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鳥與練膽與籠養百靈鳥的生活環境的介紹
遛鳥與練膽:這是馴養百靈鳥的一項基本功。這項基本功要求要過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此,這項工作是容易而又非常難的工作。容易的是每天每人都能做,難的是常年如一不能間斷,這確實是馴養百靈鳥最難做到的事。不這樣做,要馴養出一隻能歌善舞的百靈鳥是不可能的。
每天清晨6-8點鐘,提著鳥籠去遛鳥,將鳥籠放在鬧市的馬路兩旁高臺上或掛在小樹上,可以促進百靈鳥學口,還可以通風換氣,早晨的空氣新鮮,促進人和鳥的身體健康。人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鍛鍊身體,鳥在此地可以見得廣。拖拉機馬達聲,汽車隆隆鳴笛聲,人們談笑風生,叫賣嘈雜,紅綠的服裝,都能使百靈鳥身居鬧市進行膽量的鍛鍊。這種鍛鍊可以從上槽期開始,堅持進行而不能間斷。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百靈鳥,膽大,遇見什麼情況都不會害怕,這給馴養好的百靈鳥打下了基礎。如不經過練膽,它會看見什麼東西都害怕,在籠子裡亂飛亂撞,有時翅膀撞傷,頭撞破,飛羽掉落,有人圍看時,它的歌聲就停止。這種鳥害怕成性,再遛鳥也來不及了。所以遛鳥必須從填食後期開始,否則將一事無成,其他各方面再好也沒有用了。只有這項基本功練得過硬,才是歌舞和學藝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壓口、學舌等都無從談起。
籠養百靈鳥的生活環境:在我國,百靈鳥常年生活在草原地區,因而喜冷怕熱。它常常在沙地進行沙浴,其作用是降低體溫和清潔羽毛。百靈鳥有站在高臺上歌唱與瞭望的習性。所以我們要按其生活習性進行飼養,將它養在寬敞籠裡,籠底平鋪0.5釐米厚的細沙,籠中央設高10一15釐米的圓臺,臺上粘一塊黑色麻石,使它站上合後不至滑下,這個合稱為鳳凰臺,是籠中百靈鳥登合表演和瞭望的地方。
鳳凰臺的高低要根據籠子的種類和大小而定。籠底的細沙要經常換,或用竹夾及時取出糞便,保持環境的清潔衛生。有的籠底放的是發紅赭色細沙,在沒有紅細沙的地方,就以細沙與紅磚面混合而成,這樣既能沙浴,又能使身上的羽毛髮紅色,增加美觀。有的人不喜歡「化裝」後的顏色,而喜歡自然的素裝美。這只不過是審美觀和愛好不同而已。籠內放有食罐和水罐,並要經常刷洗,水和食要新鮮。在春末和夏秋時期,每天最好餵幾個螞蚱、蟋螂、蛾類等昆蟲,滿足其身體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籠子要掛在通風涼爽的地方,在夏、秋季嚴防曝曬。在炎熱的天氣發現百靈鳥張著嘴,說明周圍環境溫度太高,需要換陰涼通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