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蛋白質,是怎麼產生的?

2021-01-09 騰訊網

大約在37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蛋白質。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希望能弄清這些最早的蛋白質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們會是什麼樣子的。然而,想要了解這些信息並非易事,因為這些蛋白質可能是基於非生物自發合成的;此外,現代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又很可能與這些最早的祖先蛋白質之間差異巨大。

現代蛋白質是由20多種不同胺基酸組成的。胺基酸是蛋白質形成所必需的部分,它們以聚合物(長長的鏈狀分子)的形式線性排列,構成大分子形式的蛋白質。在蛋白質的長鏈分子中,每個胺基酸的位置對蛋白質的具體結構和功能都至關重要。

一直以來,蛋白質的起源問題都是一個好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合成蛋白質所需的胺基酸本身離不開各種生物酶的作用;而酶本身就是蛋白質。直到現在,科學界都都無法很好地對此作出解釋。

支持蛋白質出現在細胞和生命之前的科學家認為,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蛋白質是由構成的,而這些肽可能是由那些在原始化學湯中自發產生的胺基酸組成的;短肽會彼此結合,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一種具有某種功能的蛋白質。

生物學家MillerUrey在1952年進行了一項著名的研究,他們通過實驗證明了胺基酸可以自發生成。實驗中,他們模擬了科學家推測的在生命存在之前的地球環境,發現在適當的條件下,胺基酸可以在不藉助酶或其他現有的生物機制的情況下得以形成

這樣的結果是否意味著,胺基酸是可以先於酶形成的?

然而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在那個實驗中,有一類至關重要的胺基酸是缺失的;並且不僅僅是在那個實驗中,在隨後的每個這樣的實驗中,這種胺基酸都是缺失的:這是一類與精氨酸賴氨酸一樣,攜帶正電荷的胺基酸,即所謂的鹼性胺基酸(陽離子胺基酸)。

鹼性胺基酸對現代蛋白質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它們會與攜帶淨電荷為負的DNA和RNA相互作用。現在我們認為,RNA是最原始的既能攜帶信息又能自我複製的分子,因此它們與帶正電荷的胺基酸作用,或許是使得生命細胞得以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步驟。

雖然Miller和Urey的實驗沒有產生已知存在於現代蛋白質中的鹼性胺基酸,卻的確出現了一種名為鳥氨酸的攜帶正電荷的胺基酸。後來的生物學研究發現,鳥氨酸只是精氨酸製造過程的一個中間步驟,其側鏈能通過非生物化學反應進一步修飾為精氨酸,因此它本身並不能被用來製造現代蛋白質。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學所和希伯來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鳥氨酸是否可能是那些祖先蛋白中的鹼性胺基酸呢?

實驗中重構的蛋白質(HhH)2與現代DNA分子的結合丨[2]

他們設計了一系列實驗來檢驗這種可能性,他們重構了一種蛋白質序列,這些蛋白質序列很可能與失散多年的祖先蛋白質非常相像。實驗先從一個能與DNA和RNA結合的相對簡單的蛋白質開始,然後利用系統發育的方法來推斷祖先蛋白質的序列。這是一類富含正電荷的蛋白質,其中64個胺基酸中有14個都是攜帶整點的精氨酸或賴氨酸。

接著,他們用鳥氨酸作為正電荷載體取代了精氨酸或賴氨酸,創造出了合成蛋白質。這些以鳥氨酸基礎的蛋白質會與DNA結合,但結合強度不大。

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將鳥氨酸轉化為精氨酸丨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採用簡單的化學反應,將鳥氨酸轉化為了精氨酸;而這些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科學家認為在第一批蛋白質出現之時,普遍存在於地球上的環境。隨著越來越多的鳥氨酸被轉化為精氨酸,蛋白質就會變得越來越像現代蛋白質,並以更強、更有選擇性的方式與DNA結合

含有原始精氨酸的蛋白質(右)可能具有自我組裝和相分離的能力,從而產生類似細胞的液滴丨[2]

科學家們還發現,在RNA存在的情況下,肽的古老形式會進行相分離(就像油滴在水中出現油水分離一樣),這一步驟會導致自我組裝和分離。研究人員解釋說,這表明這些蛋白質和RNA可以形成原始細胞,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活細胞可能就是從那樣的原始細胞中進化而來的

