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地球影響的增長速度是工業化前700倍

2020-11-28 科學網
人類對地球影響的增長速度是工業化前700倍
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只是威脅人類依賴的地球自然系統的眾多因素之一

 

美國馬裡蘭大學知名科學家帶領的一個國際團隊(包括五名美國科學院院士)發表新的研究論文指出目前廣泛應用於環境、氣候和經濟政策的氣候模式缺少了關鍵性的雙向反饋,沒有充分考慮到重要社會系統變量如不平等性、消費和人口。

作者們在論文中展示了大量證據表明在模型中亟需包括地球系統對人類的一系列反饋機制,並且提出一種未來建模的新框架,可為政府決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現實的指導。

論文的合作者來自於不同大學(美國馬裡蘭大學、美國東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布朗大學)和研究機構主要(聯合全球變化研究所JGCRI、大學大氣研究所組織UCAR、全球環境與社會研究所IGES、日本RIKEN研究所和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這篇以"Modeling Sustainability: Population, Inequality, Consumption, and Bidirectional Coupling of the Earth and Human Systems"(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lookup/doi/10.1093/nsr/nww081)為題的文章指出,地球系統組分(大氣、海洋、土地和生物圈等)不僅為人類社會系統(人類及其生產、分配和消費活動)提供水、能源、生物和材料等輸入,也吸收和處理著人類系統排出的汙染和其它廢物。論文指出資源利用、土地利用變化、排放和汙染的快速增長使人類己成為地球自然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力。這些變化同時也會反饋給人類造成嚴重後果,影響人類健康和福祉、經濟增長和發展,帶來移民和社會衝突問題。然而這種雙向反饋作用(雙向耦合)並未包括在當前模型中。

論文所發表期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同一期中對該文章進行了亮點報導,指出綠色革命後(1950年)溫室氣體CO2、CH4、N2O的大氣濃度變化速率相比工業化前增加了700、1000和300倍(見下圖)。

論文的主要作者,馬裡蘭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家 Safa Motesharrei 表示,從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變化中可以看出,人口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對地球的總影響程度。這在1750年工業革命和1950年綠色革命的前後對比非常明顯。1950至2010年其間人類總影響(總人口數量與GDP的乘積)年均增長4%,其中人口增長(1.7%)與人均GDP增長(2.2%)的貢獻十分接近。這相當於人類總影響每過17年會翻一番,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論文作者之一、聯合全球變化研究所政治學家 Jorge Rivas 表示,要理解這些人類影響則必須考慮到經濟的不公平性。發達國家的人均資源使用量是發展中國家的5到10倍,1850到2000年的累積溫室氣體排放量中超過四分之三都是發達國家造成的。

論文作者之一、馬裡蘭大學地理學家 Klaus Hubacek 補充說,如果將國家內部的不平等考慮在內的話,這種貧富差距就更大。例如,全球有50%人口的日收入不足3美元,75%人口不足8.5美元,90%人口不足23美元。這種不平等造成了前10%人口帶來的碳排放量幾乎和後90%人口一樣多。

這項研究表明經濟不平等、人均消費和總人口的增長都會導致人類影響的快速增加,但是地球-人類系統模型中的地球組分未與這些人類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力(人口結構、不平等、經濟增長和遷移)實現相互作用以及雙向耦和。

現有模式中一般都是使用外生、獨立變量來表徵這些驅動力。本文作者之一,美國工程院院士以及馬裡蘭大學著名教授 Eugenia Kalnay 指出,缺少雙向耦合使得當前模式在模擬地球-人類系統時遺漏重要的反饋機制,這就如同試圖使用複雜的大氣模式來預測厄爾尼諾,然而其中海洋表面溫度卻來源於外部、獨立的預測值(例如由聯合國做出預估)。如果沒有包括真正的反饋機制,那麼就無法對耦合系統進行預測,模型會很快與現實脫離。

論文作者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Mark Cane(最近榮獲了Vetlesen獎以表彰為開發出首個成功預測厄爾尼諾現象的海氣耦合模式)指出,忽略地球和人類系統之間的雙向耦合會導致我們錯失一些對地球和人類命運至關重要,甚至起決定性的東西。

論文作者之一,美國東北大學公共政策和城市學院主任Matthias Ruth教授表示,如果不對人地系統之間這些關鍵反饋實現動態模擬,那麼人類所面臨的環境挑戰可能會被大大低估了。此外,政策和投資在系統動態中的主動作用也沒有被明確的反映出來。相反,模型中的幹預中幾乎都被設計為一種外部成本。這種建模思路對解決一些最緊迫挑戰時作用有限。

