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籠養烏鶇難以保全尾巴?不,方法對了全翅全尾羽毛油亮不難

2020-08-26 鶇龜先生

烏鶇是一種其貌不揚的黑鳥,但鳴聲婉轉動聽,尤其善學百鳥之音,因此有「百舌」之稱,深受古今中外人們所喜愛。從春秋早期至清代中葉,烏鶇一直被我國古人當成八哥一樣的寵物鳥飼養,並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章。烏鶇也是西方人心目中「高雅的樂者」,瑞典直接將其選為國鳥。

烏鶇雖然善於鳴唱,但生性膽小神經質,經常撞籠、反生,因此在寵物鳥界又有「養不熟的白眼狼」之稱。當然,這種說法其實是對烏鶇的誤解,鶇龜先生在《》一文中已經作了專門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連結查閱。

雖然說「白眼狼」是一種誤解,但烏鶇愛撞籠確實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尾巴和翅膀經常受傷,禿著尾巴幾乎成籠養烏鶇標誌。所以,能夠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的烏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果還能渾身羽毛烏黑油亮,那就更令人羨慕了。事實真的如此嗎?烏鶇真的難以全翅全尾,羽毛黑亮?其實並不是這樣,要想使烏鶇保持一身完整而油量的羽毛,還是不難辦到的,關鍵是飼養得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才能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羽毛黑亮有光澤的烏鶇,供感興趣的鶇友們參考。文中所說的烏鶇是指公烏鶇。

一位鶇友所養的禿尾巴烏鶇

一、如何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的烏鶇?

烏鶇之所以羽毛容易殘破,其原因在於經常撞籠。而撞籠的原因,多數人都認為是因為烏鶇愛反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其實並非如此,撞籠主要是因為其膽小、機警、神經質的性格所致。這種性格是它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從大自然中帶來的。實際上在野外生存中,保持足夠的機警非常有必要,畢竟烏鶇不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鳥,各種猛禽等天敵還是很多的;在城市中生活的烏鶇,還要應對流浪貓等動物的危害。所以一旦有風吹草動,烏鶇就驚飛上高枝,是一種對生活環境的適應

籠養以後,這種機警而神經質的性格並沒有改變,但生活環境已經變了,於是撞籠問題就出現了。比如當你換了一身衣服時,當你拿了一件它以前從沒見過的東西時……,總之,只要是它以前陌生的人或物,膽小而神經質的性格,使它的第一反應不是定睛分辨到底是誰、是什麼,而是因為極度害怕想儘快飛走。沒錯,在自然界中它們就是這樣做的,受到驚嚇就會一飛而走,這只是一種本能反應。但它忘記了這是在鳥籠裡,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嘭嘭」撞籠現象,越撞它越害怕,越慌不擇路,於是就持續「嘭嘭」撞下去。可想而知,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它的羽毛又怎能完好?

烏鶇就如膽小神經質的孩子,適應陌生環境需要更長時間,其實耐心等它過去這個「瘋」勁就好了。撞籠不是因為它不認主人,只是太膽小,對陌生的東西害怕所致。鶇龜先生的烏鶇小黑,雖然養的很熟,但偶爾也有撞籠的時候。比如前幾天給鳥籠安裝監控,攝像頭就把它嚇得夠嗆,在籠裡亂撞。不過遇到這種情況,通常在和它說過幾句話後,就會平復下來。也就是說,烏鶇是能分辨出主人聲音的,只是在害怕時喪失了理智。

要想讓烏鶇的羽毛能保持完整,最根本的就是要減少它撞籠的發生機率。那麼怎樣才能減少撞籠呢?既然撞籠是因為膽小,那麼解決之道就是練膽,要讓它多見世面,見得多了就好了。以小黑為例,由於在前兩三個月是半籠養、半散養,所以一直養的比較熟。但這也僅限於自家人,如果見了外人還是會受驚,在籠裡的表現就是撞籠;如果是散養狀態,會驚飛到高處,然後偷偷看著陌生人。一般兩三天左右,熟悉了這個人以後,就不再害怕了。也就是說,烏鶇只是對陌生的人或物害怕,只要熟悉了就不會撞籠。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有針對性的來解決問題了。簡言之,就是想辦法把陌生的東西,讓烏鶇熟悉起來

