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光速10億倍的超級飛船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不會到達宇宙邊界?如果有一個光速10億倍(不考慮光速不可超越)的超級非常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不會到達宇宙邊界?如果宇宙有限大小,在宇宙的邊界穿越會發生什麼?
因為刷頭條的時候總是不斷出現,就回答一下。既然這個問題問的本來就「超乎邏輯」,那麼我就按照你這個不符合當前科學理論的問題來一次自我的想像(特別強調,以下純屬想像):
我有一個猜想:物質或許和時空本質是一回事。
光是時空的波動,或許光和引力波本質是一回事。(當然如果真的是一樣的,那應該符合大統一理論了)。
引力即彎曲空間,或許也是因為如此。
如果真的是這個猜想的話,那麼宇宙之外不存在「時空」,或者我們這個宇宙和其他宇宙之間不存在「時空」。
我認為,連時空也不存在的絕對虛無真空中,不存在光。光也無法在其中穿行。也就是說,我想最大的可能光其實也是需要「介質」的,這個介質就是時空,光在介質中傳播速度恆定,這個速度不受參照系影響,當然光速除外。時空是由量子比特相互糾纏構成時空網絡,這個時空網絡就是所謂「弦網液體」,光是弦網密度波,也有可能本身就是時空密度波,換句話說,可能光波和引力波是一個東西。
因為假設在連時空也不存在的絕對虛無真空中存在光,那就是真空並非弦網液體,光作為弦本身的移動(波動性也可以理解,類似一組渦旋在水中的移動),和弦網的密度波移動不是一回事,它在絕對虛無中移動沒有阻礙可以理解,但它到宇宙時空後,就會遇到充滿弦網的時空受到阻礙,光速應該這時會變化。
當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本質的猜想。我們假設第二種可能性忽略,因為我不喜歡沒有介質的波動。那麼第一種,就是光運動的介質是「時空」,而常常所說的真空其實是時空。
現在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不受參照系的影響:
核心的原因就是物質本身就是時空的一部分,物質和時空是一回事。這如同空氣中波的疊加只會使聲音的強度變大,但不會改變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同樣的道理。當然這是我的一個猜想,我看還有人想到用「引力場漂移」來解釋,雖然引力場作為光的介質這一點略微接近可能的本源,但解釋的複雜了。事物的本質越簡單越好,也是我們的經驗方法論。
現在有理論認為,構成宇宙的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多個量子比特組合構成了弦,弦又是我們通常說的微觀粒子的基礎。也就是說,宇宙的基本單元是信息,信息是物質的基礎。
原本虛無中並不存在時間和空間,但存在著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之間相互糾纏形成弦,即微觀粒子,實際上虛無的真空中不停的產生各種成對的物質粒子,但很快又湮滅了,也就是說量子比特之間的糾纏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這種時空猜想的科學家們給時空的基本單元起了一個名稱「時空原子」,我認為可能就是原本虛無真空中的「量子比特」。新生粒子的量子比特繼續與虛無中的其他量子比特糾纏,不斷擴張,這個過程就是時空誕生的過程。隨著更多量子比特之間糾纏,時空的三維結構也就生成了,並且形成了糾纏的時空網,宇宙誕生了。
當我們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生過了以後,不會再「回放」,蘋果下落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應該是信息。而蘋果當然是物質,我們能看到它們應該也是信息的感應。或許下落的過程這種存在和蘋果本質上都是一回事。
那就是物質的本質是信息,微觀上猜想如量子比特互相糾纏組合而成的弦,我們能感應到是因為弦網密度的波動,如光。而物質運動的本質也是信息,我們能感應到是因為變化的弦網密度的波動。