國際知名地球系統科學家 Carlos Nobre(最近獲得Volvo可持續發展環境獎,表彰其在理解和保護亞馬遜做出的貢獻)表示:該文章強調了人類所面臨除氣候變化外的其他壓力,以及對長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包括減少不平等必要性。社會和經濟公平可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也要減緩人口增長速度,主動減少人類的環境足跡。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哥德堡大學August Röhss講席教授陳德亮先生評論到:地球系統經歷了持久的和最近增強的人類活動的幹擾。我們的未來將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正確理解和合理管理我們對地球系統的影響。這項研究用一個耦合模型對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賓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和傑出教授 Michael Mann評論到:我們不能將人口增長、資源消耗、化石燃料燃燒和氣候風險等問題分開。他們都是耦合動態系統的一部分,如論文作者所示,這些因素都具有造成社會崩潰的潛在後果。這種影響意義非常重大。

可持續性的建模:人口、不公平性、資源消費,地球和人類系統的雙向耦合。網址: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3/4/470/2669331/Modeling-sustainability-population-inequality 和 https://doi.org/10.1093/nsr/nww081 和 PDF 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pdf/3/4/470/10871064/nww081.pdf (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人類影響為新地質時代地球系統變化主因
    報告包含有關氣候狀況的詳細信息,介紹了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和大氣濃度趨勢;強調了土地利用和能源等關鍵部門實現基本社會經濟轉型的緊迫性,以避免危險的全球升溫以及可能出現的不可逆轉的影響;研究了可支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工具。  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峰會的科學諮詢組表示:「報告對在人為氣候變化、人類迄今為止的應對、未來全球氣候的深遠變化等影響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的地球系統狀況進行了統一評估。
  • 地球自轉速度逐年增長,誰影響地球運轉速度?會影響人類生存嗎?
    人類作為地球產物,地球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可是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再次提出了一個全新理論,地球的自轉時間正在加快,如果地球自轉時間持續加快的話,會對地球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地球自轉變慢地球自轉一天是24小時,自從地球誕生開始,開啟了自轉和公轉,這是因為地球受到太陽系內的星球引力影響,再加上慣性,才讓地球開啟了自轉和公轉,可是最開始的地球自轉速度非常快,根本不適合生命出現,地球自轉24小時,是經過後期科學家們長時間的測量得出的結果,實際上24小時這一數字並不準確,每天都會出現偏差。
  • 人類對地球影響有多大?新礦物爆炸式增長,地球已進入「人類世」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工業革命時期至今,地球上新礦物質的激增速度令人咋舌,這種前所未有的礦物質晶體多樣化程度甚至超過了23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科學家認為,如果沒有人類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爆發性事件,這也佐證了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新礦物的激增集中在過去200年裡,與地球45億年的歷史相比可以說是瞬間的增長。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的數據,地球上共有5208種礦物質。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比如,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這就是一個包含了很多塵埃、氣體、暗物質和恆星等物質的星系。它們依託於重力的束縛作用,聚集在了同一個星系背景之下。在星系的組成部分中,往往都存在著星團、多星系統和不同的星雲。而對於像銀河系這樣較大的星系而言,其中心通常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一種質量介於100萬到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類型,而黑洞的增長速度,通常情況下又和星系的大小成正比。
  • 如果地球突然以2倍速度旋轉,會發生什麼?
    如果地球突然以2倍速度旋轉,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的一天會從24小時直接縮短為12小時,並且受離心力增強的影響,你的體重會比之前減少1公斤左右。赤道地區將成為一個極其危險的區域,並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大部分人開始向安全的地方遷移,自此,以赤道為分割線的地球南北方將被徹底隔離。半年後地殼活動開始日益加劇,世界各地的火山接連噴發,濃煙遮天蔽日,整個地球開始陷入一片黑暗,受氣流改變的影響,全球的溫度也開始大幅波動。晝夜溫差甚至達到了50攝氏度。
  • 人類生態耗竭已超五成 2030年需要兩個地球資源
    生態足跡,是指為滿足人類的資源消費和吸納廢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數量。簡單理解,「生態足跡」可以直觀地顯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消耗了多少地球資源」。  報告指出,過去30年裡,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50多倍。然而,迅速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集約化也增加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
  • 它是地球的6400萬億倍,如果地球也這麼大,人類會怎樣?
    它是地球的6400萬億倍,如果地球也這麼大,人類會怎樣?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地球的面積似乎就已經非常的廣闊的,雖然我們如今有了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以及隨時能夠溝通的通訊工具,但是相比於我們人類,地球依舊是非常的寬廣,當然,這也僅僅是相比於我們人類而言。
  • 700份目擊報告發現火球流星,對人類有何影響?地球會有危險嗎?