有條件的話,建議經常將烏鶇掛出去,特別是掛在街邊、路邊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見的人多了,慢慢也就不會撞籠了。千萬不要一看到它撞籠,就去採取懲罰措施,這樣只會使情況更糟。因為烏鶇聰明、記性好,受到懲罰會記仇。這樣的情形多了,哪怕是見了自己的主人,也會「見人如見鬼」。膽小神經質的孩子,只適合用耐心和愛心去收服。

如果是因對家中的某些東西害怕而撞籠,解決的辦法有兩種。一是不再讓這些東西出現在它面前;二是讓這些東西一直呆在烏鶇面前。第一種辦法顯然是以烏鶇為中心,它怕什麼我們就不拿什麼、不幹什麼。這樣烏鶇是安生了,但我們會很累,很可能養寵會成為負擔,甚至成為家庭不和諧的導火索。建議大家選擇第二種方法,即烏鶇怕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到它面前。這樣做的結果是,一開始會撞籠,但等它平復以後,會自行觀察這個陌生的東西,慢慢就會發現其實對它沒有危險,這樣下次再見就不會撞了。這樣做,其實也是一種練膽的過程,是讓烏鶇逐漸去適應更多的陌生事物;否則如果因為害怕它撞籠,什麼東西都不讓它見,情況只會越來越「鬧心」。

此外,烏鶇屬於中等體型鳥,羽毛缺損也和籠子的大小有關。一般建議籠子的直徑(圓籠)或最短邊長(方籠)不小於35cm。太小的話,烏鶇在籠裡轉不開身,自然容易損傷羽毛,特別是尾羽,也就難以全翅全尾。

綜上所述,烏鶇撞籠並不是因為反生、不認人,是其太膽小、敏感的性格使然。選擇一個大小適中的籠子,並經常給烏鶇練膽,可以顯著減少撞籠行為,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的烏鶇也就不算難了。那麼,如何在全翅全尾的基礎上,再養出羽毛黑亮有光澤的烏鶇呢?

二、怎樣才能使烏鶇羽毛黑亮有光澤?

作為一隻黑鳥,烏黑髮亮的羽毛就是烏鶇最漂亮的著裝。同時,羽毛色澤黑亮有光澤,也是烏鶇健康體魄的標誌。因此,和擁有全翅全尾一樣,養出一隻羽毛烏黑鋥亮的烏鶇,也是各位鶇友非常期待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使烏鶇羽毛黑亮有光澤呢?根據鶇龜先生的飼養經驗,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保證營養均衡

羽毛是烏鶇體表覆蓋物,毛色好壞能夠反映健康狀況。一般營養缺乏的烏鶇,毛色暗淡無光;而營養均衡,毛色一般都不會錯。以小黑為例,到今年五月底正好兩年。其中第一年飼養,照顧比較精心,除了主食飼料外,還經常外出捕捉活食(小魚蝦)給它吃,毛色就非常黑亮。第二年養時,就沒那麼盡心了,只是給點成品鳥食,很少出去捉活食給它吃了,導致有段時間毛色很差,對比還是非常明顯的。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營養均衡呢?說來也不困難,主食飼料建議選擇八哥料、鷯哥料或畫眉料等,同時再經常餵食些蔬菜水果等輔食,以及黃粉蟲、蚯蚓和淡水小魚蝦等活食就可以了。只要營養不缺乏,基本都能保持毛色黑亮。

2、經常曬太陽

鳥類的羽毛顏色多樣,色彩豐富。有的比較簡單,非黑即白;有的羽毛則比較複雜,色彩斑斕。形成羽毛顏色差異的原因,在於其體內沉積的色素或羽毛物理結構不同。因色素原因形成的顏色稱為色素成色(也稱化學色),色素主要靠鳥類自身合成或從食物中獲取。因羽毛物理結構原因形成的顏色稱為結構成色(也稱物理色),是通過羽毛的微結構反射、散射自然光形成的。例如我們熟悉的蜂鳥,羽毛閃耀著彩虹色或金屬光澤,並且從不同角度看顏色還會發生變化,其原因就在於蜂鳥羽毛特殊的微結構對自然光的散射。

