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張曉霞 劉常連 劉旭 記者 鄒維榮
今年是中國航天創建60周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唯一一座發射高軌太空飛行器的中心,執行的航天發射任務超過中國航天發射總數的40%。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功勳累累的火箭發射塔架。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可以看到西昌發射場的兩座火箭發射塔架,較遠處的是老塔架,建成於1982年,較近處的建成於1990年,就是這次執行天鏈一號04星發射任務的塔架,現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就被包裹在它的裡面,這座塔架採用的是目前我國獨一無二的雙塔架結構,由70餘米高的固定塔架和90餘米高的活動塔架兩部分共同組成。
在過去的26年裡,這座火箭發射塔架曾經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並即將完成第69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數量最多的一座火箭發射塔架。活動塔部分重4700噸,託舉著它沿鐵軌運行的就是底部的64個直徑1米的承重輪,其中32個主動輪、32個從動輪,由8臺42千瓦的電機驅動運行。
西昌發測站地面設備站站長黃玉林介紹,這個塔架主要作用就是火箭轉場過來之後為火箭提供一個測試的環境,主要承擔的任務是轉場吊裝,火箭的分系統測試,還有總檢查測試的一些工作。這個塔上還有很多附屬的設備,比如加注用的管路。
在火箭發射前8小時,活動塔開始以每分鐘10米的速度撤離至120米外的停放位置。隨後由固定塔完成對火箭的低溫加注和發射前3小時的測試工作。固定塔有10根電纜擺杆懷抱著火箭,這些擺杆被形象地稱為「臍帶」,除了固定火箭,它們還向火箭源源不斷地輸送燃料、供氣、充電以及調節體溫。直到發射前一小時,固定塔的迴轉平臺開始打開;發射倒計時90秒的時候,擺杆也隨之打開。
記者進入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塔架內部的大封閉區。由於衛星對溫溼度和潔淨度的要求極高,所以衛星和火箭在這裡進行對接工作的時候,需要全封閉作業,除了將所有空隙封閉嚴實,控制室溫在20攝氏度左右、溼度40%,潔淨度達到10萬,相當於醫院無菌手術室的要求,還要在地面鋪上防靜電材質,以求萬無一失。
西昌發測站站長陳華強介紹,在撤出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確保活動塔撤塔開動之前的準備工作做到位,在活動塔開的時候不會對固定塔發生幹涉,不會對火箭發生幹涉。火箭最下方的綠色圓形平臺就是火箭的發射臺,可以進行旋轉調整,來控制火箭發射的精確度。
(攝影:劉常連,劉旭,劉文勇,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