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3年翻兩番
達茂旗是包頭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邊境牧業旗。過去,由於單一的畜牧業產業局面,該旗一直戴著貧困、落後的帽子。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達茂旗一改過去盯著糧食求溫飽的做法,轉向瞄著產業找富路,大力發展鋼鐵、稀土、能源、口岸、旅遊、乳業、肉業、薯業八大立旗產業和優勢產業,使全旗經濟3年邁出了三大步。3年裡,該旗創造了GDP和財政收入翻兩番,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月平均工資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項指標翻一番的奇蹟。
去年,達茂旗以良好的發展勢頭,進入了全國西部地區12個省市888個縣市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行列,並且成為西部百強中競爭力動態呈上升趨勢的10個縣市之一。
據達茂旗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達茂旗將加快推進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快速提升綜合經濟競爭力,力爭使全旗財政收入達到4億元以上,進入自治區旗縣區財政20強行列。
馬鈴薯長成金豆豆
「大石頭溝村張萬的90畝馬鈴薯賣了5萬元!」
「張懷生一家三口在馬鈴薯交易市場打工,一個月收入5000多元!」
「我已經和立凱公司打過招呼了,明年要和他們籤訂100畝的馬鈴薯種植合同。」
現在,包頭市達茂旗農民聊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馬鈴薯。其實不光是農民,自從達茂旗將「養牛種薯奔小康」確立為主要發展思路以來,全旗上下圍繞著馬鈴薯不斷書寫大文章。3年過去了,綠色馬鈴薯成為達茂旗效益最好、最讓農民賺錢的農作物之一,全旗構築起了陰山北麓的馬鈴薯「三最」。
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
去年,達茂旗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5萬畝,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7%,其中脫毒種薯就有20萬畝,年可提供優質種薯2.5億公斤。據測算,使用高級別脫毒種薯較普通種薯畝均增產20%~30%,增收370元。
為了引導農民積極種植脫毒種薯,達茂旗在全旗範圍內大力實施微型薯「一分地工程」,即農戶戶均種植一分地的微型薯,通過擴繁留作種薯。去年,達茂旗拿出38萬元補貼款,推廣微型薯760萬粒,受益農戶達90%。通過3年擴繁,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全旗35萬畝大田的種植需要了。
同時,該旗還建成了科技含量較高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具備年生產微型薯500萬粒、脫毒苗100萬株的能力,對全旗種薯繁育起到了帶動和輻射作用。另外,他們還引進內蒙古立凱薯業公司等龍頭企業,集中擴繁5000畝馬鈴薯。今年,全旗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至此,陰山北麓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初具規模。
最大的專用薯生產基地
今年達茂旗專用薯種植面積為5萬畝,年初就與百事集團、海德集團等三大龍頭企業籤訂了5000噸的訂單。去年,專用薯每公斤價格較普通薯高0.4元,每畝增收300多元。 烏克鄉農民高小平採用高壟種植法種植的13畝專用薯產量達到2萬多公斤,收入1.8萬多元。同年,達茂旗還首次從美國引進10套大型自走式噴灌圈,集中種植專用薯5000畝,發展高效節水與高科技種植相結合的模式化栽培示範項目。另外,達茂旗還積極引進馬鈴薯小型高壟耕作、播種、深松、施肥等組合機具300多套,不斷提高馬鈴薯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今年,全旗專用薯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成為陰山北麓最大的專用薯生產基地。
最大的反季節銷售市場
儘管去年馬鈴薯的價格始終高於往年,但是達茂旗收穫的4.37億公斤馬鈴薯僅出售了2.35億公斤,佔總量的54%。「開春的價格一定會更好」,大書吉鄉農民張天蘭胸有成竹地說。其實,真正讓達茂旗農民胸有成竹的是這幾年業已形成的1.5億公斤的馬鈴薯貯存能力。
自2001年以來,達茂旗先後建成貯量達600噸的大型馬鈴薯儲窖50座、60噸的中小型貯窖2060座。馬鈴薯入窖後,放到來年春天,質量不受什麼影響。有了大貯窖,達茂旗成了陰山北麓最大的反季節馬鈴薯銷售市場。
全力做好反季節銷售工作的同時,達茂旗還不斷加大馬鈴薯應季銷售市場的建設,建成了文公、石寶、烏克3個馬鈴薯中心交易市場,應季銷售能力達1.5億公斤。另外,他們還招商建設了3個生產能力在3000噸以上的精澱粉加工廠。以往最讓農民們發愁的小薯、機械損傷薯、綠頭薯今年首次銷售一空,而且價
達茂旗速寫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邊境牧業旗。該旗地處我國北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88.6公裡;總人口11萬,其中少數民族1.6萬人;土地總面積18177平方公裡,轄4個鎮5個鄉8個蘇木74個行政村。該旗冬季嚴寒漫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秋季涼爽多風,降雨量少。該旗地域遼闊,資源富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1.66萬平方公裡的天然草場和66萬畝耕地,已經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達32種之多,世界「稀土之鄉」白雲鄂博就在該旗境內。
滿都拉口岸:通向蒙古俄羅斯的大通道
2002年12月23日,達茂旗滿都拉邊境口岸首次開關過貨,標誌著自治區42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新添了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標誌著包頭市結束了沒有口岸的歷史。時至今日,滿都拉口岸已經運行兩年多,進出口貨物和貿易額連連攀升,成為達茂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亮點。更重要的是,該口岸已經成為呼市、包頭市兩個城市通向蒙古國、俄羅斯的陸路大通道。