    700份目擊報告發現火球流星,對人類有何影響?地球會有危險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生之中如果能和心愛的人一起看一場流星雨,就是生命中最浪漫的事情。流星在很多的小說和電視劇裡也都被賦予了愛情這一含義。它往往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心願,或者是在情侶對坐的時候營造一種非常浪漫的氛圍。
  • 比預想的還要快10倍!地球磁場的變化速度太快了
    地磁場方向在兩種地球動力學模式和GGF100中的快速變化情況。美國「優睿科」網站7月6日報導,英國利茲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速度可能比之前認為得快10倍。
  •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會怎樣?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球在自轉,不同地區的自轉線速度不同,緯度越高速度越慢。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高,達到時速1674公裡。相比之下,在北緯或南緯60度的自轉線速度僅為赤道的一半,時速為837公裡。如果把地球自轉速度加快每小時一公裡,赤道上的海平面就會上升幾釐米,因為水從地球兩極轉移到那裡。事實上,地球過去的自轉速度要比現在快。4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天為21.5小時。而在40億年前,地球剛形成之後不久,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現在的4倍,一天僅有6小時。這不禁令人好奇,如果現在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達到40億年前的水平,那麼除了一天時間變得更短之外,還會帶來什麼影響?
  • 地球已進入人類世 人類的責任更大了
    儘管如此,AWG工作組還是按計劃要在2021年前向國際地層委員會提交一份關於新地質年代的正式提案,這也意味著過去一直議而不決的以人類世劃分地球自然歷史的一個重要時代將塵埃落定。在地球誕生和發展的46億年歷史中,人類產生的時間極為短暫,不值一提,但是人類產生後對地球的影響和作用又是前所未有的。
  • 人類進化速度加快100倍 公元3000年是轉折點
    人類進化速度比過去快得多  人口增長使基因突變機率大增,基因調整是為了在地球上存活  作為地球物種的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傳統的觀點是,人類進化已經停止,甚至轉向退化。然而,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  ,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
  • 宇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黑洞,比銀河系中心黑洞還要大萬倍
    宇宙中任何的物體都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黑洞也不例外,它通過吞噬宇宙間的物質而不斷成長,而最近有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增長最快的黑洞比之前見過的任何黑洞都要快。天文學家表示,黑洞在誕生之後會以最大可能的速度增大,但大都是以太陽的數千倍的質量開始增長,黑洞的增長速度都有一個大小限制,按照地球時間來算的話,增長速度最快的黑洞每天的質量一天50倍以上。
  • 「超級酶」降解塑料速度快6倍
    來源:新華網英國和美國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將兩種能降解塑料的酶結合在一起,可以將原先僅靠一種酶降解塑料的速度提高6倍。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和多家美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名為PETase和MHETase的兩種酶混合在一起,它們降解塑料的速度比只用PETase快2倍,而如果把兩種酶結合成一種「超級酶」,降解速度比單獨用PETase快6倍。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21世紀地球面臨的重大災難。科學研究證實,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滅絕。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物種中有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他們預測,如果保持這一速度,現存物種的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目前,面臨危險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原因很簡單。現在我們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例如,6500萬年前,有超過10萬種植物,現在有20萬種。也就是說,如果一半的物種滅絕了,那就意味著滅絕的物種比任何時候都多,因為我們的地球從未見過如此多樣的植物。
  • 地球磁場即將重啟,磁場反轉速度比歷史速度快10倍?
    地球磁場是保護人類的關鍵,可以讓地球免受宇宙輻射和太陽風的影響,但是每隔百萬年左右,地球磁場就會發生磁極翻轉,南極和北極將發生交換。
  • 人類進化速度加快100倍 公元3000年將是轉折點
    人類進化速度比過去快得多  人口增長使基因突變機率大增,基因調整是為了在地球上存活  作為地球物種的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傳統的觀點是,人類進化已經停止,甚至轉向退化。然而,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
  • 百度智能雲過去一年收入增長兩倍,全行業首發」AI工業化智能公式」
    開幕式上,百度副總裁、智能雲事業群組總經理尹世明公布了百度智能雲過去一年的成績單:以ABC及」雲+AI」為核心戰略,百度智能雲過去一年用戶數、收入翻倍增長,流量和伺服器三倍增長,成為中國增速第一雲廠商;Canalys和SynergyResearch兩大國際機構經過市場調研後均一致認為,百度智能雲在中國公有雲市場中排名第四,穩居第一陣營;百度智能雲創造了很多個
  • 物種滅絕速度加快1000倍?科學家:人類讓全球進入第二滅絕潮
    比如說如果非洲羚羊滅絕了,獅子吃不飽,就會改吃水牛,水牛的消耗量不斷增大,最終突破了繁衍需要的最低數,水牛滅絕了,獅子吃不到水牛,最終也只能滅絕了……所以說,物種滅絕的速度是累積的,只要開始加速,就會越來越快。那麼,為什麼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了呢?科學家表示:這全是人類的鍋。
  • 人類目前製造的最快物體,工業化有多牛,超越想像的極限
    自從工業化出現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開發速度越來越快的車輛和設備。不管是為了實現更快的旅行,還是出於對速度的熱情或其他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出現了幾款速度驚人的機器,超越了所有可以想像的極限。今天就來看看人類目前製造的最快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