烏鶇羽毛呈現黑色,是因為黑色素的原因。黑色素是由鳥類黑色素細胞裡的黑素小體生成的,之後隨羽毛的生長,進入羽片表皮層,並在此沉積,顯示出黑色。

從根源上看,黑色素的生成其實是生物應對紫外線輻射的一種應激保護性反應,黑色素通過吸收或反射紫外線,保護深部組織免受輻射損傷。換句話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黑色素的形成,紫外輻射越強烈,黑色素形成越多。在這方面,我們人類深有體會。夏季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強烈時,我們的皮膚動輒變黑色,就是這個道理。實際就是皮膚應對紫外輻射過多時的一種保護機制,代價就是我們的皮膚變黑了。

因此,多曬太陽,可以促進烏鶇體內黑色素的形成,進而使羽毛更黑。此外,陽光中的紫外線也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經常曬太陽,也有助於清理烏鶇羽毛表面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蟲,沒有了它們的幹擾,同樣可以使羽毛更為健康。

3、經常洗澡

烏鶇是非常喜歡戲水、洗澡的鳥。根據對小黑的觀察,無論冬夏,只要是放出籠,幾乎每天都洗。如果哪次超過兩天沒有放出籠,那麼再次出籠時,基本會連續洗三四次,由此可見烏鶇對洗澡的喜愛程度。

洗澡對烏鶇的好處有很多。一是可以清潔身體和羽毛,就如我們人一樣,皮膚表面會有代謝的廢棄物皮屑(即俗稱的「灰」),烏鶇羽毛表面也有類似的東西,稱為羽屑,這是造成人過敏性哮喘及咳嗽的過敏原之一。因此養鳥及時清除羽屑十分重要。經常給烏鶇洗澡,就可以有效去除羽屑,蟎蟲和羽蝨等體外寄生蟲也可以通過洗澡去除。

洗澡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保持羽毛黑亮有光澤。烏鶇的羽毛之所以油亮有黑金屬光澤,其原因就在於尾部有一處可以分泌油脂的尾脂腺。每次洗澡之後,烏鶇都會用嘴蘸取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每天都洗澡,就相當於每天都向羽毛塗抹一次油脂,想不油光鋥亮都困難。

洗澡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檢驗羽毛好壞。健康的羽毛具有荷葉避水效果,水粘在羽毛上一抖即落。如果發現羽毛沾水就粘結在一起,成了落湯鶇,那就說明羽毛不健康,需要增加營養了。

有條件的話,建議每隔兩三天就給烏鶇洗一次澡。勤洗澡不僅有助於清潔身體,同時對促進羽毛黑亮光澤也大有裨益。關於洗澡的方法,因烏鶇是否養熟而不同。已經很熟的烏鶇,可以每天定時放出籠,讓烏鶇自己洗澡。如果一直籠養,沒有養熟,可以採用浸籠法給烏鶇洗澡,即將鳥籠底部浸入水中約3-5釐米,烏鶇看到水以後,就會跳下去洗澡。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建議強迫給烏鶇洗澡,這種鳥膽小神經質,容易受到驚嚇,一旦被嚇住,可能很久也不願意洗澡。而且強制洗澡也容易受涼感冒,得不償失。

三、結語

很多鶇友都說烏鶇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容易反生撞籠。其實這只是其膽小、神經質的性格所致。過於膽小、機警,帶來的結果是經常撞籠,由此導致籠養烏鶇保持全翅全尾有一定難度。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給烏鶇練練膽,經常帶它去人流量多的地方「見見世面」。同時如果家中也有烏鶇比較害怕的東西,也要經常讓它見一見。熟悉了環境和物品以後,就可以減少撞籠機率,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的烏鶇也就不再難。

很多鶇友同樣也認為,養出一隻羽毛烏黑鋥亮的烏鶇不容易。其實這也不算難,只要保證營養均衡、充足,勤洗澡、經常曬太陽,就可以做到。羽毛是鳥類表皮細胞衍生的角質化產物,它的好壞能夠反映鳥的健康狀況。羽毛暗淡無光,通常表明鳥健康狀況不佳,營養缺乏。因此,保證營養充足是羽毛黑亮光澤的基礎。烏鶇羽毛為黑色的原因是因為黑色素,紫外線有促進黑色素細胞增長的作用,因此經常曬太陽,有助於烏鶇羽毛更黑。而羽毛的油光鋥亮則和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有關,每次洗澡後,烏鶇都會在此處蘸取油脂塗抹在羽毛上。因此,想要烏鶇羽毛黑亮有光澤,就要經常給烏鶇洗澡。

