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08:06: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傳統印染「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汙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經營模式已是一片紅海,市場空間正在逐漸萎縮。而數碼印花工藝的低汙染、低消耗、高附加值、柔性化生產的特點,順應了綠色、環保、可持續化發展趨勢,同時也迎合了「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的快時尚之風,符合未來印染行業的轉型發展。
並且,數碼印花作為傳統印花的替代工藝,目前已可廣泛用於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適用於棉、毛、絲綢、麻、滌綸、尼龍等多種纖維及混紡。毋庸置疑,數碼印花前景非常廣闊,已成為當前市場上少有的高利潤行業,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紛紛進入該領域。據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將是我國數碼印花發展的黃金時期。
當然,紡織印染行業可能現在還沒有體會到這種新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大膽預測:
三年之內,數碼印花一定會成為整個紡織印花行業的主流,
50%以上的印花企業都會採用數碼印花。
據了解,印度首臺Single-Pass印花機今年1月已裝機運行了,很多人會問:中國的首臺Single-Pass到底啥時候裝機?在此,我可以提前透露給大家——中國首臺Single-Pass超高速數碼印花機將於4月中旬交付用戶,到底是誰家的機器?答案是「希望」!
「希望」是何方神聖?又將給紡織印染業帶來哪些希望?請看《時尚印花》獨家專訪【廣東希望高科數位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曉彥先生,他將為我們詳解「希望工程」!
春霞:何總您好,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希望高科」的成立背景?
何曉彥:希望陶瓷1996成立,開始是從事陶瓷行業的自動控制數位技術,研發電路板和軟體。1999年後,一直專注於建築陶瓷的印花設備研發製造,1999年推出國內第一臺數字步進平板印花機,把套網精度由3毫米提高到了0.3毫米,2003年推出國內第一臺輥筒印花機,2008年推出國內第一臺數字噴墨機,今年正好是公司成立20周年。
在2012年,正好是建築陶瓷數字噴墨機大爆發的一年,為尋求新的突破和發展,我們開始尋找新的應用市場,經過大量深入的調研,最終確定往紡織數碼印花方向發展,隨即開始了紡織印花設備的前期研發。在2015年,我們正式推出紡織數碼印花設備。對於即將到來的數碼印花大潮,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春霞:紡織和陶瓷是兩個不同的行業,就材料而言存在巨大差別,陶瓷的陶胚基本是統一的,但是紡織面料和工藝千變萬化,如何順利實現技術轉移?
何曉彥:紡織和陶瓷確實是兩個不同的行業,但是從數碼印花上來看卻是相通的,兩者的數碼印花平臺,無論噴頭技術、軟體驅動技術、供墨系統、色彩管理軟體等都屬於同一個技術平臺。可能行業外的人士對陶瓷行業了解不夠深入,其實陶瓷也是千變萬化的——噴印瓷磚時,要求噴頭的最小墨量6pl,最大墨量甚至達到160pl,墨水量的變化範圍比紡織還寬。我們20年來積累的電子數控、軟體、機械、墨路控制、色彩管理等技術同樣可以很好地應用於紡織行業。
春霞:所以希望才能發展這麼快?
何曉彥:沒有,我們一點都不快。20年時間裡,我們只幹了陶瓷印花設備這一件事,現在要做紡織數碼印花設備。我們會積極地向紡織行業的同業學習和合作,融入紡織行業。
春霞:您怎樣看待紡織數碼印花的前景?