滿都拉口岸距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136公裡,距包頭市市區288公裡,距呼市289公裡,距蒙古國哈登寶力格縣100公裡,距烏蘭巴託市500多公裡,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的對外開放的二類口岸,開放時間為每年3月、5月、8月和11月的16至30日。
根據口岸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聯檢部門的要求,自開關以來,達茂旗逐年加大滿都拉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構建自治區一流的開放口岸。去年,達茂旗投入資金200萬元,對滿都拉口岸實施了水、暖管網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關區網絡、免稅店、貨場、通道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使原有的關區面積擴大了1倍多,還配備了計算機、電熱風幕、電子顯示屏、電視衛星接收器等辦公和生活設施,使滿都拉口岸具備了口岸報關報檢和畜產品優質化驗的硬體條件,成為呼和浩特關區首家實現口岸電子報關、報檢和運用畜產品油脂化驗技術的季節性口岸。
目前,滿都拉口岸已經成為呼和浩特關區準入門檻低、收費項目少、管理與服務體系完善、通關條件和貿易環境良好的重要口岸之一。
與發展口岸貿易同步,達茂旗積極開發了參觀軍營、邊防哨所、國門、中蒙邊界界碑、口岸聯檢和走訪牧民家庭等旅遊項目,豐富多彩的旅遊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感受邊境生活,領略地道的蒙古族風情。
自滿都拉口岸開通以來,達茂旗烏蘭牧騎與蒙古國哈登寶力格縣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去年6月口岸開關期間,烏蘭牧騎作為弘揚民族文化的信使、溝通感情的紐帶赴蒙古國哈登寶力格縣進行了為期3天的慰問演出,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觀眾場場爆滿。
農民成了合同工
9月20日,記者走進達茂旗石寶鎮紅井灘園區時,正是中午時分,幾十名村民剛好三五成群地下班回來。據介紹,前不久的一紙合同將這些農民變成了工人。
今年4月,達茂旗石寶鎮紅井灘園區的150戶農民與內蒙古立凱薯業公司籤訂了合同,將園區內80%的土地出租給立凱公司,合同期10年。
去年因為連續死了兩頭奶牛返貧的段愛玲如今全然不見了一臉的愁容,她扛著鐵鍬與同村的幾個姐妹說笑著往家走。「我們兩口子都在立凱公司上班了,每天工作8小時,每人每天30元,一年工作六七個月,兩人能掙1萬多元。我家租給立凱公司15畝地,一年租金1500元。」段愛玲興奮地說。
談話間,村民慄四四的農用車停在了路邊,慄四四去年開車給立凱公司拉運化肥、籽種,收入了1.2萬多元。他向記者介紹:「今年我除了租給立凱公司25畝地外,把剩餘的20畝地也租給了別人,每畝每年85元。現在我們一家人都給立凱公司打工。今年公司每月給我2000元工資,還負責加油,我一年收入2萬元估計沒問題。」
下班後的村民們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談論起來。「我們除了上班掙錢外,還可以養奶牛,立凱公司的噴溉圈每年要倒茬,一年種馬鈴薯,一年種草種玉米,公司和我們籤了合同,花4分錢就能割1斤草玉米,比自己種還合算。我去年種了15畝草玉米,化肥、籽種、電費、人工等開支算下來,1斤草玉米的成本平均要6分錢。」村民郭平平慢條斯理地說。
腮烏素村村支書慄天喜說:「去年立凱公司來紅井灘租地時,我挨門逐戶做了好多天思想工作,好不容易才租了1500畝地。今年,立凱公司要租5400畝地,一開村民大會,全村人都同意。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去年給立凱公司打工人均收入3000多元,最多的收入了5000多元。而且,村民們還能學到先進的種植技術,還可以養奶牛、養豬增加收入。」
從陰山巖畫到草原英雄小姐妹
從被譽為歷史畫廊的陰山巖畫到聞名遐邇的敖倫蘇木古城,從依稀可辨的漢長城到逶迤70公裡的金塹壕,從金碧輝煌的普會寺到莊重古樸的廣福寺,從獵獵作響的風馬旗到優美動聽的蒙古族長調,從震驚中外的百靈廟抗日武裝暴動到保護集體財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歷史賦予了達茂旗厚重的文化底蘊。
正所謂「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為了盤活全旗經濟,達茂旗旗委、旗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獨厚、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實現拉動三產、興邊富民的目標。
達茂旗發展旅遊業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始終處於低水平、小規模的「小打小鬧」階段。今年,達茂旗對全旗旅遊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搜集了翔實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請有資質的旅遊部門對有發展潛力的旅遊景點進行實地考察,並且出臺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導全旗旅遊業的有序發展。為了加強管理,旗裡還成立了旅遊局,各旅遊區成立了旅遊管理委員會,對全旗現有的接待點進行詳細調查,積極引導有條件的牧民建立精品旅遊點,擴大其旅遊規模。
達茂旗將豐富的旅遊資源以百靈廟為中心明確劃定3條旅遊精品線路:中心包括廣福寺、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向西包括龍梅玉榮舊居、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哈撒兒祭奠堂等,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特點;向北包括陰山巖畫、敖倫蘇木古城、邊防哨所、滿都拉口岸等,以國防教育為特點;向東是以希拉穆仁為主的草原風情旅遊。
現在,每到旅遊黃金季節,達茂旗的各旅遊景點都熱鬧不已,大批的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去年,達茂旗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6萬多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200多萬元。
口文/本報記者 梁曉龍 口攝影/通訊員 秦文秀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