類比這種過程,其實就像宏觀中的一列火車呼嘯而來,我們如果僅僅由聽來獲取火車運動過程一樣,用聲波的都卜勒效應,波的頻率變化來感應信息的不同。現在看相對論效應,可能就是都卜勒效應。有人或許有各種理由說並非都卜勒效應,但如果祛除掉這些理由中的各種參數,又會發現都卜勒效應可以等同於相對論效應。
所以說蘋果落地和蘋果是一回事。也就是說物質本身就是時空的一部分,打個比喻,如同漁網中那些扭纏起來的「網結」部分,這些結頭也是漁網同樣的材料。
現在已經有很多科學家認為,時空本身就是量子糾纏的結果。已經有人成功推導出了愛因斯坦方程即等效原理,這為時空動力學以及時空幾何可以從糾纏量子比特中生成提供了證據。如圖:獨立粒子(點狀)與其他粒子相互糾纏。這些糾纏對又與其他糾纏對相互之間糾纏。隨著更多粒子之間糾纏,時空的三維結構也就生成了。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塞思•勞埃德(Seth Lloyd),發現當粒子相互糾纏程度增加時,原本用來描述它們的信息會逐漸轉變成對所有糾纏粒子的整體描述。最終,關聯會包含所有信息,單個粒子的信息則歸於消滅。
這種時空猜想的科學家們給時空的基本單元起了一個名稱「時空原子」,我認為可能就是原本虛無真空中的「量子比特」。現在有理論認為,構成宇宙的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多個量子比特組合構成了弦,弦又是我們通常說的微觀粒子的基礎。也就是說,宇宙的基本單元是信息,信息是物質的基礎。
原本虛無中並不存在時間和空間,但存在著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之間相互糾纏形成弦,即微觀粒子,實際上虛無的真空中不停的產生各種成對的物質粒子,但很快又湮滅了,也就是說量子比特之間的糾纏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新生粒子的量子比特繼續與虛無中的其他量子比特糾纏,不斷擴張,這個過程就是時空誕生的過程。
隨著更多量子比特之間糾纏,時空的三維結構也就生成了,並且形成了糾纏的時空網,宇宙誕生了。可以說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段宇宙暴漲以及後來的宇宙膨脹並不像吹一個氣球那樣,而是糾纏時空的快速生成,已經存在的糾纏時空又不斷吞併新的量子比特,這是糾纏時空網絡擴張的過程。由此也可以推斷出:宇宙暴漲以及宇宙膨脹速度其實就是量子糾纏速度,而且量子糾纏的速度也不是恆定的。
宇宙大爆炸形成了糾纏時空網,宇宙並不是像氣球那樣膨脹,已有氣球的膨脹,而是有點像北方冬天窗戶上的冰花的生長,不斷吞併原本虛無中就存在的量子比特(也就是常說的時空原子)。宇宙暴漲速度就是量子糾纏速度,所以宇宙大爆炸速度超光速。當然宇宙膨脹速度也是量子糾纏速度,與光速不同,量子糾纏速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
如果給宇宙下一個定義,宇宙就是一個擴張的量子比特糾纏網絡,它不斷糾纏吞併新的虛無真空中的量子比特,形成宇宙膨脹。
從認識論上考慮,當我們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生過了以後,不會再「回放」,蘋果下落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應該是信息。而蘋果當然是物質,我們能看到它們應該也是信息的感應。或許下落的過程這種存在和蘋果本質上都是一回事。
現在按照這個猜想,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光速10億倍的超級飛船朝宇宙一個方向飛行,會不會到達宇宙邊界?
宇宙的邊界不應該是一個「薄皮」,而是一個很厚的「殼」,這個殼相當於宇宙內時空到外部「真正的」真空之間的過渡。在宇宙厚殼以內,光是時空的波動,即弦網密度波,光達到厚殼以後,弦網密度發生變化,如同直達高空的聲波在地球外大氣層的狀態那樣,光本身是波,隨著弦網密度越來越小,光最後真正的消失,也不會「穿出」宇宙。
光是不會穿出宇宙的,但題主說的是「光速10億倍」,那就是說這應該不是光,有可能是量子糾纏的速度,或者其他我們還不知道的某種存在,那應該不受「弦網密度」的束縛,或許很輕鬆可以穿出宇宙,達到廣袤的宇宙之外,甚至達到另一個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