何曉彥:數碼印花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陶瓷行業的商業模式、生產模式。今天,超過80%的印花瓷磚是用數碼印花做出來的。數碼印花技術同樣也將改變紡織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儘管與平網和圓網相比,紡織數碼印花技術現在還不盡完美,但是都無法掩蓋它將帶來的巨大優勢。
當然,紡織印染行業可能現在還沒有體會到這種新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很樂觀,並可以大膽預測:三年之內,數碼印花一定會成為整個紡織印花行業的主流,50%以上的印花企業都會採用數碼印花。
春霞:數碼印花憑什麼能在三年之內佔比達到50%?要知道,現在數碼印花佔比可能連5%都不到。
何曉彥:數碼印花將對紡織印染的生產模式、銷售模式帶來巨大的改變,這將會是一場刻骨銘心的變革,如果你經歷過陶瓷數碼印花的發展歷程,對此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2008年,我們展覽了第一臺陶瓷噴墨機,當時陶瓷墨水價格是120萬元一噸,還買不到。2009年杭州諾貝爾公司買了我們的第一臺和第二臺機器,在隨後的三年裡,儘管我們大力推廣陶瓷數碼印花技術,但是數碼印花在瓷磚行業的應用佔比也只有百分之幾。真正迎來爆發期是在2012至2014這三年,數碼印花在瓷磚行業的應用比例從百分之幾陡然上升到了80%以上,陶瓷數碼噴墨機開始供不應求。到現在,陶瓷墨水的價格已不到5萬元一噸,這就是技術革命帶來的產業巨變!
春霞:陶瓷數碼印花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給紡織數碼印花產業帶來一些啟示。
何曉彥:是的,新技術的普及速度之快遠超預期,不過也很好理解。當時,數碼印花技術大幅提高了瓷磚產品的花色質量,而且成本比傳統的平網和輥筒印花大大降低,最早一批使用數碼印花的陶瓷企業都獲得了驚人的商業回報,後來用的企業多了,數碼印花技術在陶瓷行業普及了,形成了「誰不用數碼印花誰就出局」的市場格局。
有意思的是,與我們合作的XAAR公司,當時也沒有想到噴頭居然不夠賣,佔到了它總銷售的80%以上。當時市場太瘋狂了,噴頭缺貨、生產和售後跟不上、安裝調試員不夠用,陶瓷廠之間相互挖牆角,四處招募噴墨機操作工。因此我們率先創辦了操作工培訓班,管吃管住,車接車送,兩周一個班,每班12個人,幾年下來培訓了過千人。
春霞:那現在陶瓷數碼印花行業還缺人嗎?
何曉彥:不缺人了,整個陶瓷行業都已經普及數碼印花了。你去瓷磚市場買瓷磚,很難再找到平網或輥筒印花的瓷磚。曾經身價十倍的數碼印花瓷磚現在是大路貨,誰會想到今天這樣的局面?
春霞:紡織行業與陶瓷行業不一樣,紡織數碼印花的機器、墨水、噴頭成本還是居高不下,這也是現在數碼還難以取代傳統的重要原因。
何曉彥:很多人認為現在的機器、墨水、噴頭價格太高,但隨著時間推移,所有成本都會快速降低。比如,最早的陶瓷墨水是120萬一噸,你認為貴,但別人還不賣給你。到今天,陶瓷墨水只賣4萬多一噸了。很多做陶瓷墨水的人報怨墨水價格太低,無利可圖,可是陶瓷墨水行業有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叫「道氏技術」,其財報公告毛利達40%多,這就是工業規模效應,量大了成本自然會大幅下降。這在紡織行業也是一樣的,只要有了規模效應,墨水成本就會大幅降低。
春霞:現在很多設備商都捆綁墨水,希望也會這麼做嗎?
何曉彥:不!絕不。我們堅決捍衛客戶自由選擇墨水的權利,這樣才會形成良好的市場竟爭機制,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陶瓷行業「機器不捆綁墨水」的規矩,就是我們希望公司推動的。在紡織數碼印花領域,我們將同樣貫徹這種理念,我們的機器將對所有質量合格的墨水開放平臺,同時也期望同業也這樣做,這樣可以讓紡織數碼印花快速發展壯大,實現市場共贏。
春霞:您剛提到墨水缺少規模效應,所以價格很高,但伴隨Single-Pass連續式高速數碼印花機的問世,是否這種規模效應就可以實現了?
