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名 發表於 2014-10-31 18:18:30
2014年10月15日,日本東京訊—全球領先的先進半導體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株式會社(TSE: 6723),發布了通過ASIL-D標準認證的最尖端的微控制器(MCU)系列,可大幅降低汽車底盤系統安全功能的開發難度。 RH850/P1x系列32位MCU是全球首款採用40nm工藝的汽車底盤MCU。 瑞薩將40nm工藝與其獨有的MONOS內存結構相結合,提供了具有創新的電動助力轉向(EPS)、制動系統及其他底盤系統解決方案,從而降低了功耗,並提高了底盤系統中安全系統的開發效率。
汽車行業正在尋求一種能夠為司機和乘客帶來更安全的駕駛體驗以及保持心靈寧靜的創新方法。 作為市場領導者,瑞薩正在開發的解決方案將便於向市場推出更便捷、更高效、更具性價比的下一代汽車系統。 作為新型 RH850/P1x系列的有效補充,瑞薩電子還在開發一套結合了RH850/P1x系列MCU(單電源版本)和 RAA270005KFP電源控制IC的工具包,從而可大大減輕電源設計負擔。此電源控制IC還具有RH850/P1x 系列MCU(單電源版本)所需的電源跟蹤功能和兩個外部傳感器電源的跟蹤功能,以及各種監測及自診斷功能。
RH850/P1M微控制器的主要特點如下:
(1) 40 nm工藝和MONOS快閃記憶體技術:超低功耗、更高性能
除了尖端的40 nm工藝外,還採用了瑞薩獨有的金屬氧化物-氮氧化矽(MONOS)結構,其在快閃記憶體中能建立跟蹤記錄,可快速進行數據讀取,並可降低功耗(功耗約為早期瑞薩產品的一半)。 這意味著可以採用標準QFP封裝和單電源(內置核心電壓生成調節器)。
(2) 非常適合底盤系統使用的故障檢測功能
瑞薩利用其十多年為客戶交付高質量的MCU解決方案的經驗及其在參與全球功能安全標準化活動過程中積累的專有技術減輕了客戶在開發和設計方面的負擔。RH850/P1x系列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底盤系統要求故障檢測率高、控制周期短的特點,集成了一整套高效的故障檢測功能。CPU採用鎖步雙核系統(lockstep2)。錯誤檢查和校正(ECC)功能可檢測並修正影響內存(如快閃記憶體)的數據差錯。 另外,CPU還具有故障檢測功能,可對定時器、ADC、串行通信及其他模塊進行系統級診斷。內置的自檢(BIST)功能可檢測出影響故障檢測功能本身的問題。錯誤控制模塊(ECM)允許用戶管理各種不同模塊發出的錯誤信號。接收到錯誤信號後,ECU可採取多種操作,包括設置錯誤管腳輸出、生成中斷或復位信號,從而有助於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一系列的診斷功能以外,RH850/P1x系列還可以用作包含專用電源控制IC在內的工具包的一部分,從而可監控MCU的外部電源和內部電源,並可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復位控制。
(3) 全面補充了底盤系統的外設功能
RH850/P1x系列包含兩組TSG3模塊(第3代定時器S),TSG3模塊是增強型電機控制定時器,專為提高底盤系統的電機控制性能而設計。 對於串行通信,其保留了之前瑞薩產品的CAN模塊架構,同時增加了傳輸和接收消息緩存的數量,提高了緩存的易用性。最後,RH850/P1x系列還提供廣泛採用的SENT和PSI5等傳感器的數字接口。
(注釋1)ASIL(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
每個等級都規定了ISO 26262功能安全標準提出的要求以及避免出現不可接受的風險所應採取的措施。安全等級分為A至D四等,ASIL-D是其中要求最為嚴格的等級。
(注釋2)鎖步雙核系統:
兩個CPU內核運行相同的程序,並對運行結果進行比較,以檢測錯誤,這種配置稱為鎖步雙核系統。
定價和上市期
RH850/P1M MCU 樣品目前售價為每套80美元。 預定於 2016 年 6 月開始量產,總產量預計將達到每月300萬套。(定價及上市期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
有關瑞薩新型RH850/P1M微控制器的主要規格,請參見獨立數據表。
(備註)所有其他註冊商標或商標均為其各自所有者的資產。
RH850/P1x系列MCU產品規格
(注釋1)只在配有2 MB快閃記憶體的器件中可用。
(注釋2)只在配有1 MB和512 KB快閃記憶體的器件中可用。
(注釋3)只在配有2 MB和1 MB快閃記憶體的器件中可用。
(注釋4)只在配有512 KB快閃記憶體的器件中可用。
關於瑞薩電子株式會社
瑞薩電子株式會社(TSE:6723),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微控制器供應商和高級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首選供應商,產品包括微控制器、SoC解決方案和各種模擬與功率器件。2010年4月,NEC電子公司(TSE:6723)和株式會社瑞薩科技合併成立了瑞薩電子株式會社,公司業務覆蓋了面向各種應用的研究、開發、設計與製造。瑞薩電子株式會社總部設在日本,在全球20多個國家均設有分公司。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