟完善,養殖規模逐步擴大,上下遊林蛙產業從業人員眾多。全國林蛙產業從業人員統計表客觀地說,東北林蛙人工養殖,不但滿足了人們對這一獨特美味的追求,還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最主要的是人為地保護了這一物種在自然界的種群規模。
  • 林蛙劃入水生動物背後的隱憂
    今年疫情以來,東北林區的林蛙養殖大戶一直在以各種形式表達意願,希望國家能把林蛙產業保留,保障林區一些人的基本收入來源,可以說理由是「動情動理」,這些詞誰聽了都會感到無理由拒絕,什麼民生、扶貧、困難戶、基本生存手段等等……
  • 兩部門規範蛙類保護管理:東北林蛙等按水生動物管理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存在交叉管理、養殖歷史較長、人工繁育規模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國林蛙(東北林蛙)、黑龍江林蛙等相關蛙類,由漁業主管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 林蛙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大家好,我是小李養殖技巧。今天給大家來分享林蛙養殖,林蛙學名為中國林蛙( Ranatemt rartachensi),又稱蛤蟆、黃蛤蟆、油蛤蟆、金雞蛤蟆、蛤士蟆、田雞等,其分布範圍廣,但以東北三省居多。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食、藥、補為一體的珍貴兩棲類動物。
  • 但「瀕危物種」成了搖錢樹,森林生態誰守護?
    林蛙竟成「補品」 網上大肆銷售近期,央視財經記者發現在抖音、快手售賣林蛙幹、林蛙油的視頻多起來,而用微信朋友圈售賣的也不少,寫著順豐快遞發貨、包郵等信息。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已然成為一些人銷售林蛙的主要渠道,並以野生林蛙、養顏大補等字樣吸引眼球。
  • 兩部門發文規範蛙類保護管理:黑斑蛙、東北林蛙等由漁業主管部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5月29日發布《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進一步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根據專家研究論證意見,對於目前存在交叉管理、養殖歷史較長、人工繁育規模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國林蛙(東北林蛙)、黑龍江林蛙等相關蛙類(以下簡稱「相關蛙類」),由漁業主管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根本是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 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具有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升華,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這5種蛙類可以人工養殖了!按水生動物管理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對於目前存在交叉管理、養殖歷史較長、人工繁育規模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國林蛙(東北林蛙)、黑龍江林蛙等相關蛙類(以下簡稱「相關蛙類」),由漁業主管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 你支持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臺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央視曝光:這種國家瀕危動物下山越冬,竟遭「滅絕式」獵捕......
    近日,央視就播出了黑龍江鐵力林業局施業區內依吉密河和歐根河水系存在部分養殖戶用「旱亮子」違法違規捕捉林蛙的調查。調查情況播出後,鐵力林業局成立並派出由資源林政、公安森偵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專項調查組,對違法違規捕捉林蛙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對依吉密河流域發現的1處「旱亮子」依法拆除,其他相關水域正在摸排中。
  • 新華社北京世園會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_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世園會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_新華網蒼翠的大山、清澈的河流、多彩的民俗……大苗山的綠水青山圖,是八桂大地生態畫卷的一個縮影。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新華社重磅推出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讓我們一起俯瞰大美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家園更美麗。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一、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必須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誌性的重大戰役,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認真貫徹落實「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
  •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必須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打好標誌性的重大戰役,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認真貫徹落實「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
  • 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統籌推進,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治理汙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 吃蛤蟆是東北的特色麼
    吃蛤蟆是東北的特色麼魯善子轉載▼標籤:蛤蟆 蟾蜍 林蛙分類:鄉土鄉情南方吃田雞,北方吃蛤蟆,這是傳統特色大菜。但是,我都不喜歡,聽著就有點心裡不適,何況是吃了。小時候聽家人說東北的蛤蟆特別好吃,是因為姥爺去過東北,那裡經常吃蛤蟆,而且是很好的一道菜。
  • 林蛙和雪蛤的區別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雪蛤這種動物,這種動物在我國並不多見,主要在東北地區要多一些,雪蛤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為雪蛤是可以吃的,而且其營養價值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