何曉彥:一臺Single-Pass機日產5萬米(1.6米寬計),以每平米用墨水12克,墨水價格為10萬每噸計,一臺機每天用一噸墨水,一年下來墨水費用將達到3000萬元以上,墨水公司只靠這一臺Single-Pass機器每年就能有3000多萬的銷售額,足以支撐起一個小規模公司實現量產,從而大幅降低成本。當規模上去後,墨水就不再是現在幾百元一公斤的奢侈品了。工業產品需要規模,做機器也一樣,我們最早買噴頭做研發時,噴頭價格十分昂貴,後來我們噴頭採購量井噴式增長,噴頭價格就便宜多了。
中國首臺Single-Pass印花機4月裝機
春霞:希望的紡織數碼印花機主要用什麼噴頭,有哪些機型?
何曉彥:我們在陶瓷數碼印花上用過很多噴頭,如賽爾Xaar1001/1002、富士FUJI Dimatix SG1024、東芝 TTEC CF10L/CF1L、柯尼卡Konica KM1024i。紡織行業主要用京瓷噴頭、星光SG1024、理光Gen5,富士的Samba噴頭很快也會推向市場。
我們目前的掃描式機型有:HF01、HF02 、HF03,分別對應1800mm、2600mm、3200mm幅寬;Single-Pass機型有:BD01 、BD02,分別對應1800mm和2800mm的幅寬。我們最小產量的機型也有16個京瓷噴頭,多的有幾百個噴頭。
春霞:希望的首臺Single-Pass印花機何時能裝機?
何曉彥:我們的掃描式機器從去年投放市場以來,反映很好。我們的首臺Single-Pass機按合同將在今年4月就會裝機,客戶和我們都很期待,預計會成為國內首臺裝機的Single-Pass機。
春霞:用戶選擇希望Single-Pass的出發點是什麼?
何曉彥:能給用戶帶來價值。其一,產量高,日產50000米以上;其二,用戶產品質量會大幅度提升,產品售價可以提高;其三,3000米以下的紡織訂單用數碼印花的綜合成本優於平網和圓網印花,同時帶來環保方面的社會效益。
春霞:昨天我們算過,現在一臺Single-Pass機器兩三千萬,一家年產600萬平米以上的印花工廠可能要花好幾年才能收回投資。
何曉彥:但是大的公司,一天就能印花50萬米,其中10%的訂單用一臺Single-Pass做,這臺機一年就能生產1500萬米,因為品質提高了,加工費也可以提高一點,收回投資成本還是很樂觀的。需要再次強調的是,Single-Pass在不同的面料上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奢侈品,同樣也有1000萬元以內的Single-Pass機器。也許多年以後,手工平網印的才是奢侈的高價藝術品,誰知道時代怎麼變化呢。
春霞:希望高科的紡織數碼印花機是什麼定位?
何曉彥:「希望在品質」,我們熱愛高品質的東西,希望給我們的客戶創造高價值。機器就是工具,人類文明的標誌,用戶的最高質量需求就是我們的質量標準。與紡織行業不一樣,陶瓷數碼印花行業只用 Single-Pass機,並且每天連續不間斷生產,對機器的穩定性要求極高。經歷過陶瓷行業20年極度苛刻的質量考驗,我們期待迎接紡織印染行業的挑戰,我們將竭盡全力,不管付出多高的成本和代價。
我們的目標是用數碼印花代替現在的平網和圓網印花,但我們不會跟現在的小型機廠商去竟爭市場。這就是我們在紡織印染行業的定位。
希望投下一響炸春雷!「這將會是一場刻骨銘心的變革。儘管與平網和圓網相比,數碼印花技術現在還不盡完美,但是都無法掩蓋它將帶來的巨大優勢。」何曉彥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僅短短三年間,數碼印花在陶瓷行業的應用比例從微不足道上升到80%以上,這對紡織行業應該有所啟示:一旦踩準了點,新技術的普及速度之快往往是超預期的。
一場紡織行業變革正在緊鑼密鼓而不動聲色地進行中。跨界競爭已經開始,遊戲規則行將生變!我們都要跟上變化,誠如馬雲所言:「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時尚印花Fashion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