只要掌握了以上方法,養出一隻令人羨慕的全翅全尾、羽毛黑亮有金屬光澤的烏鶇,並不是難事。

鶇龜先生,專注於不一樣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飼養經驗分享,歡迎關注。如有不同意見或疑惑,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羽毛烏黑油亮的烏鶇百舌鳥?關鍵有幾點
    當然,這種說法其實是對烏鶇的誤解,鶇龜先生在《被誤解的烏鶇:百舌鳥並非養不熟的白眼狼,烏鶇撞籠反生另有原因》一文中已經作了專門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連結查閱。雖然說「白眼狼」是一種誤解,但烏鶇愛撞籠確實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尾巴和翅膀經常受傷,禿著尾巴幾乎成籠養烏鶇標誌。所以,能夠養出一隻全翅全尾的烏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 烏鶇真的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嗎?這是誤解,百舌鳥愛撞籠和反生另有原因
    烏鴉比烏鶇體大,全身黑色八哥鳥的體型與烏鶇差不多,稍大一點,也是一種黑鳥。它與烏鶇的區別主要在頭部、翅膀和腳。成年八哥頭上有豎起來的一撮毛(羽冠),眼睛沒有橙黃色眼圈,嘴巴也沒有烏鶇那麼鮮豔。八哥鳥翅膀外側各有一片白色羽毛,烏鶇翅膀是全黑色。八哥鳥腿腳是黃色的,而烏鶇是黑色的。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因為烏鶇母鳥不會叫、不願意叫。關於烏鶇公母的辨別方法,鶇龜先生曾在上個月底的入冬前,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都冬天了烏鶇還不愛叫?它或許是只母鳥,換羽後烏鶇公母分辨方法》。文中對換羽後烏鶇公母辨別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全方位對比了公母烏鶇頭部(頭型、眼睛、嘴)、羽毛(飛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腳、體型和鳴叫等各方面的不同點。文章發出後至今,仍陸續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問及烏鶇公母分辨問題。
  • 冬季了烏鶇還不愛叫?那可能是母鳥,把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辯公母
    因為烏鶇母鳥不會叫、不願意叫。關於烏鶇公母的辨別方法,「烏鶇與烏龜」曾在上個月底的入冬前,寫過一篇文章,對換羽後烏鶇公母辨別方法做了詳細介紹,全方位對比了公母烏鶇頭部(頭型、眼睛、嘴)、羽毛(飛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腳、體型和鳴叫等各方面的不同點。文章發出後至今,仍陸續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信,問及烏鶇公母分辨問題。
  • 烏鶇為什麼怕人養不熟?可能是你方法不對頭
    貌不驚人的烏鶇,其實是唱歌天才烏鶇,其實整個鶇科的鳥,都一個德行,那就是極度膽小神經質,有時候膽小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比如你拿任何一個它沒見過的東西,都會在籠子裡亂飛亂撞半天。但也不是說就真的不能養熟,更不是很多人說的那樣,烏鶇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其實,烏鶇雖然膽小,但也是可以養熟的。我是去年開始第一次養鳥,養的就是烏鶇,什麼經驗都沒有,小白一個,不斷摸索下來,我的烏鶇小黑,雖然養的也不是特別熟,但也基本算可以了。話不多說,無圖無真相,先上幾張圖看看:
  • 烏鶇為什麼要壓口?白舌鳥不壓口可以嗎?
    烏鶇是一種黑色的小鳥,體長似八哥。家養的烏鶇,讓其學習聲音的過程,就叫壓口。籠養烏鶇和自然界不一樣,通常缺乏各種鳥叫的聲音。因此需要對烏鶇進行壓口。不壓口的烏鶇,不僅叫聲只有本口,單調。而且,因為烏鶇有學舌的習性,會學習自己聽到的聲音,有可能會學到一些亂七八糟的,你不喜歡的聲音,如亂叫聲,警報聲等。既然如此,還不如選擇自己喜歡的聲音,讓烏鶇去學習。
  • 寵物知識之烏鶇的習性特徵及管理
    烏鶇烏鶇體長2129釐米,體重55120克。雄鳥全身主要為黑褐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呈黑色。頦、喉部淺慄褐色,具黑褐色縱紋。嘴黃,眼珠橘黃色,腳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黃色。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
