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境出大師
在文學藝術領域裡,中外許多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都是在困境中度過艱難的生活和創作生涯的。
列夫.託爾斯泰2歲喪母,9歲喪父。
司湯達7歲死了母親,父親養活不了他,送他去外祖父家寄養。
《牛虻》的作者、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不滿周歲,父親就去世了。
安徒生13歲即出外謀生,生活艱難,自學成為世界著名童話作家。
塞萬提斯的名著《唐.吉訶德》是在樓梯邊的一張破桌子上寫成的。
莎士比亞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從鄉下來到倫敦,在一家小劇院當演員,後來自己逐步編著戲劇而獲成功。
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童年時父母就相繼亡故,後來,他自被放逐的那一年開始寫《神曲》,在以後長期的流浪生活中,艱難寫作10多年,終於在逝世前不久完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神曲》裡凝聚了他畢生的心血。
因困境,固然會給人們帶來許多不幸,但有志之士卻把困境當作磨礪意志和信念的硎石,這就是他們最終有所成就的訣竅。
二、落榜激勵志
無論古代的科考,還是近現代的升學考試,莘莘學子們無不渴望自己能考中丶考試合格,升官、升學。尤其是古代,考中的只是少數,多數為落榜者。故有不少秀才丶學子,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終其一生都在向考中這個目標努力。然而,也有不少學子,落第不落志,勵志奮鬥,另闢蹊徑,照樣做出了流傳後世的驕人成績。
8次落榜的明朝文人歸有光,在嘉定招徒辦學,仍然含辛茹苦,發奮攻讀,寫下了《震川文集》40卷。
3次落榜的明朝李時珍,下決心從醫,精心研究,踏遍長江、黃河流域,經過27年的辛勤勞動,參考了800多種醫書,終於寫成了藥物巨著《本草綱目》,自己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
4次落榜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出了流傳後代的名著《聊齋志異》。
4次落榜的嚴文井,20歲左右,在北京兩年報考了4所大學,均落第,然後到北京圖書館當小職員,翻閱大量書本,秉燭夜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童話作家。
3次落榜的翻譯家阿芒選擇了自學道路,掌握了20多國文字,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刋登過文藝作品和論文,被瑞典一家雜誌稱為"文藝領域中一顆新星在東方閃光"。
3次落榜的女作家竹林,疾奮努力,陸續發表了5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長篇小說《生活的路》出版後,受到國內外著名人士的稱讚。
這種落第後,自謀職業,勵志成才者,從古到今不乏其人。
三丶自學也成才
在學校系統學習,有老師教課、輔導固然好,但因種種原因,主要還是貧困的原因不能上學,或中途輟學,或學業不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的情況下,有志者則走上了自學成才的道路,捨得花力氣丶下苦功,照樣可以做出驕人的成績,令人刮目。
恩格斯只上過幾年中學,全憑自學,系統地學習和鑽研了幾年,涉及所有學科的淵博知識。同馬克思一道共同創建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他還獨自開創了自然辯證法這門科學。馬克思曾稱他為"百科全書"。
被稱為"巨人時代的巨人「達.芬奇,14歲就被父親送到畫室去學藝。自學,業餘研究和實踐使他不僅成為偉大的畫家丶雕塑家,而且又是工程師、建築師、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哲學家。
愛迪生曾被認為是"低能兒" ,因此原因,只入學3個月就被校方勸退回家,此後再也沒有進過學校大門。但由於他從小熱愛科學,勤奮自學,刻苦鑽研,發明了電燈、留聲機、電報、電影等1328種正式登記的發明,被稱為世界發明大王。
髙爾基只上過二年學,但他的著作《母親》和《海燕》卻傳遍全世界,成為偉大的作家。
道爾頓是近代化學的奠基者,原子學是他提出的。他只在鄉村讀了幾年書。
歐仁.鮑狄埃生於巴黎一個木箱工匠家中,自幼失學。但由於他為革命勤奮自學,一生寫出大量宣傳革命思想的詩歌,有242篇之多。著名的《國際歌》歌詞就是他寫的。
聶耳沒有上過大學,他的《義勇軍進行曲》卻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莊嚴的國歌。
齊白石30歲前還是個木匠,後來卻成為世界一流著名畫家。他總結幾十年藝術實踐,臨終前寫了"精於勤「三個字,勉勵後輩。
著名數學大師,中外馳名的華羅庚,年輕時只讀過初中,後來還做過雜貸鋪店員。
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蔡祖泉,由一個普通工人自學成為電光源專家。
從要飯小孩到街頭藝人的侯寶林,後來竟成為語言大家,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古今中外,自學成才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如俗話所說: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所有科學知識,都是人類社會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摸索創造出來的。你只要有恆心,肯下苦功夫鑽研,勤於實踐,就會創造出奇蹟來的。
願年輕的朋友們,立定志向,奮發努力吧!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說: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現在,我這個"老編"也熬到了絕對有資格說這句話的時候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