參考來源:

[1] https://wis-wander.weizmann.ac.il/life-sciences/which-came-first

[2]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6/18/2001989117

封面圖來源:bogitw / Pixabay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2020-06-29 0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起源中最早代謝蛋白質「現身」
    科技日報北京3月17日電(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負責地球生命新陳代謝的蛋白質結構的起源,這些簡單的分子為地球的早期生命提供了動力,並可充當化學信號,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團隊用來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
  • 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
    最近張醫生又出來回應,還是不能喝粥,理由很特別,因為病毒抗體產生全靠蛋白質。由於專業人士少,不理解的多,黑張醫生的也不少,扣崇洋媚外帽子的也不在少數,畢竟是科普嗎,姑且信之,在疫情期間吃雞蛋,喝牛奶又何妨。
  • 宇宙最早產生的是星群系統
    最早生成出現的氫、氦、氧、碳、氖、氮、鎂、矽、鐵、硫、鋰、鈹、鈉、鋁、鉀、鈣等微量元素。起初均勻的分布於宇宙空間中,在超低溫冷縮效應下,相互吸引碰撞,從而有極生太極。逐漸由小到大,由分子轉為粒子,由粒子轉為團塊,最終從分散聚集成為一個由氫原子氦原子以及氣體固體塵埃等為主要成分,緩慢旋轉的巨大分子星雲。
  • 骨鹽量偏高蛋白質偏低怎麼回事?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元素,維持正常的細胞更新,因此,在臨床判斷一種疾病時,常以蛋白質含量作為判斷的依據。骨鹽量也是平時判斷疾病的一項標準,那麼骨鹽量偏高蛋白質偏低怎麼回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 一種新奇蛋白質可影響癌細胞產生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奇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對細胞產生影響,使它們選擇對人體有益的自殺方式。   科學研究發現,細胞是以兩種方式自我消亡的:一種方式稱之為「跌落」式,即像葉子從樹上落下一樣。這種方法的基本過程是細胞產生有毒蛋白導致細胞破裂,死亡後的細胞被鄰近細胞「吃掉」。另一種方法稱之為「自我吞噬」式,即細胞從內部將自己吃掉。
  • 新型人工光合細胞:產生的能量用可用於蛋白質合成
    人工光合細胞實驗數據2東京技術團隊結合了無細胞蛋白質合成系統,其中包含從活細胞中收集的各種生物大分子,以及稱為蛋白脂質體的小蛋白質(脂質聚集體),其中含有蛋白質ATP合成酶和細菌視紫紅質,也是從活細胞中純化出來的。
  • 生命的起源: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那些大約在3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最早的蛋白質是什麼樣的?近日,科學家們試圖解答了這一問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Dan Tawfik教授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Norman Metanis教授重建了蛋白質序列,它們很可能與現代蛋白質的祖先非常相似。研究結果提出了這些原始蛋白質進化成活體細胞的一種可能性。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細胞遺傳物質編碼的蛋白質相當於活體細胞中的螺絲、彈簧和齒輪等所有運轉部件。
  • 生命的起源: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那些大約在3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最早的蛋白質是什麼樣的?近日,科學家們試圖解答了這一問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Dan Tawfik教授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Norman Metanis教授重建了蛋白質序列,它們很可能與現代蛋白質的祖先非常相似。研究結果提出了這些原始蛋白質進化成活體細胞的一種可能性。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健身後,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量,總放臭屁怎麼回事?
    無論是選擇什麼種類的蛋白質形式,只要能夠保證身體攝入充足的量都是可以的。不過,很多人都會在加強蛋白質攝入量之後發現一個問題,要麼總出現拉肚子的情況,要麼放屁的情況增加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因為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嗎?本期,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這個問題。
  • 石頭是地球最早的生命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石頭,如下圖所示,突然一個神奇的想法出現了,那就是石頭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死的,而是徹徹底底的生命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石頭有可能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存在。現在地球生命的起源有很多種,但是好像無論哪一種都與石頭有關,比如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生物化石是生長於巖石上的藍藻;外來彗星撞擊地球帶來生命體等。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米勒通過實驗去證明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將氫氣、氨氣和水蒸氣混合通電形成了胺基酸,胺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基本單元,而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認為生命是進化而來的。但是疑問來了,遠古時代大氣層中並沒有氧氣,而且火星上也有氧氣卻沒有生命。