  • 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 鵐鷸鶇鵯鴝鵒鶲鷚鶺鶬鶊……這些鳥名咋這麼不友好呢
    接下來,咱們就把這些冷僻的鳥兒,請出來給大家認識一下:鵐[wú]外形像麻雀,閉嘴時,上嘴的邊緣不與下嘴的邊緣緊密連接。雄鳥羽毛的顏色較鮮豔。吃種子和昆蟲。種類較多,青島較長見的有黃眉鵐、三道眉草鵐等。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鶇[dōng]嘴細長而側扁,翅膀長而平,善走,叫的聲音好聽。種類很多,青島最常見的是烏鶇,另有灰背鶇、白眉鶇、虎斑鶇等。
  • 窗前搭窩 記者記錄烏鶇孵化到離巢全過程
    記者通過半個多月的拍攝,記錄下烏鶇幼崽從孵化到離巢的全過程。 據了解,烏鶇鳥是瑞典的國鳥,也是鳥中的"口技專家",叫聲婉轉動聽,變化多端。 2020年6月17日,五隻烏鶇幼崽陸續出殼,鳥媽媽會將破殼銜走,保持鳥巢清潔。 小鳥長得比想像中快,僅僅3天,粉紅色的幼崽已經長出黑色的羽毛。
  • 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當然,無論是窩雛還是飛雛,由於很多朋友分辨不清,每年被錯撿回家「救助」的都不在少數。那麼,被我們撿回家的雛鳥,又應該如何來餵養呢?二、烏鶇雛鳥救助回家應該如何飼養?烏鶇雛鳥被撿回家以後,人工飼養要面臨兩個基本問題,一是用什麼食物來餵養,二是如何餵養,即食料和飼養方法問題。這兩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通常就會帶來飼養失敗,其結果就是雛鳥死亡。
  • 瑞典國鳥烏鶇來南京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旁一棵梧桐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瑞典國鳥客人,烏鶇夫婦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孵蛋,幼鳥孵化後,成鳥每天四處覓食。楊先生稱,還是首次看見烏鶇來梧桐樹上搭巢。
  • 畫眉鳥當中的「白王黑將」,說的是烏鶇嗎?
    畫眉鳥當中,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白王黑將」,白王說的是白畫眉鳥,因為羽毛純白,在野外的環境特別的顯眼,也更受到天敵和同類的注意,能夠生存下來的白畫眉鳥,都是能力極為不錯的,在歷史上面,一位鳥友拿的就是白畫眉鳥出來和其他的畫眉鳥打,輕輕鬆鬆就贏了當地的將軍!
  • 新疆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
    原標題:新疆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晴空生千姿椋鳥集體舞塔城出現數千紫翅椋鳥空中「起舞」 專家:可能在抵禦天敵亞心網訊(記者趙梅)近日,塔城地區庫魯斯臺草原上空出現了一幕群鳥「起舞」的奇特景觀,數千隻紫翅椋(liáng)鳥在空中不停地變換隊形,時而像一隻蝴蝶,時而像巨人大腳,就像有人指揮它們在空中「作畫」一般。
  • 桂花葉子不油亮的應對方法,葉片油亮發光才能多開花!
    桂花和其他盆栽花卉有些不一樣,就是它的葉片容易老化,光澤度不是很高,除了嫩梢的新葉比較油亮以外,其他葉子都有點發沉,光澤比較暗淡。有些花友一看到桂花葉子沒有什麼光澤就慌,覺得是不是自己沒有養好,是不是生病了,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桂花能正常生長,葉片肥厚沒有幹尖長斑,葉色濃綠,就是正常的。
  • 狗狗搖尾巴代表什麼意思?你理解對了嗎?
    很多人都養狗狗,但是大多數人對於這個現象卻不知道怎麼解釋,例如狗狗搖尾巴是代表什麼意思?你理解對了嗎?首先,狗狗搖尾巴是對於你有好感的一種表達。這一現象多見於狗狗主動對著主人搖尾巴,或者對著同伴搖搖尾巴。對於主人搖尾巴,表示自己的好感,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主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是狗狗的衣食父母,還可以陪伴狗狗玩耍。
  • 孩子,這就是烏鶇的叫聲
    「觀鳥不一定非要走到山野裡去,如果小區環境好,可以先在小區看鳥。」地點:環境好的小區、重慶動物園、重大虎溪校區、平頂山公園。類別:白頭鵯、白夾噪鶥、珠頸斑鳩、烏鶇、大山雀、紅頭長尾山雀。特點:如果環境安靜,你可以靜靜地聽烏鶇的叫聲,它常常在大樹頂端鳴叫,叫聲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