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2021-01-07 中國軍網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張曉霞 劉常連 劉旭 記者 鄒維榮

今年是中國航天創建60周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唯一一座發射高軌太空飛行器的中心,執行的航天發射任務超過中國航天發射總數的40%。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功勳累累的火箭發射塔架。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可以看到西昌發射場的兩座火箭發射塔架,較遠處的是老塔架,建成於1982年,較近處的建成於1990年,就是這次執行天鏈一號04星發射任務的塔架,現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就被包裹在它的裡面,這座塔架採用的是目前我國獨一無二的雙塔架結構,由70餘米高的固定塔架和90餘米高的活動塔架兩部分共同組成。

在過去的26年裡,這座火箭發射塔架曾經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並即將完成第69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數量最多的一座火箭發射塔架。活動塔部分重4700噸,託舉著它沿鐵軌運行的就是底部的64個直徑1米的承重輪,其中32個主動輪、32個從動輪,由8臺42千瓦的電機驅動運行。

西昌發測站地面設備站站長黃玉林介紹,這個塔架主要作用就是火箭轉場過來之後為火箭提供一個測試的環境,主要承擔的任務是轉場吊裝,火箭的分系統測試,還有總檢查測試的一些工作。這個塔上還有很多附屬的設備,比如加注用的管路。

在火箭發射前8小時,活動塔開始以每分鐘10米的速度撤離至120米外的停放位置。隨後由固定塔完成對火箭的低溫加注和發射前3小時的測試工作。固定塔有10根電纜擺杆懷抱著火箭,這些擺杆被形象地稱為「臍帶」,除了固定火箭,它們還向火箭源源不斷地輸送燃料、供氣、充電以及調節體溫。直到發射前一小時,固定塔的迴轉平臺開始打開;發射倒計時90秒的時候,擺杆也隨之打開。

記者進入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塔架內部的大封閉區。由於衛星對溫溼度和潔淨度的要求極高,所以衛星和火箭在這裡進行對接工作的時候,需要全封閉作業,除了將所有空隙封閉嚴實,控制室溫在20攝氏度左右、溼度40%,潔淨度達到10萬,相當於醫院無菌手術室的要求,還要在地面鋪上防靜電材質,以求萬無一失。

西昌發測站站長陳華強介紹,在撤出前有很多準備工作,要確保活動塔撤塔開動之前的準備工作做到位,在活動塔開的時候不會對固定塔發生幹涉,不會對火箭發生幹涉。火箭最下方的綠色圓形平臺就是火箭的發射臺,可以進行旋轉調整,來控制火箭發射的精確度。

(攝影:劉常連,劉旭,劉文勇,趙亮)

相關焦點

  • 探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臺:北鬥騰飛背後的「風雲人物」
    驅車從西昌市一路向北,顛簸輾轉一個多小時抵達大涼山峽谷腹地,遠遠看到兩座發射塔架巍峨矗立在那秀山麗水間,就進入了發射場區。「發射場選址在此,就是因為峽谷中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有利於發射場的整體布局。」發射場區相關領導吳承德告訴記者。1970年12月,國家正式批准在西昌建立我國第三個航天發射場。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據悉,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並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 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模擬發射演練獲得成功
    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模擬發射演練獲得成功   兩座發射塔架矗立雲天,巨大的擺杆徐徐擺開。新年伊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進一步增強參試人員的感性認識與操作技能,提高人機結合水平,完善應急處置方案與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發射試驗能力,決定在以往崗位訓練與任務演練的基礎上,開展全程模擬發射演練,為後續衛星發射奠定堅實基礎。演練現場,模擬發射的場面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技術陣地演練現場,遙測系統JY-342A設備在一次測試中出現一瞬間的抖動。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2月6日電 題:滿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黃國暢、王玉磊、何習果冬日的川西大涼山腹地,暖陽高照。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原標題: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丨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荔枝軍事
    1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接連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   據悉,此次任務是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是中心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衝刺階段的關鍵之戰,更是西昌航天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檢驗之戰,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 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丨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裡,西昌發射場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在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徵程上,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新高度。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據悉,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並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的,且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視頻]記者探訪日本宇宙發射中心——種子島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不久前,記者遠赴日本列島南端的種子島,探訪了位於這裡的日本航天研究中心和發射中心,這也是中國電視媒體首次走進這座略帶神秘色彩的島嶼。
  • 【發射場上】文昌市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闞遠志 鄭懷周 廖宸) 3 從校服到工作服 他們的追夢路寫滿了詩意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許平平和胡學平,是大家公認的一對神仙夫妻,他們雙雙紮根大涼山,奮戰在航天測發一線的關鍵崗位。
  • 冕寧,當一顆顆衛星發射升空人們記住了西昌,發射場地其實在冕寧
    在大家的認知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在西昌境內,其實它的發射場地行政隸屬應該在冕寧。衛星發射場位于冕寧縣澤遠鎮封家灣。目前中國衛星發射中心共有四個:分別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和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火箭殘骸精準定位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前,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獲悉,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後,藉助新研發的火箭殘骸信息處理與發布系統,落區工作人員僅用25分鐘就找到了發射火箭助推器殘骸,而此前完成這項工作短則幾小時,長則大半個月。這一系統的研發團隊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姚勝生介紹,系統順利通過任務檢驗,標誌著我國火箭殘骸精準定位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 發射在即,走近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塔架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於11月上旬擇機發射,這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推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前夕,記者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周湘虎的帶領下走近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塔。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從2000年開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起中國北鬥系統的發射任務20年間59顆北鬥衛星由於三種軌道都是中高軌道,而當時在中國只有西昌發射場具備發射中高軌衛星的能力,因此,西昌與北鬥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何才能將59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到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時間緊、任務多。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10-27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美俄火箭「發射塔架」大比拼,哪家更快更強?三家主要區別在哪
    這裡是中國最南端的航天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場,我們看長徵五號發射時背後的發射塔架,這個發射平臺的高度相當於24層樓,整個平臺重量超過兩千噸,最上方的平臺面積近600平方米,我國的火箭發射就是憑藉這個神似大樓的發射塔發射升空。由此可見中國與美國、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方式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那麼中美俄三家火箭發射塔大比拼,哪家技術更強,三者間又有著什麼區別呢?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新華社西昌10月15日電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王玉磊、黃國暢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50年來,我國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其中有9顆是從西昌奔向太空的,目前仍有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觀測能力,綜合性能達世界先進水平。    誰又曾想到,這個中心在1984年第一次執行發射任務時,請的是當地老農和彝族同胞上山幫忙觀測天氣。1997年第一次發射風雲衛星時,卻又因為天氣原因被迫推遲。
  •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高軌遙感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高軌遙感衛星!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10月12日0時57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