  • 想要瘦,蛋白質是剛需,幾個方法教你靠吃蛋白質瘦下來
    核心提示:蛋白質在為人們提供充足能量的同時,還能有效起到減肥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吃一些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對於減肥很有幫助。不過在吃蛋白質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否則可能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攝入越來越多,導致身體出現肥胖現象。
  • 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是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胺基酸?
    那些大約在3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最早的蛋白質是什麼樣的?近日,科學家們試圖解答了這一問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Dan Tawfik教授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Norman Metanis教授重建了蛋白質序列,它們很可能與現代蛋白質的祖先非常相似。
  • 蜂蜜蛋白質含量為什麼是零?蜂蜜裡面有蛋白質嗎?
    蜂蜜蛋白質含量為什麼是零?蜂蜜裡面有蛋白質嗎?  很多盆友疑問蜂蜜含不含蛋白質,網絡上即有人說蜂蜜是含有蛋白質的,也有人說自己買的蜂蜜沒有標註有蛋白質含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嚴格來講蜂蜜是含有蛋白質的,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酶類脂類蛋白質等上百種營養物質,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所需的絕大多數營養物質,是很好的日常滋養食品。
  • 基因表達是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過程
    合成蛋白質分子的每個胺基酸首先要在特異的氨基醯tRNA合成的酶的作用下,與特異的tRNA結合,形成氨基醯tRNA,這就是胺基酸的活化。終止時,在終止因子參與下,轉肽酶將合成的肽鏈水解離開核糖體,核蛋白體也從mRNA脫落,重新進入又一個循環,蛋白質合成時,在一條mRNA鏈上,同時結合著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相同的多條肽鏈。蛋白質合成也有許多加工修飾過程,剪切一部分肽段,加入糖、脂,進行磷酸化,羥化等等。多聚體構成的蛋白質還要經過聚合過程。
  • 科學家終於搞清楚T細胞如何產生蛋白質 或成為治療癌症的一大利器
    然而,當T細胞靠近腫瘤時,癌細胞會消耗能量,導致蛋白質產量下降,進而導致T細胞失去了殺死腫瘤的能力。這項由MUSC團隊開發的新技術,可以用來監測T細胞中蛋白質的產生,並了解它在腫瘤微環境中是如何被抑制的。還可以開發幹預措施來恢復T細胞的蛋白質生產和控制腫瘤生長的能力。這個由Jessica E.
  •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究竟有沒有細胞結構?
    目前最古老的疑似生命的化石結構發現於加拿大,大約出現於42億年前,比曾經在澳大利亞找到的那種古生物化石還要早數億年,在一種紅色巖石中有一些細微的構造,是極其細的絲管狀的微體化石,管由一種名為赤鐵礦的氧化鐵組成,外層被鐵石英包裹著,結構與低溫深水熱泉附近、呼吸氧氣或以鐵為食物的微生物相似,當這種生命死去之後,蛋白質釋放的磷在微絲管附近產生了磷灰石。
  • 蛋白質結構解析六十年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大的蛋白質結構得到解析。Cryo-EM超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用於超大蛋白質結構成像的研究日益成熟,並開始廣泛用於蛋白質結構的解析。蛋白質結構解析的常用實驗方法1.X-ray衍射晶體學成像X射線衍射晶體學是最早用於結構解析的實驗方法之一。X射線是一種高能短波長的電磁波(本質上屬於光子束),被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故又被稱為倫琴射線。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你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都和蛋白質的活動有關。你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甚至愛情,一切都與蛋白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就是一部複雜的機器,從外部獲得蛋白質,分解蛋白質,然後再組裝成自己的蛋白,由蛋白質構成的微型機器不斷的運轉這樣一個過程。所以你攝入的營養,蛋白質是不可缺少的。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科學家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從DNA轉錄為RNA,從RNA的密碼子,通過翻譯過程產生蛋白質的胺基酸系列,也都基本搞清楚了。蛋白質就是多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摺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而常見的胺基酸只有二十種。多肽鏈經過摺疊之後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微型分子機械,也就是蛋白質分子,每一個蛋白質分子都有獨特的作用,正是由這些蛋白質分子摺疊成的機器,才有了人的各種生命活動。