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狗和狒狒的對決:3年之內,野狗殺死了50多頭狒狒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存著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同時這樣也有著全世界最殘酷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想要生存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每一次我們觀看相關的紀錄片的時候,總是會感覺到震撼,但是這其實才是生物最為原始的生存法則,實際上,我們人類的先祖也曾在食物鏈上面,緊緊掙扎過,但是幸好,我們最終依靠發達的大腦,跳出了食物鏈當中。
非洲的大草原上,獅子是霸主,但是卻不是絕對的,還有像鬣狗、豹子這樣的大型掠食動物,也能夠威脅到獅子的統治地位,但是毋庸置疑,它們都位於非洲大草原食物鏈的最頂端,而除此之外,還有我們今天要是的非洲野狗,這也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掠食動物,和所有的犬科動物一樣,非洲野狗也是典型的群居動物。
在捕食的時候,往往也是分工明確,追擊的速度可以達到40千米每小時,而且犬科動物往往都比較聰明,所以非洲野狗也不例外,而根據非洲野狗原本的食譜,非洲大草原上的黑斑羚是非洲野狗最喜歡的獵物,往往捕食一頭成年的黑斑羚,就能讓整個野狗群飽餐一頓,而黑斑羚在非洲野狗的面前,也只有逃跑的份。
但是根據最近幾年非洲野狗的捕獵數據和糞便樣本分析,非洲野狗的食譜似乎發生了變化,雖然黑斑羚依舊佔據主要的位置,但是非洲的豚尾狒狒的佔比也在慢慢地增加,而研究人員對於當地的數個野狗群進行長達數年的跟蹤研究,最終發現,這些野狗群在3年之內,至少殺死了50多頭豚尾狒狒。
而這也就意味著非洲野狗們的食物喜好正在發生變化,開始從黑斑羚轉向豚尾狒狒,但是從理論上面來說,捕獵豚尾狒狒的風險應該要遠遠高於捕獵黑斑羚,因為狒狒在動物界,可是有著大名鼎鼎的兇名,想來就非常的喜歡戰鬥,而且狒狒有著非常鋒利的牙齒,能夠將很堅硬的東西,直接咬斷。
同時,靈長類的動物大部分都是群居動物,所以狒狒也不例外,高超的智商和協作能力,能夠讓狒狒更好地面對敵人,而且因為狒狒好鬥的性格,所以在戰鬥當中,狒狒往往會採取非常激進的戰鬥方式,而這樣的方式雖然會傷害到自己,但是對於敵人,同樣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戰鬥過程當中,非常有效。
根據以往的數據統計來說,豚尾狒狒在非洲大草原上面,也處於食物鏈的高層了,一般只有獅子和豹子這樣的貓科動物,在非常缺少食物的前提之下,才會去捕獵狒狒,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輕易招惹,但是這一次,非洲野狗卻出手了,而根據目前的數據來說,非洲野狗的捕殺率非常高,而且因為非洲野狗是群居動物,在捕獵的時候,有很明確的分工,所以它們往往能夠很大程度的減少捕獵的成本。
也就是說,非洲野狗捕獵豚尾狒狒的代價是不高的,甚至有可能要低於捕獵黑斑羚,所以非洲野狗才開始轉變自己的食譜,而且就目前來說,非洲野狗開始獵殺豚尾狒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食物不足,就原本的主要獵物黑斑羚來說,有著非常固定的繁殖季節,所以非洲野狗在黑斑羚的繁殖季節,更願意捕獵黑斑羚。
因為此時的黑斑羚數量多,而且這些黑斑羚往往不是很虛弱,就是處於幼年時期,比較容易捕殺,但是在其他季節,黑斑羚非常的強壯,而且數量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非洲野狗便將目光放到了豚尾狒狒的身上了,因為豚尾狒狒沒有固定的繁殖期,數量較多。
而另一方面和犬科動物的捕獵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不同於貓科動物的瞬間爆發,犬科動物更喜歡通過自己的耐力去捕獵,所以在捕獵黑斑羚的時候,非洲野狗往往會長時間的追蹤,直到獵物精疲力盡,但是這樣的狩獵方式,在大自然當中,風險是非常高的,萬一沒有捕殺到獵物,自己就會白白消耗大量的能量。
而在草原上面,捕殺狒狒很顯然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能量,因為狒狒並不善於奔跑,而且草原本身就缺乏樹木,狒狒並不好通過樹木求生和躲避,這也是非洲野狗轉變食譜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